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马明哲新梦想:最大零售金融服务集团

2013-12-28 14:39 1866

  经济观察报 欧阳晓红/文 从激情满怀的峥嵘岁月走来、谜一般的马明哲,很容易让人忽略其“92派”企业家的身份;他掌舵下的平安可能是目

  经济观察报 欧阳晓红/文 从激情满怀的峥嵘岁月走来、谜一般的马明哲,很容易让人忽略其“92派”企业家的身份;他掌舵下的平安可能是目前为数不多可以和互联网企业“叫板”或“同台竞合”的传统企业之一。

  作为互联网金融先行者,平安与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企业家干的事相比,其业务边界越来越不清晰,他们注定都是这场正在发生的“数据战争”中的主角。

  没错!他就像一个将来时。如果你想知道未来金融商业社会要发生啥,不妨去看看马明哲在做什么,看看中国平安又在“折腾”什么?

  不像大多数的“92派”企业家,马明哲已经实现了将企业带入世界500强的梦想;如今59岁的他又雄心壮志地“下”了一个新的梦想“订单”——成为中国最大的零售金融服务集团。

  眼下的时代变了,“玩法”变了。这个零售金融服务集团将是一个涵盖“医食住行”互联网金融战略的大家伙,若把平安的大目标与新战略结合起来,你可能会猜到下一步她要做什么。

  当别人投去疑惑的目光时,中国平安可能已经走在别人的前面了。

  小故事大故事

  1985年年初,蛇口工业区劳动人事处派马明哲参加一次重要的研讨会;会上,针对蛇口工业区实行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方式,一位联合国劳工署副署长提出“按照国际惯例,这笔钱由独立的实体来管理。”副署长的意见很快被蛇口政府采纳——招商局社会保险公司挂牌成立,全权接管蛇口工业区劳动人事处的社保相关职能。具体负责筹谋此事的正是马明哲,一年内,他由社保公司经理助理升为副总经理,全面主持社保工作。

  那时在蛇口,什么都可以说、可以做、可以试。当时社保公司借鉴香港商业保险,将原来社保中的雇主责任险转变为工伤险,由此入手开始办理商业保险。

  不过,“工伤保险属于商业保险范畴 ,社保公司无权经营。”中国人民保险深圳特区分行副行长到蛇口时对马明哲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蛇口支公司的异议书亦随之而至;意思是社保公司办商业保险要申请新执照。马明哲告诉自己——那就赶紧着手去办吧。

  然而,遇到利益关系的改革谈何容易,在执照申请过程中,马明哲几乎处处碰壁。

  但生于抗美援朝时期,长在自然灾害年代,经历“文革”,当过知青的马明哲,之所以能在1983年被“改革潮”吸引至深圳蛇口工业区,很大程度是因为其极富创业激情、坚韧不拔,认准目标后不屈服的个性特点。

  正如马明哲在后来感悟其创业经验时说“强烈的欲望和激情、 正向思维、亲历亲为追求完美”是世界上成功企业家的三个普遍特点。

  从1986年蛇口社保公司有意成立一家商业保险公司,到几十次走访深圳各部门摸索办保险公司的门径;从一年后被管理部门以“条件不成熟,不能开办商业保险业务”为由驳回,费尽波折二次申请依然受挫;到“闯”进中南海;再到屡次折返北京商洽得到基本同意。历经两年奔波三次申请之后,直至1988年3月21日,马明哲终于拿到公司营业执照。同年5月27日,仅有十几位员工的平安保险公司挂牌成立。

  公司成立了,业务却不太好做。马明哲说,创业者只能靠服务,把服务做到极致;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上班还是下班时间,一接到客户要求保险的通知,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去,而这是国有企业不具备的工作作风。

  就这样,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平安和不少兄弟公司一起,突破行业的独家垄断,真正把市场机制引进了中国保险业。

  事实上,平安的创立被原深圳蛇口开发区管委书记、香港招商局副董事长袁庚称为“延续蛇口精神”。他坦言,作为挑战旧有制度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而诞生的企业,平安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做法有些超前,但要给予宽容与理解。

  这其中,对平安来说,1992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已成为引领一代改革人前进的号角。这年的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国办函[1992]93号)批准平安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从这天开始,平安不再是局限于深圳的一家地方性保险公司。

  对马明哲来说,过去的20多年只是一个小结或是开篇,平安的故事还没有真正开始。

  将来时

  这并非诳言,马明哲在近日致平安员工的一封内部信说,平安的业务员只要紧跟公司科技革新的步伐,不仅不会被淘汰,恰恰相反,科技会为其插上新的腾飞的翅膀!

