商业保理:新金融蛋糕
2014年2月13日,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青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获批。作为山东经济基础最好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无疑是贯彻山东省省长郭树清金改路线图的重要战场。口岸优势、外贸优势、胶东半岛城市群领军优势、对接日韩的区位优势,以及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建设龙头城市的政策叠加优势,又使青岛必然承担起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的金改破冰者角色。
商业保理,一个服务于“20万亿应收账款”的新兴行业,正在高速成长。目前在国内,银行保理是主体,剩下近90%的市场都还没有满足。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依然会是商业保理爆发性增长的时期。
商业保理:新金融蛋糕
青岛商周刊记者 张韶天
2013年并非只是互联网金融元年。
就在微信和支付宝尘嚣甚上地搅动传统金融市场的同时,一个服务于“20万亿应收账款”的新兴行业,正潜伏在暗处大口吞纳社会资本,并且高速成长。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委会数据显示,至2012年12月31日,全国商业保理企业为71家,其中,当年成立企业35家。71家机构注册资本金总额为137.91亿元,平均每家机构为19424万元。而到了2013年12月31日,全国商业保理企业数量已升为284家,比前一年底的数据增长了4.5倍,全部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超过293亿元。
“商业保理公司数量增长非常快,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确实超出我们的预料。”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与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商业保理专委会常务副主任韩家平,在北京第二届(2014)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上表示。
因贸易需求而生
保理是基于企业交易过程中订立的货物销售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由商业银行或商业保理公司提供的贸易融资、销售账务管理、应收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等服务功能的综合性信用服务。
保理业务适应了内外贸提升竞争力的需要,已成为新兴的贸易融资工具,与信用证业务、信用保险一并成为贸易债权保障的三驾马车。
韩家平告诉记者,随着国际贸易活动中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受买方青睐的赊销结算方式日益盛行,这使得信用证等传统结算方式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使用率逐年下降,而赊销的比例已经上升到70%以上。
“国内贸易更是大量采用赊销方式。目前,除了资源型垄断企业外,赊销已经成为一种主流交易方式。”
保理,正是适应日益普遍的赊销结算方式而产生的贸易金融服务产品。
据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统计估计,目前国内应收账款大约有20万亿元以上。诱人的市场空间以及政策放开的力度加大,当前进入和期待进入保理行业的资本很踊跃。就已经加入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的企业来看,平均注册资金已经达到1亿元,最大的会员单位,注册资金达到4亿美元。
一方面,苏宁、通用电气、京东、中信、平安等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蜂拥而入,另一方面已成立企业的增资需求也在节节加大。未来,效益好的商业保理公司再融资需求缺口显见。
就目前而言,商业保理企业中既有从事外贸、航运、工程机械的传统企业,也有电商、支付企业等新兴企业,还有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类金融企业;
从资本背景来看,内资、外资、合资外资企业都有。从服务范围来看,涵盖商业贸易的方方面面,适用领域没有行业限制。
多元的投资主体和资本背景,为商业保理行业迅速成长注入巨大动力。
韩家平说,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依然会是商业保理爆发性增长的时期。业内预测企业数会增至300-500家。
对于商业保理发展迅速的原因,韩家平回答记者,一边是体量庞大的贸易额沉淀下的节节攀升的应收账款,一边是中国金融没有完全市场化,普惠金融没有发展起来的现实状况。资金停在账面没有丝毫效益,但是一旦被搅动起来,自身就可以产生价值。
在中国,占实体经济80%体量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早已不是秘密。轻资产企业无从满足银行贷款必须提供的资产抵押担保条件,就无法与金融机构对接。
“中小微企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需求的时效性又往往比较急迫。后来我们研究国际贸易经验,发现保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转让企业的应收账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所以现阶段,商业保理公司属于类金融企业,归属商务部管理,融资手续相对简便。”韩家平解释。
国际上,商业保理业务发展已相当成熟,业务内涵及外延界定明晰。但是在中国,商业保理行业起步较晚。“2012年以前行业发展非常缓慢,甚至不能称为一个行业。”
