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业务背后的两套监管逻辑
方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启动,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一步。” 具体而言,只要持有互联网支付许可、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分公司的支付机构都可以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
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启动,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一步。
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将于18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闸。而就在5个月前,首批17家支付公司刚获准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编注:简称跨境外汇支付,区别于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这个跨境外汇支付顾名思义对外付的是外币)。
那么,两项跨境支付业务究竟有何细节上的不同?第三方支付公司又会怎样考量两项跨境支付业务前景?
两套监管逻辑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其实两项跨境支付业务背后对应着的却是各有一套监管逻辑——焦点则在于要不要对跨境支付搞额度管理。
根据外管部门对跨境外汇支付的相关规定,第三方支付公司对货物贸易类支付所能办理的单笔交易金额上限为1万美元,留学教育、航空机票和酒店项下单笔交易金额上限为5万美元(编注:不占个人换汇额度的5万美元的限制)。
一位熟悉跨境支付的业内人士透露,先一步推出外汇跨境支付的外管部门对跨境支付的态度实际上保守审慎,想逐步逐步地放开,所以在跨境支付的交易金额上做了限制。
“但央行的跨境办可能不这么看。”上述人士称。
据透露,去年年末,央行相关部门在召集支付机构召开的一个跨境人民币支付的内部会议上指出,跨境支付,以交易金额设限没有意义。就其经验而言,但凡有问题的跨境交易恰是瞅准了金额上限的空子,比如拆整为零,如果限额万元就做成“9999”,而那种大笔的跨境交易反而不太容易出问题。
“思路更为开放”
对于跨境支付的业务准入,跨境人民币支付与跨境外汇支付业务也有区别。
去年9月启动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许多支付机构从上一年度就启动了申请工作,挤破头最后拿到的还不是一张正式的牌照,仅仅是“业务试点资格”。
据媒体引述业内人士的解释,这主要是外管部门希望通过试点不断修正,在风险可控后正式发牌。
而即将启动的跨境人民币支付,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思路更为开放,“只要业务开了,大家都可以来做。”
具体而言,只要持有互联网支付许可、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分公司的支付机构都可以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
外汇跨境支付
或将长期占大头
那么,对于两种模式,作为市场主体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究竟怎么看?
在市场主体的支付机构看来,在政策支持下,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未来会出现一波快速增长,但跨境外汇支付业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会在支付机构的跨境支付业务中占据主要份额,“比如同样是帮助人民币卡的持卡人完成跨境交易,跨境外汇支付,钱在国内换成交易目标国的货币,就可以支付到目标国,商户在接受上不会有任何问题,而跨境人民币支付其实是交易双方的收付用的都是人民币,海外商家对人民币的接受度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位受访的支付机构人士说。
而支付宝跨境业务的负责人阳明则提出,从交易用途看,中国出口大于进口,推跨境人民币支付的另一个意义或许也在于让境外人民币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回流。
在业务前景上和盈利能力上,多数支付机构也都提出,与国内普通的互联网支付类似,跨境支付同样需要做大规模之后,盈利效应才会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受访的主营B2B支付的业内人士认为,早在2012年末中国支付机构的跨境支付规模已达150多亿,这主要来自拿到地方‘土政策’的支付宝和财务通。“也就是说,对找到成熟业务模式的支付机构,所谓的跨境支付业务试点只是一个官方的事后追认而已,对于没找到业务发展模式的支付机构来说,即便被允许开展跨境支付,还是做不大,可能市场价值大于业务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