  即将到来的春节,平安将推出一个新科技产品——神奇的“电子钱包”。马明哲在信中毫不夸张地说,这款产品将帮助平安代理人打通“天、地、人”三网,打造一种全新的营销服务模式。就此,有人说,平安争取与腾讯、阿里三分天下,奠定平安互联网金融地位。

  在很多人看来,59岁、满口“O2O”、“大数据”、“二维码”的马明哲极像资深IT男。也许喜欢与年轻人为伍的马明哲并不反感如此“误会”。他说“网络时代,年轻人是其中的主角,会继续向年轻人学习、请教。在他们身上,不仅有新鲜活的各种想法和知识,还有未来的商机。”

  为了迎接和跑赢正在到来的数据战争,马明哲亲自操刀从各方招兵买马,用高精尖人才布局互联网金融。这也是平安下一个十年,甚至二十年要做的事情。在平安内部数据经营团队就有100多人。不久前,马明哲特意从美国对大数据应用做得最好的金融机构Capital One请来一支数据分析团队。

  中国平安现在的人才战略也在向互联网化转型。马明哲认为目前互联网公司比金融公司更有优势。“金融企业和互联网之间是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据说,为了让平安时刻“保新”,马明哲还专门聘请一位“首席创新官”;其任务是经常在硅谷、华尔街,与当地的聪明人和科技潮人吃饭、交流,有什么新的工具、方法或者新的东西,进而给平安带来新的合作伙伴、合作方式。

  “互联网金融是从流量开始,到数据的切入,然后再提供服务,然后再到金融。这场马拉松竞赛,可能要用十年、二十年去看。”马明哲说。

  如今,已经完成基础数据平台搭建的中国平安,还有不少分类分期整理数据的工作要做。尤其是从家庭的角度看,平安仍有大量数据需要整理与完善,目的在于有助平安的精准营销,避免无针对性的打扰客户。

  作为传统的互联网金融先行者,马明哲还在寻找答案。

  那些年那些事

  回望岁月,马明哲说,“对我个人而言,教训每天都有,因为每件工作经过时间的考验,都不是尽善尽美。既然敢于选择,就要敢于坚持。要学会不背包袱,从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中汲取有益经验。”

  当年,平安顶住压力,坚持按照“集团控股,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开展综合金融经营,历经艰辛,付出了很大代价。因为无法解决分业问题,平安的新机构开设和新产品报批都基本停滞。很多人劝马明哲放弃,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他认为综合金融是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综合金融也成为平安日后跑赢同业的绝对竞争优势。

  外界曾揣测,平安躲过分拆一劫并顺利上市,是有“特殊关系的特别关照”。

  平安集团副董事长、马明哲的左膀孙建一谈及此事,则满腹委屈:“说实话,若真有什么‘特殊关系的特别关照’,那平安的经营和发展会轻松很多。实际上,平安在分业过程中曾遭遇8年不得开新机构的严重处罚,对业务发展造成很大挑战。而平安上市时也因为国有保险公司要率先上市,而有所延误。”

  在孙建一看来,平安当年得以不分拆与当时平安大股东的摩根、高盛强烈反对有关。摩高认为分拆违背了他们入股平安时国家允许平安持有多种金融牌照的承诺,也有损外国投资者的权益和中国对外开放的形象。他们通过美国国务院的外交照会形式反映给政府有关部门。

