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2013:震动资本市场的七件大事
事件:9月6日,时隔18年,国债期货再次正式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当日迎来“开门红”,给市场带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但4个月以来,在国债期货逐级下跌的同时,市场交投一直较为清淡。
18年:国债期货复出
事件:9月6日,时隔18年,国债期货再次正式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当日迎来“开门红”,给市场带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但4个月以来,在国债期货逐级下跌的同时,市场交投一直较为清淡。
点评:“18年后又是一条好汉。”1995年,由于才刚刚创建的中国国债期货市场游戏规则的不完善以及管理上的疏漏,导致市场操作的不规范,很快便成具有投机色彩的金融交易市场。受到当年“327国债期货事件”影响,国债期货被暂停。但作为国际衍生品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品种,国债期货是金融期货中当仁不让的“王者”。
18年过去,中国的宏观经济规模的层级和金融市场体系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债期货重新回到了决策层的视线里。
国债期货的推出,深重地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组合策略和风险收益。这种影响之大,可能是以往任何金融工具包括股指期货都无法相比的。国债期货目前在交易量规模上已经占全球全部期货交易量的一半及金融期货交易量的80%以上。可以说,国债期货是稳定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金融工具。
然而不得不承认,市场的热度距投资者的预期和成熟市场经验出现了一定差距。作为现券市场持有量和交易量最大机构的商业银行,以何种形式参与国债期货市场,目前监管层尚未有定论,相信未来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市场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0万亿:信托坐上金融业第二把交椅
事件:中国信托业协会11月5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 67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0.13万亿元,突破10万亿元大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0.3%,其规模仅次于银行业。
点评:从数字上看,10万亿的确是具有里程牌意义,但是事实上在很多业内人士眼中,如今信托规模的增长已经对行业的未来没有太大影响了。
虽然信托规模屡创新高,但是自2013年一季度开始,全行业资产规模季度环比增速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四季度的环比增速为18.2%,而到今年三季度已经下降为7.16%,说明信托行业此前的高速增长已经很难再出现,可以说行业的拐点似乎已到眼前。
在如今大资管时代,监管层针对资产管理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新政,旨在给其他金融同业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松绑”,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更多地参与过去只有信托才能染指的业务领域,开展与信托公司同质化的资产管理业务。对于信托行业而言,制度红利的优势已经渐渐远去。
对此,在2013年,一些信托公司在业务上做出了一些创新和探索,如家族信托、土地流转信托、消费信托等。但短期内能否形成规模优势仍有待观察。
在2013年信托公司仍被很多人诟病为“影子银行”,但其舒缓了宏观经济调整的周期性波动;虽然其业务被质疑存在监管套利,但事实上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虽然其被指责在金融压抑背景下爆发式增长,但其产品已经成为利率市场化的先行者。在行业资产规模接近11万亿元的2014年,承载着更多使命的中国信托行业仍将继续前行。
120秒涨5%:光大证券“乌龙”遭重罚
事件:8月16日上午11点05分,上证综指大幅飙升,两分钟之内涨幅超过5%,引发市场震动。此后被证实是光大证券自营交易系统出错,从而引发沪指震荡。事后,光大证券相关责任人被终身禁入市场,同时被罚款5.23亿,几乎相当于光大证券全年的利润。
点评:“金鱼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受“8.16事件”影响辞职的原光大证券总裁徐浩明曾以这个比喻强调稳健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光大证券却因为“撑着了”成为2013年最受关注的券商。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毫无疑问将载入史册,其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凸显了衍生品、量化交易存在的风险以及券商风控、交易制度等缺陷,而监管层随后的处罚也体现了从严治市、保护投资者的意图。
此外,光大乌龙指事件带来了部分投资者的损失,反映了券商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光大证券在该事件中除了风控问题还有信息披露不及时、反手做空涉嫌内幕交易等问题,因此监管层进行了严厉处罚。但是,事件如今已经过去四个月,投资者的索赔依然遥遥无期。
第8次:IPO第8次重启
事件:11月30日,证监会宣布IPO在2014年1月底开闸,首批将有50家上市公司上市。
