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

2014-01-13 11:09 402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大型超市优势光环逐渐减弱、商业加快兼并重组……日前,中国商业联合会在京发布了“2014 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根据专家的评述报告撰写制作了“2014 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英文报告”,同期向香港及海外媒体和商界人士发布。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大型超市优势光环逐渐减弱、商业加快兼并重组……日前,中国商业联合会在京发布了“2014 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根据专家的评述报告撰写制作了“2014 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英文报告”,同期向香港及海外媒体和商界人士发布。
 
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流通专家开展年度“商业十大热点展望” 研讨、评述报告和发布工作,已经11 年了。本次研讨工作仍然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承担,自2013 年10 月起,在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的支持下, 专家委组织全国160 多名宏观经济、流通业专家和相关人员不断深化对宏观经济和商业行业情况的分析、研判。
 
本次研讨的专家评审组由著名商贸流通专家刘海飞、宋则两人共同主持,经过两次集体研讨, 多次书面交流,充分探讨、选题、撰稿、修改、补充,最后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张志刚会长审核定稿, 形成《2014 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评述报告》。
 
1、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自主消费与理性消费特征增强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预计, 2013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将略超13%,实际增长在11% 以上,均低于上年。市场专家对其中原因做了分析点评:一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后, 相应带来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减慢;二是中共中央的“八项规定”等一系列遏制公款消费、狠杀奢靡之
风的“组合拳”,致使公款消费大幅下降;三是持续几年的消费补贴政策基本退出,使政策带动起来的消费需求迅速收敛;四是物价的持续上涨等促使居民消费更趋理性,更偏重实惠适用。
 
展望2014 年, 多数专家预测中国消费品市场将继续平稳增长, 物价指数会控制在较低水平, 但名义和实际增速仍会继续小幅回落;此外,消费品市场的自主消费、理性消费特征也将进一步增强。
 
2、网上销售增势不减 “全渠道零售”理念推动行业创新
 
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与此同时,“全渠道零售”(Omni-Channel Retailing)的营销概念开始在业内引起热议。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内有很多百货企业尝试融合多渠道, 结果效果都不理想,原因在于,一、中国百货店大多以联营模式经营, 从而造成无法控制商品和定价等情况;二、很多百货企业线上与线下的销售一般都是分开营运,未能形成互补,有些反而形成“左右手互搏”的自家竞争;三、人才与资金投入不足, 电脑系统支撑不力等。这些都是需要抓紧解决的问题。
 
展望2014 年, 专家们预计,“全渠道” 销售的理念将继续助推各种渠道互相组合、相互弥补的试验,因为消费者不仅在商品需求上早已呈现出多元化,而且在购物手段上也开始追求多样化。
 
3、大型超市优势光环逐渐减弱 店铺小型化便利化成为一时之选
 
近年来,受到市场竞争格局和消费习惯变化等因素影响,超市规模的发展有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 大型超市的优势逐渐减弱,而小型化便利程度高的超市愈发受欢迎。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典型企业调查统计,2013 年第三季度, 大型超市企业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仅7.8%,低于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同期同比增幅;大型超市的毛利率也由2012 年第三季度的17.3% 下降到15.5%,是各个零售业态中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预示着盈利空间亦不容乐观。但是,小型化、便利化店铺在发展上却顺风顺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典型企业调查统计显示,2013 年第三季度,小型业态的便利店企业销售同比增长13.3%,是各个业态中增长最快的。
 
专家分析说,今后大型超市仍有一定的生命力,但会逐步转向购物中心内设店经营,这样可以同其他业态业种的店铺通过聚集形成互补。
 
4、生存发展环境有望继续改善 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开始起步
 
我国是中小商业数量最多的国家。按照中国商业统计学会的测算,全国现有中小商贸流通法人企业199.8 万户,占全部商贸流通法人企业总数的99.8%。此外,还有4060 万户经工商业登记, 从事商品零售和提供民生服务的个体工商户,从业人数约8000 万人。
 
据商务部介绍,2012 年,国务院发布《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后,商务部联合财政部等部门迅速启动了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许多专家对政府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予以了肯定和支持, 同时也强烈呼吁: 鉴于小微商贸流通企业本小利微的弱质性和事关就业民生的重要性, 必须加大政策扶持的资金盘子,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这方面的财政资金每年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最终实现工商业小微企业在扶持政策上的一视同仁和公共服务上的均等化。
 
5、兼并重组加快 大型区域连锁零售商将成为“翘楚” 
 
2013年, 中国零售业兼并重组的浪潮此起彼伏、迭连袭来。截至12月初, 国内零售市场出现的兼并重组案已不下21起, 呈爆发式增长。
 
专家指出,无论商业兼并重组案例的数量、规模和频繁程度,还是涉及的业态业种、区域范围, 2013 年均可视为中国商业并购重组的发力提速之年,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相比于2006年~2010年的并购整合浪潮,2013 年中国商业的并购整合潮呈现一些新特点:横向及同业态并购为主,本土零售企业并购外资企业居多,股权交易模式初兴乍起, 强强联合成为首选, 区域零售市场加速集中, 举牌并购方式趋向活跃, 线上线下注重渠道整合等等。其中,本土零售企业与外资零售企业在总体并购态势上发生攻守易位,被业内认为是该年并购整合中最突出的特点。
 
