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区域金融风险监测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首度公布

李丹丹 | 2014-02-20 13:24 977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丹丹)20日早间央行首度公布了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央行调统司负责人指出,与人民币贷款相比,地区社会融资规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丹丹)20日早间央行首度公布了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央行调统司负责人指出,与人民币贷款相比,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地实体经济从整个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支持。建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除了有利于加大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支持,还有利于加强区域金融风险的监测。

  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居首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每月、每季或每年)和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即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全面反映一定时期内金融体系对某一地区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其统计口径和内涵与全国社会融资规模一致,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具体来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当地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二是当地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是当地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四是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和贷款公司贷款。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最多的前六个地区集中于东部六省市,即广东、北京、江苏、山东、浙江和上海。其中广东的社会融资规模高达13826亿元,居于榜首。

  值得指出的是,实则早在2012年央行就已经建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制度。经过两年的摸索,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质量和时效性明显提高。目前汇总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全国数据间的误差率一直稳定在0.2%左右,比2011年下降1.6个百分点,明显低于汇总的地区GDP数据与全国GDP的误差水平,已基本符合统计数据发布的条件。

  地区融资结构存在差异

  从数据来看,东部地区的社会融资规模要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别为9.04万亿元、3.40万亿元和3.79万亿元,分别比2011年多1.39万亿元、1.10万亿元和1.29万亿元。

  但是,结合这几年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融资的集中度在持续下降。2013年我国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最多的前六个地区融资额合计占全国的37.9%,融资集中度比2012年下降1.5个百分点,比2011年下降6.2个百分点。

  而且,融资的区域不平衡状况明显改善。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别占同期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总额的52.2%、19.6%和21.9%;东部地区占比比2011年下降6.4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占比分别比2011年上升2.0个和2.7个百分点。

  有意思的现象是,不同地区的融资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中、西部地区融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直接融资占比较高。2013年,中、西部地区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其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分别为51.8%和54.6%,比东部地区分别高2.4个和5.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直接融资(指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和境内股票融资合计)占其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13.5%,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高1.5个和3.0个百分点。

  助力区域金融风险监测

  央行调统司相关负责人指出,与人民币贷款相比,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地实体经济从整个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支持。建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有利于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有利于改善地区融资环境,增强金融与经济间的良性互动。具体看,有五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加大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在传统的经济金融关系分析中,通常以新增贷款反映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但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较快,金融结构呈现明显的多元化态势。特别在部分沿海发达地区,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已降至50%以下,该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建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有利于全面反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

  二是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差异仍然较大。建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有利于利用不同融资工具,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是有利于满足不同地区多样化投融资需求。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区域金融发展特点。例如,有的地区直接融资比重较低,企业融资结构有待改善。建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有利于研究融资结构对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优化融资结构,培育和发展区域金融市场,满足不同地区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四是有利于从金融视角寻找缩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策略。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差异较大。建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有利于针对不同区域融资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从金融视角寻找缩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策略。

  五是有利于加强区域金融风险的监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包括了各类融资工具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监测分析,能够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例如,有的地区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比例较高、增速较快,可能需监测其蕴含的金融风险;有的地区与政府有关的融资增长较快,该地区政府债务风险可能需加以关注等。

0
标签: 融资 地区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