点评:此前,在中国股市的历史上,一共有7次IPO暂停和重启。其中暂停时间最长的是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的第6次暂停,超过了一年的空窗期。而这一纪录被始于2012年11月3日的第8次暂停所打破。整个2013年国内新股市场交了白卷,上市的门外已经排起长队,700多家公司门外静候。
此次IPO重启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并非简单重启,发行制度的改革才是重头戏。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准制这一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的股票发行制度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而施行更加强调市场因素的注册制已是大势所趋。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正是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重要步骤。
此外,信息披露、优先配售、老股转让、财务数据补充等改革措施,重点均在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金融改革“市场化”的方向。
下跌6.75%:中国股市继续“熊”冠全球
事件:2013年12月31日,沪指报收2115.98点,为全年行情画上句号。这也宣告A股连续四年“熊”冠全球,沪指整体下跌6.75%,深证成指整体下跌10.91%。
点评:“欧债危机”、“美债危机”、“量化宽松”,我们从来不是风暴的中心,但是我们一直承受着最大的损失。
截至纽约股市2013年12月31日收盘,2013年全年道指大涨26.5%,创1995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标普指数大涨29.6%,为1997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纳斯达克指数也大涨38.3%。在欧洲,伦敦股市去年累计上涨14.4%;在亚洲,日经225指数累计上涨了57%;香港恒生指数也累计上涨了2.60%。在全球主要市场当中,A股再度垫底。
但相比前几年,2013国内股市也有值得欣慰的一面,那就是创业板的崛起。数据显示,创业板从2013年初717.30点,到10月10日最高触及1423.97点,涨幅近一倍。此后虽然陷入震荡,年终收官之时,全年涨幅仍高达82.73%。
1千亿:国内首个千亿级基金诞生
事件:11月14日,天弘基金官方公布,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余额宝)规模突破1000亿元,开户数超过2900万户。余额宝依靠互联网平台成为国内首只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基金产品,当时距该基金成立仅仅5个月。
点评:作为一款货币基金,余额宝的收益不是最高的,安全性也不是最好的,但是却在5个月中改变了很多人的理财习惯。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在这样一句大胆而又豪迈的动员格言之下,马云和他的“小伙伴”们带领着整个互联网行业进军金融,彻底将电商与银行的斗争摆上了2013的舞台。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积聚海量用户以后,不断跨界挑衅银行的传统业务:开设小贷公司、推出余额宝、百度百发……
其中,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更是慢慢改变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出身草根的余额宝成为金融行业的搅局者。传统的货币基金。多瞄准创造价值最高的20%的人群,互联网金融平台上,余额宝则盯上了剩余的80%人群。这类人群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并不是主流人群,也很难获得很好的服务,然而余额宝基于大数据时代所创造的大范围的优质客户体验,将吸收到的小额银行存款聚沙成塔,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领域。
下跌28%:金价滑铁卢“中国大妈”一战成名
事件:截止北京时间2014年1月1日凌晨,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交易报收于1202.30美元/盎司,金价2013年以来跌28%,是2000年以来首次年度下跌,也是至少1981年以来的最大年度跌幅。
点评:如果要找一个2013年最令投资者失望的投资品种,那非黄金莫属。2013年,不仅是黄金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跌,且其跌幅也创下30年来最大。
作为抵御通胀的避险资产,2001年-2012年间,黄金以超过50%的年平均涨幅一路高歌猛进。2011年9月,美国债务上限和财政悬崖问题曾一度将黄金价格推升至每盎司1900美元的历史纪录上,而这一些都在2013年画上了休止符。
价格的下跌带来的是世界黄金整体需求的下滑,尤其是黄金投资需求的下滑。然而,在国内则出现了另一番景象——黄金需求不但没有下滑,反而大幅增长,尤其是黄金饰品。
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黄金消费量达到706.36吨,同比增长53.7%,其中首饰用金383.86吨,同比增长43.6%。进入第三季度之后,中国黄金需求依旧在大幅增长,尤其是黄金价格下跌带来的黄金饰品需求。
有分析认为,在2013年全年数据统计结束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买家。这是否会成为事实还需等待,但在中国抢购黄金的浪潮下,中国大妈蜚声全球,《华尔街日报》专门用拼音Dama来解释这一现象,这已经表明中国至少已经成为被世界所关注的黄金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