6、百货自营模式继续成焦点 加快经营方式转型势在必行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 在2013 年中国零售效益下滑的总格局中,近年来一直高歌猛进的百货店业态颓势明显, 究其原因,有一些是外部因素导致的困难,如电商的冲击和人民币的升值;但另一些因素则暴露出我国百货店业态联营模式内在的脆弱性。
 
然而多数专家也认识到,百货店联营模式一旦形成,对其进行变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由于联营对店家来说既不担风险又可以坐地收钱,必然缺乏改弦更张的动力。其次,从联营转为自营,还会触动百货店相关人员的“灰色” 利益, 存在着不可小视的人为阻力。第三,由于长期基本经营功能的丧失和经营技能的匮乏,重建企业经营体系也将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尽管如此,专家认为,只有那些及早转变经营方式,加快自营创新的企业才能胜出,赢得光明的未来。
 
7、房租和用工系成本上升“推手”  从政策上改善营商环境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流通成本持续快速上升,其中商铺租金和用工费用增长最快,成为流通成本上涨的两个主要推手。
 
专家们建议:第一,政府物价主管部门应会同商务部门对事关民生的商铺租金进行适度干预。这种对商业房租的政府管制行为,在法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均有成例可援,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借鉴。第二,减轻商铺用房租赁相关税负。我国对商铺租金的税费涉及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第三,适度降低企业为职工交纳的社保资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经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适时适度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应抓紧制定执行的时间表和具体方案。
 
业内期盼,2014年政府在缓解商业房租和用工成本上升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降低流通成本、改善营商环境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8、物流问题被持续关注 将采取综合措施“提效降本”
 
2013 年, 几篇来自中央政府部门关于物流问题的研究报告,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汪洋副总理除对报告予以肯定性的批示外,还专门召开了部分城市物流工作市长座谈会,对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成绩和问题、面临的形势和亟需抓好的工作,作了论述和部署。
 
从国务院领导要求近期抓紧推动的物流工作判断,2014 年中国的物流现代化建设将紧紧围绕“提效降本,服务产消”这一宗旨, 在推进标准化、建设诚信体系、提高信息化水平、落实鼓励政策、发展城市配送和鼓励第三方物流等六个方面同时展开。
 
有业内专家评论说,这六个方面不仅工作内容概括的很全面,而且针对性强,招招切中中国物流的时弊和“软肋”。以托盘的标准化为例,倘若实现了托盘标准化,将使中国物流费用占GDP 的比重下降一个百分点, 直接经济效益高达5000多亿元。
 
9、连出“重拳”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打 击商业腐败和垄断行为将成为重点
 
2013 年,政府在这项工作上突出了打击商业腐败和市场垄断两个重点, 一系列出手不凡的动作, 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查处“风暴”。分析人士说,今年查处商业赂和市场垄断行为有几个特点:一是“重拳”专打业内违法“大佬”;二是开出的巨额罚单前所未有,令违法者付出了沉重代价,在业内产生了警示作用;三是更严格地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裁量和处罚,尤其是《反垄断法》发挥了重大作用;四是几乎所有的查处最终都剑指价格虚高,有助于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的目标。有专家评论说,一方面是执法的决心和力度均有了很大程度的加强;另一方面也必须认识到,中国市场竞争失序的局面已历多年,积重如山的问题解决起来需要时间,许多问题也不可能简单地“一法定乾坤”, 因为涉及面太广, 背景亦十分复杂。
 
10、新《消法》即将施行 全面助推商家回归诚信本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中国商业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商业诚信却出现了巨大滑落。因此,必须通过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大力重塑企业的商业诚信,以此改善消费者预期,拉动消费需求,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将于2014 年3月15日施行的新《消法》堪称是一部更加有效捍卫消费者权益的根本大法, 是消费者放心消费的总章程。同时,新《消法》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能推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回归到诚信经营的本质上,靠产品本身说话。
 
展望2014年, 专家们期待着新《消法》塑造一个更加规范的市场。同时建议,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普法宣传工作,使消费者知法用法, 使市场主体懂法守法,只有这样,商家的“诚”和消费者的“信”才能更好地结合到一起。
0
标签: 2014年 中国 商业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开题会成功举行

2023-03-11 20:02
77240

德益世及创始人Ansgar Hütten荣获中国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匠心奖与贡献奖

2023-03-03 13:15
42220

帝隆科技荣获第十届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合璧奖”

2023-03-03 13:14
41990

中铁资本保理公司荣获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十周年(2012-2022)稳健奖、匠心奖

2023-03-03 13:13
41725

联合保理于“第十届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荣获“松柏奖”

2023-02-24 15:29
4804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