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小投行中国轮转换位

2009-03-04 10:02400

“有人辞官故里,有人星夜赶考”。

就在外界还在为是否会出现“金融危机第二波”激辩不休的时候,跨国投行对于中国市场的策略正发生饶有意味的变化。

2月20日,麦格理集团正式把香港的办公地址迁入中环的地标性建筑——国际金融中心(IFC)。

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麦格理之前在中国市场上并不显山露水。不过,因为在过去一年的次贷危机中受伤很轻,麦格理成为了去年国际投行业的明星,是唯一一家实现盈利的跨国投行。

但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几个月前,欧洲老牌投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 Group)突然宣布,将把该公司在香港的办公地址从IFC里搬迁出去。

事实上,早在次贷危机爆发初期——2007年8月份,华尔街的翘楚——摩根士丹利香港办公地就已经悄然从IFC搬了出去。

“有人倒下,就有人站起来。”近日,一家跨国投行中国区高层与本报记者交流时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受伤较轻的一些跨国投行正迎来一个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绝佳机会。

“国际二线投行”全线进攻

过去一年,面对金融海啸的肆虐,德意志银行是首家在中国市场上做出积极举动的跨国金融机构。

2008年3月26日,德意志银行宣布,已正式知会银监会其在华申请本地注册的决定,并在北京设立法人总部。

当年10月22日,德意志银行宣布增持华夏银行(600015.SH)2.67亿股A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上升至11.27%,成为华夏银行第三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德意志银行此次增持华夏银行的增发价为14.62元,锁定期为3年,而此时华夏银行在定向增发的股权登记日(2008年10月20日)的价格仅为8.23元。

这一高出股价接近90%的增持价格引起了市场一片惊诧。

之后的事实证明,德意志银行此次“逆市增持”并不稀奇。

2009年1月6日,经过近两年的艰苦谈判,德意志银行与山西证券宣布,双方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一家新的合资证券公司——中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德证券注册地和总部将设于北京。根据协议条款,山西证券和德意志银行分别持有该公司66.7%和33.3%的股份。

无独有偶。2009年2月24日,湖南华菱钢铁集团与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公司FortescueMetalsGroup(FMG)在中国香港签署了股权合作协议,华菱集团将出资11.85亿澳元,以现金方式收购FMG发行后的16.48%股份,成为FMG的第二大股东。作为该次交易中华菱集团的财务顾问,德意志银行的角色备受瞩目。

作为去年唯一实现盈利的跨国投行,麦格理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活跃程度其实并不亚于德意志银行。

2008年12月下旬,麦格理悄然与国内一家中资券商签订了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内容,双方计划未来在中国成立一家专门从事投行业务的合资公司,其中麦格理占33%的股份。合资公司成立后,麦格理将把整个中国区的投行业务团队装入其中,而该家中资券商的投行牌照以及业务人员也将会进入合资公司。

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全面进入中国,过去一年来,麦格理还在积极寻求入股中国一家信托公司。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麦格理已经找到了入股的目标公司,正在与中国的监管机关进行沟通。

与德意志银行和麦格理不同的是,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证券是通过去年三季度收购雷曼兄弟的亚洲业务后,迅速切入中国市场。

2009年2月12日,中铝公司宣布与全球第三大铁矿石厂商力拓(Rio Tinto)达成协议,将用72亿美元以认购可转债方式增持力拓股份,以约123亿美元入股力拓有关铁矿石、铜和铝资产的部分股权,并分别成立合资公司,整个交易总额达到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纪录的195亿美元。

作为是次交易中铝的首席财务顾问,野村证券可谓“一鸣惊人”。

“如果这个消息是在一年前,外界肯定会惊愕不已。”接近野村证券中国区高层的一位人士与本报记者交流时指出。

正是凭借雷曼兄弟在中国企业的众多重大交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野村证券过去一年在亚太地区的并购业务份额迅速攀升。

华尔街“退守”

公开资料显示,过去10年来,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等华尔街投行瓜分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90%以上的份额。

但是,面对德意志、麦格理、野村在中国市场的积极“进攻”,较早在中国市场拓荒的华尔街由于自顾不暇,只能是疲于退守。

2月12日,中铝与力拓达成的巨额交易中,摩根大通屈居野村、黑石、中金公司之后,仅成为中铝的第四财务顾问。

另据英国方面传出的信息显示,摩根大通是在中铝力拓交易宣布仅两周前,才正式进入并作为中铝方面的第四财务顾问。

上述跨国投行中国区高层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中国大企业正在加大力度走出去,希望能够购买到合适的海外战略性资源。

“做好中国企业海外跨境并购交易的有力推手,已经成为众多跨国投行新的战略性策略。”该高层告诉本报记者,从目前的情况看,华尔街在这项新业务上并没有更多的优势,相反,“目前,在资源相对丰富的澳大利亚、巴西以及欧洲拥有广泛的网络,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为中国企业找到合适的并购目标的国际二线投行拥有自己的特点。”

事实上,面对华尔街危机的蔓延,与摩根大通一样,另外两家幸存下来的高盛、摩根士丹利由于自身境况的不佳,过去一年,中国业务并不显眼。

公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高盛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一单IPO业务都没有拿到。

同样,对于过去曾在中国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老牌投行摩根士丹利来说,其在中国业务的局面并不乐观。

最为典型的是,其与华鑫证券成立合资公司的进程迟迟难产。另外,摩根士丹利也长时间没有出现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主承销席位上。

过去一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和香港上市案例中,麦格理、德意志等一批“国际二线投行”身影数次闪现。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国际投行业的格局注定要发生剧烈变化。我相信,这种变化肯定会很快反映到中国市场上来。”上述跨国投行中国区高层指出。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