韩家平介绍,除了市场信用环境不佳、三角债现象普遍等外部因素,还有模式、体制、法律、财税和信用风险管理等方面深层次的原因,使得整个行业处在自然发展状态之中。目前阶段依然还面临许多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和障碍影响着行业的壮大。如应收账款确权困难、外汇结转不畅、营业税重复征收、融资渠道缺乏、融资成本较高、再保险机制不完善、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等问题。
“但是,2014年将是商业保理规范发展年。”韩家平说。
市场究竟有多大
“商业保理是基于赊销而出现的,只要有贸易和赊销,保理就会存在。”韩家平对保理业的前景非常乐观。
2012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总体不足,我国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在此背景下,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持续上升,回收周期不断延长,应收账款拖欠和坏账风险明显加大,企业周转资金紧张状况进一步加剧。
平安国际商业保理董事长张涛说,中国经济发展内在需求旺盛,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贸易,都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并希望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应收账款规模持续上升,回收风险加大,这也是2012年以来保理行业快速上升的原因之一。
据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统计,2011年,我国国际及国内保理业务量达到2749亿欧元,占全世界总量20154亿欧元的13.64%,是2001年总量的200余倍。2012年,中国国内保理业务量突破22000亿元,同比增幅15%以上;国际保理业务量突破900亿美元,再度上演50%以上高速增长的神话。2013年中国国际及国内保理业务量达到343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近3.5万亿元,同比上升25.06%。
据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估计,全国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早在2012年底就超过了20万亿元。未来几年,这个数字会还会有较大增幅。商业保理业务量2013年预估能达到200亿元,2014年预估达到300亿元。
交易沉淀的应收账款越多,保理服务的市场需求就越大。
张涛说,“去年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总共才做了3.5万亿元,只是做了市场总份额10%略强。目前,银行保理是主体,剩下近90%的市场都还没有满足。”
平安银行贸易金融事业部国内保理业务负责人陈旭辉说,20万亿元商业保理市场目前开发很不充分。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不论银行,还是商业保理公司,都没有办法独享,更适宜将银行的政策优势与商业保理的市场资源优势结合,携手开拓这块市场。
韩家平表示,与银行从事保理业务不同,目前商务部作为商业保理的主管部门,批准的保理试点城市在不断扩大,商业保理管理办法也正在加紧制订。未来,随着审批权下放,商业保理有可能突破试点城市审批制度,代之以备案制的管理方法。
“保理行业虽然不是暴利行业,但是大资本纷纷涌进,还是看好其类金融行业的特点。佣金比例也许不高,但是业务总量一般较大,‘钱’景乐观。”韩家平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保理市场,商业保理行业面临空前发展机遇。
“最后一公里”怎么迈
“探索中前行”是2014年商业保理峰会的主题,也是商业保理业在中国当前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保理公司处于初创期,尚未探索出有效的盈利模式。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未能形成成熟有效的商业模式,目前国内部分商业保理公司开展的业务,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和监管套利问题,业界仍存有争议。”韩家平解释了政策出台谨慎的因由。
保理业务涉及多方当事人,呈现出业务类型多样化、法律关系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等特点。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原巡视员温再兴表示,“商业保理行业虽然是信用服务业,但又与金融、法律密切相关,与担保、典当、融资租赁等一样是一种特殊行业。鉴于我国应收账款转让法律制度尚存缺陷,外汇划转方面暂时缺乏政策依据……对于商业保理既要稳步推进,又要谨慎从事,一开始就要加强顶层设计。”
纵然有至少20万亿元的国内应收账款市场可供分享,但是商业保理公司想要享用国际贸易的蛋糕,暂时还不可能。
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鼓励天津滨海新区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据此,天津市将保理列入《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2009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做出批复,原则同意商业保理企业在天津可以注册。嘉融信(天津)国际保理有限公司就是在这个政策背景下成立的中国第一批保理公司之一。
对于像嘉融信这样有外资股东背景和国际贸易客户优势的企业而言,“最后一公里走不了,这个问题7年来至今无解。”