  在这一长达8年的沟通过程中,马明哲不畏艰难、执着坚持可见一斑。马明哲始终认为“办成一件事,特别是创办企业就是要与各种困难做伴,认准了方向就不能因为压力和挑战半途而废。平安没有回头路,没有抱怨,也不允许自己后悔,惟一的选择是征服挑战。”

  马明哲还是一个为了事业几乎可以不要命的人;包括其勤勉的工作与学习态度也会让很多年轻人脸红。

  在马明哲办公室有一幅悬挂多年的书法作品“海纳百川”,他一直将此视为人生信条。“吸纳来自各方的人才”是其第一重含义。

  2003年,“SARS”期间,他看中了亚洲保险业顶尖的人才梁家驹——亚洲保险教父。马明哲亲临香港去见他,两人在平时热闹但当时格外冷清的港岛香格里拉咖啡见面与交谈。两人都没有戴口罩,戴着口罩的服务员都不敢接近他们——大老远把咖啡推过去。“也许是大家都有这种为了事业而不怕死的精神,终于有缘共事”马明哲有感而发。

  事实上,马明哲在驾驭平安这艘巨轮时,经常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他总是问自己“努力是否足够?能力是否足够?心胸是否足够?常怀谦卑心,才能时刻警示自己更加努力、更加刻苦,眼界和心胸更加开阔。”

  马明哲认为,要保持不断学习的热情。

  2004年,平安H股上市路演时,会议间隙,马明哲看见陪同路演的高盛公司的一帮年轻人都用一个叫“黑莓”的东西。打听后,他发现“黑莓” 可以用来移动办公——“这对平安太有用了”。兴奋的马明哲很快就让公司相关人员去落实,在当时黑莓价格还比较昂贵的情况下,使之成为平安干部的“标配”,用其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随时随地办公。

  马明哲说,成功没有捷径,勤奋是最朴素最实用的办法。

  26年前,他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起,把《新概念英语》里近万个单词,都记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后来一捆捆卡片装满了一个大纸筐。当时,谁问他,哪个单词在《新概念英语》第几页第几行,他大概都可以告诉别人。

  马明哲亦一直谨守工作上的勤勉。他平均每天处理500多封邮件,其白天办公时间通常排满了各种专题会议及重要接待。绝大多数邮件必须要下班后去处理,有时出差在外或晚上有公务接待,邮件就要到晚上10点后开始处理。马明哲说,特别重要的事,他写的回复邮件比请示人的内容多好几倍。

  如此邮件通常是下属遇到了实际困难,马明哲会很耐心地去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其核心是帮助他们成功。马明哲以为,正因为自己的身体力行,在平安形成了一个可贵的文化——精诚合作、帮助他人成功的文化氛围。

  感恩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每每听到这首在平安寿险业务队伍中流传的手语舞《感恩的心》,为之动容的马明哲都会情不自禁跟唱。

  马明哲已习惯将自己定义为平安营销大军中的一员。每年,马明哲都会有几十次配合专业公司的重点客户拜访,一起了解客户需求。“推销就是平安人的天职。”马明哲告诉平安的寿险精英。在马明哲看来,其实每项工作都是一种推销。

  现在的马明哲不只推销与公司相关的文化或产品。他说,企业承载得越多,就越超越了单纯的经济组织概念,且有了道德评价的企业公民的概念。

  马明哲信奉厚德载物法则:企业要做得更大,赚更多的钱,走更远的路,就要更加符合社会伦理及价值规范,就要承担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就要有深厚的德行及更加高远的符合人类社会共同目标的追求。

  马明哲或平安的感恩还体现在“积极承担对员工的涵养之德、对客户的诚信之德,对股东的勤谨之德和对社会的感恩之德”方面,他说“这是平安主动的选择,亦是平安天赋的使命。”

  有人说,马明哲就像一个将来时,他的思维与最前沿的金融创新与互联网科技应用领域同步,除了“92派”固有的家国情怀、历史责任感,勤劳刻苦之外;他身上已经没有太多那个年代企业家的特征。

  马明哲几乎从不考虑重新选择人生的问题,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后悔”二字,只要目标对了,就向前走,并义无反顾地去执行。

0
标签: 明哲 平安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