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储“危机”大考:规模冲顶四万亿美元
2014-02-16 10:53802
中国数万亿外汇储备的操盘手朱长虹的离职并不令人意外。想以市朝手段高效管理占全球近四成的中国巨额外储资产,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数万亿外汇储备的操盘手朱长虹的离职并不令人意外。想以市朝手段高效管理占全球近四成的中国巨额外储资产,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据一位华尔街投行人士称,朱长虹将重回老东家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
他的转身留下了悬念,继任者是谁,或者中国市朝机制运营外汇储备的尝试是将再次调整。
现实情况是,已长成资本“怪兽” 的中国外汇储备冲顶4万亿美元指日可待,渣打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王志浩称,中国外储至今年底或增至4.4万亿美元,外储剧增导致的外部失衡将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冲击。采取有效举措控制外储规模已十分迫切。
但同时,风声鹤唳的新兴市场正面临新一波冲击,“脆弱五国”(巴西、南非、印度、土耳其和印尼)正遭受外资撤离、汇率下跌、股票和债券市场重创等困境。外储作为金融稳定器,必须保证一定的规模。
二者之间,决策者该如何权衡?若按部就班,任外汇储备继续膨胀,央行被动投放货币,管理流动性成本的临界点在哪里?若改革,该怎样调整?国内外危机四伏的背景下,是否会触发系统性风险?眼下,中国外储正面临大考。
朱长虹的四年
四年前朱长虹接盘时,中国外储余额为2.42万亿美元,现在这个数字已超过3.8万亿美元。
那一年的朱长虹携投资团队在全球外汇市场打了两场漂亮的战役。
为中国外汇储备运营水平赢得声誉的,主要是2010年中国对日本国债和美国国债的灵活多变的操作手法。外管局对于日本、美国国债的吸纳与抛售时机把握很到位。业界惊呼,外管局来了高人。
从2010年初开始,中国连续7个月增持日本国债。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国际收支报告统计显示,在此期间中国累计增持额达到2.31万亿日元。
但在8、9两月间,中国开始反手抛售日本国债,减持量接近2.8万亿日元。在日本国债这宗交易上,若以美元计价,中国收益率约在9%-10%。
而在美国国债方面,2010年5、6月份,正值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价格走高之际,在连续15个月增持美国长期国债之后,外管局终于开始坚持减持,且幅度不校而且,这次中国的减持与其他国际投资者是反向操作。
当时交易员们说,踩点很准,表明中国外储投资打了几嘲漂亮仗”。事实上,朱长虹操盘之后的中国外储资产配置最大变化是减持美元转向其他资产。
但也有人评价说,中国外储投资整体上并未明显增加公司债和股票的配置,这意味着其操作可能错过此波行情。而且被压缩的美元头寸投向了黄金、欧洲和日本等。如果依据此后的黄金价格走势,以及从欧洲和日本在金融市场表现看,朱长虹在2012年、2013年的操盘业绩也许并不尽如人意。分析称,这两年对朱长虹来说压力巨大。
但上述分析只是市场猜测而已。按照外管局官方的说法,中国对外投资其实每年都有收益,2004年-2011年,对外投资收益年均增加32%。我国对外投资收益中大部分是外汇储备的经营收益。
而对于朱长虹的离职,外管局相关人士给经济观察报的回复是,按照计划的安排,朱长虹在外管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的工作到2014年1月底就结束。并感谢其在系统建设、资产配置、组合管理、交易执行、研究分析等方面做出的重要和突出贡献。换言之,外管局给朱长虹的转身画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央行的自我救赎
其实,如果中国外汇管理体制不变,再来几个朱长虹也是徒劳,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外储被动管理的现状。
“朱长虹不可能改变收益,中国外储实在太大了,全球10万亿美元总量,中国占40%,从外储投资收益率来说,如果能达到全球平均数就可以了。”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说,“本质上还是要从源头治理,得卡住增量。”
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从2000年的1655亿美元增长到目前的3.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居世界首位。
外储的急剧增长,核心原因是“央妈”对人民币强势地位的政策“保护”。升值预期不改,资金呈流入趋势,外汇储备随之大幅增加。
但央行累积外储是一个在公开市场购买美元、吐出基歹币的过程。由此增加的流动性,需要通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与发行央票、回购等操作来对冲,并支付相应成本。因此,央行不可能任外汇储备无限膨胀下去。
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央行不干预外汇市常这样,资本就可能流出,双向波动的人民币也就不会再如此坚挺,届时外汇储备就有可能“消肿”。2012年时的中国外储曾一度出现过负增长,那一年是央行干预最少的一年。就此,一位央行领导也曾在公开诚坦承过。
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介绍,按照国际上各种标准测算,8000亿-10000亿美元的外储规模,足以行使各项职能。张斌建议,超额外汇储备部分,最好是还给民众。如设立国家外汇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最高的国家外汇资产管理决策机构;以财政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从央行购买外汇,并且注资于若干家主权外汇养老基金。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直言,外储资产的增加造成央行货币的被动投放已非常严重。她认为,如何动员巨额储备走向海外,谋求更高的收益,同时降低央行管理国内流动性的成本是当务之急。
如此思路也是中国目前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给外储“瘦身”的主流观点。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学东说,中国的海外投资将迎来一个新高潮。
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有“农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房地产”四大领域值得关注。
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也建议,除汇率改革之外,在对外贸易策略上,扩大农产品和大宗产品的进口,既能满足国内的需求,缓解国内的矛盾,也能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
2月13日,外管局发布《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大幅度放松跨境担保外汇管理,显著提高资本项目的总体可兑换水平。这与上述业界人士观点方向一致。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评价说,此次的措施很实在,对资本项目的开放有促进作用。他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上升很快,此举有利于中国及海外跨国公司的运作。外管局局长易纲则表示,加快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利好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
不过,也有人担忧外储规模缩减的时机是否合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担忧,“这波亚洲危机最坏的时刻还没有到来,资本外流、本币贬值等都会纷至沓来,届时,中国外储能否起到金融稳定器的作用还不得而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