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新变局:中韩贸易额要超中日
分国别(地区)看,美国、中国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与此同时,韩国2013年整体贸易上升,截至11月,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1月~9月,中国、美国和日本是韩国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中国、日本和美国同时也是韩国进口排名前三位的国家。
[ 工作中接触大量韩国企业进入中国内地省份发展的李相基表示,韩国企业更看重中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经济新趋势 ]
1月6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新年记者会上称,目前韩中关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紧密,次日,在外交部的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华春莹立马作了个积极回应。
“中方愿与韩方共同努力,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华春莹说。
据国家海关总署最新统计,2013年1~11月中韩的贸易额约为25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了7.4%,同期中日的贸易额则同比减少了6.2%,至2840亿美元左右,与中韩贸易的差额缩小至约340亿美元。
在未来,中韩贸易额会超过中日贸易额吗?未来中韩、中日贸易又将会什么走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相比于中日关系所带来的贸易动荡,韩国企业已瞄准了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
中韩、中日贸易关系微妙
2013年1月~11月, 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841.1亿美元,下降6.2%。同一时期,我国内地对日本的投资下降13.3%。
“我觉得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下降。一方面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就不展开讲了。另一方面是市场的原因。中国还是希望双边的经贸合作能够继续稳步发展,但有些事是不遂人愿的。”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近期的月度例行发布会上说。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结论也未必成立。《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2013年已公布的中、日、韩三边可比贸易数据发现,中日、日韩双边贸易数据下降,而中韩之间贸易数据同期上升是主要原因。但这背后的实际原因是,日本对外贸易的全面下滑。
日本整体进出口下滑幅度都比较快。而且,日本对其前15大出口伙伴国都出现下滑。截止到2013年10月,中国仍然是日本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分国别(地区)看,美国、中国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与此同时,韩国2013年整体贸易上升,截至11月,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2013年1月~9月,中国、美国和日本是韩国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中国、日本和美国同时也是韩国进口排名前三位的国家。
但政治因素不可小觑,因为东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常常受到政治关系不稳定的影响。
比如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谈判,虽然进行了长达7年、由各自政府授权的可行性研究,但由于有错综复杂的政治因素,这一谈判启动过程依然十分曲折。
综观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机制,除了中日韩三方谈判,还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以及东盟与中日韩(10+3)。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申凤吉曾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指出,中日韩自贸区达成,非经济方面的困难更大,三国历史问题、领土纠纷等敏感政治问题,对自贸谈判,是个很大的问题。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赵忠秀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从谈判本身的经济问题来看,三国进行了长达7年的、由各自政府授权的可行性研究,已经考虑了各种可能性,关键在于如何平复各自国内的政治力量,达到各自平衡博弈的局面。
“经过测算,如果开启自贸区谈判,中韩两国彼此利益最大化程度最高,而日本则面临加入美国主导的TPP的制约。”赵忠秀说。
传统上,日本曾经提出东亚经济的雁阵结构(geese system),即日本主导、韩国靠后、中国更为靠后。但是,随着韩国产业升级的发展,在高科技、电子领域已经逐步赶上并超过日本;中国也逐渐具备了大市场优势,使得日本较为边缘化。因此,在达成日本意愿最强的投资协定之后,启动自贸区谈判的意愿事实上在减退。
从出口结构上来说,中日韩在整个东亚价值链条中各有分工。但在较为高端的机电化产品,化工产品领域,日韩之间有些竞争。
根据日本海关数据,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2013年1月~9月,在所有对中国的出口商品中,运输设备降幅居前,为24.1%。
另据韩国海关数据,机电产品、光学医疗设备和化工产品是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合计占韩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0%。2013年1月~9月韩国对中国出口的纸张和贵金属及制品出口出现较大降幅。
韩国瞄准中国内需市场
韩国驻华使馆经济公使郑永禄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边政治上的亲密度直接影响相互投资。双边紧密友好的关系,有利于活跃两国经济合作。
韩中地域经济协会会长李相基则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韩贸易额将很快超越中日贸易额的过程中存在此消彼长,即“日消韩长”的一面。
李相基表示,由于中日关系恶化,中国需要日本尖端零部件的公司会转而从韩国同水平企业进口,日韩企业之间存在替代和竞争,加之,中韩非常积极推动两国关系,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代替了日本竞争者。
郑永禄表示,对韩国很多大的企业和集团来说,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与转型,过去是在中国制造,然后通过转口贸易销往欧美市场为主。现在根据中国发展的转型,扩大内需。过去主要是投资引进,现在增加了新的方式,进行以满足中国内需为主的投资和生产。
工作中接触大量韩国企业进入中国内地省份发展的李相基表示,韩国企业更看重中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经济新趋势。中韩贸易过去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城镇化的推进,逐渐进入成都、重庆和西安等内陆城市。
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副教授方秀玉则指出,过去韩国大企业发展很快,韩政府现在提出扶持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在帮助他们加入到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中。
在日本某重型机械企业中国分公司工作的邹先生对本报记者表示,2013年公司的业务的确受到了中日关系紧张的影响。
“我们的重工设备都是以(中国)国内基础设施和工业生产设备为主,国企和央企的客户比较多,他们担心局势不稳定,一旦中日两国发生严重冲突,投资会打水漂,所以去年有几个大单子,客户放弃使用日本设备,转投欧美。”邹先生说。
而被问及去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是否会影响到公司今后的业绩预期,邹先生表示,影响肯定会有,但中国市场的生意还是要做,对策就是不惜降低利润来拿中国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