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谋求开放新格局
随着经济实力增强、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中国从一个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参与者逐渐成长为一个重要贡献者。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向全球释放了中国主动开放的强烈信号,为积极争取加入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新规则谈判创造条件。
石良平
随着经济实力增强、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中国从一个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参与者逐渐成长为一个重要贡献者。多边贸易体制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建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贸易的对外开放发展。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多双边贸易体系的建立不足以为我国赢得参加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谈判的资格,中国必须要有一些试验区进行改革的全方位试点,其中涉及金融外汇、投资管理、服务贸易、离岸贸易、国企定位、税收制度、海关监管、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对现行经济体制进行重大改革。
为此,我国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各方面多种尝试,如海南岛离岛免税政策的推出,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全面启动,横琴、平潭的创新通关制度和选择性征税等特殊优惠政策的推行等。其中,最重大、最综合、最全方位的试点莫过于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挂牌成立。作为我国第一个正式设立的自由贸易区,自贸试验区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制度创新,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任,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区域性经济改革的范畴,正在变成一场新的制度改革的起点,将带动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变革。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向全球释放了中国主动开放的强烈信号,为积极争取加入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新规则谈判创造条件。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获批设立后,各地建设自贸区的热情高涨。按照国务院对上海自贸试验区三年后建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的要求,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的精神,我国将把上海自贸试验区成功建设经验推广、复制到其他地区的自贸区,全面加快自贸区的建设步伐,积极主动地对接全球贸易新规则,为获得谈判资格并最终取得谈判胜利增加筹码,争取早日从一个国际贸易新规则的跟随者向参与者、制定者转变。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