嘉融信(天津)国际保理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岩告诉告诉记者,保理行业不是有钱就能做。像基金投资一样,商业保理也是有细分领域的。每个企业会根据自己的客户储备、股东背景,涉猎最适合自己的领域,比如在国内我们主做医疗。
“因为外汇划转这个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不了,我们最具优势的国际保理业务只能一直在等待。成立7年,业绩为零,公司成长完全依靠国内业务。”
根据王岩的解释,中国的国际保理业务现在为银行垄断。商业保理公司想要分羹,必须通过与银行合作,流程手续、效率效益先不说,银行普遍热爱大企业,对中小企业一般是不予接受的。
招商银行贸易金融部副总经理任贤良提供的数据,佐证了这种政策倾向不同带来的差异。
对比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分别提供的同期数据,记者发现,至2013年12月31日止,中国从事保理业务的银行会员为25家,同期从事商业保理业务的公司会员284家,约等于1:100;而就业务量而言,银行国内保理业务量为2.5万亿元,商业保理业务量200-300亿元,约等于100:1。国际业务不具备列项对比的基础。
与国内对保理手段的认知陌生形成反差,自2008年起,我国的出口双保理业务量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和国内保理业务量折合人民币已经达到2.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王岩说,“我们特别希望国家外汇管理局能够尽早出台针对商业保理的政策文件,为人民币换汇提供司法解释。我们相信政策放开是迟早的,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在加大客户的积累上。一旦政策放开,不受银行重视的众多中小型出口企业就是我们的服务目标。”
中国的保理市场究竟有多大?可以这样说,在20亿元显见的蛋糕之外,还有一块更大的被冷冻的市场,亟待政策予以化冻。这块被冷冻的市场究竟有多大,现在根本无法估量。
有关人士评价,保理行业是兼具多种属性的行业,涉及到政府很多部门,工商、税务、商务局、外管局等,还需要政府各部门联动协调,用开放包容的心态,才能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山东的机会在哪里
自2012年6月商务部同意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以来,中国的商业保理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商业保理试点也在多个区域逐步放开。
2012年9月,商务部批准重庆、苏州两个城市作为商业保理第二批试点,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成为目前中西部唯一的一个商业保理试点;同年12月,同意港澳投资者在广州、深圳两市试点设立商业保理企业;此后,北京、浙江、河南、辽宁等地区陆续被批准成立商业保理试点企业。
查询行业权威统计数据,除了经营保理业务的银行机构,目前,山东全境没有一家商业保理公司注册成立。
2014年2月13日,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青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获批。作为山东经济基础最好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无疑是贯彻山东省省长郭树清金改路线图的重要战场。口岸优势、外贸优势、胶东半岛城市群领军优势、对接日韩的区位优势,以及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建设龙头城市的政策叠加优势,又使青岛必然承担起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的金改破冰者角色。
对于山东市场,王岩形容:“山东企业质量好,出口企业多,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政策。”类金融行业的发展不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积累这么简单,政策的空间、弹性、对灰色地带的边界认定,以及一个区域具不具备开展创新金融业务的资格,都非企业层面所能触及。
据记者走访了解到,当前山东不少企业正在向机而动,期待下一步政策落地,会惠及山东,并为此而积极筹备。
而在山东上层,金融背景深厚的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在国家两会上的发言很能代表山东的声音:“我们的财富管理手段还是很不适应的,需要加快发展,这有赖于专业技术和人才,欢迎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进入山东、青岛,在可能的情况下,欢迎各国银行进入。”
其实,早在2006年时任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就曾透过媒体公开他的金融理念——创新不足是金融业最大风险。而今,开放性更加彰显,但高端金融人才储备不足,或许会成为郭省长在山东施政的最大掣肘。
事实上,“试验性”既是青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题中之义,也是青岛、乃至山东金融破题的最大红利。但是现在从文件看,很多内容还是停留在“在现有金融框架下”。
未来,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青岛,或许需要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人才更专业一点,政策争取更积极一点,更多地尝试与金改试验区称谓相匹配的金融手段,以金融创新的理念,为中国第三大经济体转型提质、升级再造服务。(商业保理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