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支招防范金融风险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和金融状况看,不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而针对信托、银行理财等部门的“刚性兑付”风险,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则公开呼吁,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机制亟待破除。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和金融状况看,不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但同时,风险在不断积聚,一旦违约事件发生,投资人和金融业应理性应对。”——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
“按照国际标准,中国没有"影子"银行。针对银行的表外业务,银监会正在制定相关监管措施,最终达到表内表外同样管理,防范风险。”——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
⊙上证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枫林
从影子银行到地方债务风险,从理财产品违约到信托兑付危机……金融风险再度搅动市场的神经,也成为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昨日,上证报记者从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闭幕会上获悉,大会收到提案5875件,其中涉及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提案380件,而“防控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则是最具代表性的提案话题。
金融风险整体可控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和金融状况看,不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但同时,风险在不断积聚,一旦违约事件发生,投资人和金融业应理性应对。”针对风险是否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如此表示。
在吴晓灵看来,中国金融市场尚不成熟,各类金融产品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尚不明晰。“目前我国存款总额是104万亿,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都有近10万亿的存量。其中有风险存在,但绝大部分还是好的,总体风险不会特别大。”
近期部分信托项目爆出刚性兑付危机,引发外界对以信托资产为代表的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担忧。业内认为,尽管经济下行通道中影子银行的资产不良率会有所提升,但从已经披露的问题信托项目看,仍属个别事件,并非普遍现象。
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信托业到期清算的问题资产约200亿元,不良率仅0.268%;2013年问题资产规模也有所上升,但是相对于10.78万亿的总资产规模而言,不良率仍非常低。
2012年至今,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及潜在的金融风险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表报告提示我国影子银行风险问题,这亦是我国金融改革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民建中央成立专题调研组开展调查研究,并向两会提交了一份名为《规范和促进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提案。
提案认为,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较,我国影子银行运作形式简单,基本上是到期兑付,总体上风险仍然可控。并建议监管部门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制定相对统一的监管原则及规范标准,防止出现监管空白与监管重叠。
关于地方债风险,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府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济光也认为,综合来看,地方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尚属可控,近期尚不会上升为系统风险,但局部风险仍然存在,不容忽视。
多措并举“防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如何防各类金融风险于未然,也成为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的指向。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创兴银行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梁高美懿建议,要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调控模式,还要巩固以风险资本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如此将有助于抑制“影子银行”及“钱荒”问题,还能提升整个系统的风险防范能力。
如何切实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杠杆风险?王济光建议调整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机制,消除“唯GDP论”。在合理鉴定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科学区分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划分,形成各有侧重、整体协调的政府间事权脉络。
而针对信托、银行理财等部门的“刚性兑付”风险,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则公开呼吁,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机制亟待破除。
“及早建立正常的兑付和清盘机制,使相关金融产品的价格能够真实、充分地反映风险。”刘明康建议,逐步取消产品销售中的“预期收益率”,破除资产管理产品的存款化趋势。同时,加快建立存款保险(放心保)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强化风险自担意识。
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全国政协经济组讨论时表示,按照国际标准,中国没有“影子”银行。针对银行的表外业务,银监会正在制定相关监管措施,最终达到表内表外同样管理,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