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数量金额高位运行

邢梦宇 | 2013-12-26 14:36 2223

■本报撰文 本报记者 邢梦宇  2013年,国外对中国使用贸易救济工具势头不减。  虽然全年调查情况仍不明确,但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12月5日,

■本报撰文 本报记者 邢梦宇

  2013年,国外对中国使用贸易救济工具势头不减。

  虽然全年调查情况仍不明确,但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12月5日,今年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94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22%,其中反倾销58起,反补贴3起,“双反”15起,保障措施18起。而去年全年,有21个国家对中国发起77起贸易救济调查。相比之下,今年新发起的案件数量和涉及金额仍在高位运行。

  中国一直是贸易摩擦重灾区:在全球遭遇贸易摩擦案件最多,增幅较高。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需减弱,一些国家频繁采用贸易保护措施抢占市场,导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二是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虽然今年出口增幅低,但存量大,与别国发生贸易摩擦也最多。

  记者查阅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发现,以印度、巴西等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和涉及金额均超过发达国家,呈现出单个案件涉案金额小,总体规模大的特点。

  据了解,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产品大都集中在传统优势领域,轻工产品首当其冲,包括细瓷、玻璃、钢铁等。

  发展中国家与中国产品结构趋同,同质化严重被认为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由于技术水平落后和产能的盲目扩张等,发展中国家国内往往也存在产品质量不高、基础产品产能过剩等问题。此外,中国近年来实施多元化战略,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增加,这些国家本身贸易保护主义意识较强,与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在此情况下发生贸易摩擦不可避免。

  与此同时,记者在长期的跟踪采访中也发现,从2010年开始,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已经形成联动效应,这一趋势在今年表现得更加明显。以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牵头,其他国家跟风调查中国产品的情况经常发生,不仅单个涉案金额屡创新高,而且涉案产品也从传统的农产品、低附加值工业品拓展到大型企业及高附加值产品(如光伏、电子产品)。

  在许多人看来,发达国家频繁使用贸易救济工具的原因显而易见:经济复苏缓慢,各国都努力发展实体经济、扩大出口。而对于占全球出口市场份额最大的中国而言,发达国家建筑贸易壁垒一方面是为了抵制中国产品,另一方面也是为提升本国出口竞争优势做铺垫。

  “贸易摩擦增多是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大国的伴生现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成因较为复杂。”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调查专员宋和平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表示,另外,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外贸出口也已经呈现市场多元化的格局,但是在市场格局的分布方面,也存在不够均衡、部分产品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过大、部分企业经营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都是产生贸易摩擦的诱因。

  也就是说,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仍是国外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目标国。

  中欧光伏案:涉案金额最大

  2012年9月和11月,欧盟委员会分别启动了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涉及金额高达210亿欧元(约合285亿美元)。

  2013年6月4日,欧委会宣布,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妥协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

  2013年7月27日,欧委会宣布,中国与欧盟就光伏贸易争端已达成“友好”解决方案。

  12月5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及关键零部件作出反倾销终裁,并接受121家中国企业的价格承诺,并于2013年12月6日正式生效。

  点评:

  中欧光伏案是有史以来,国外对中国发起的涉案金额最大、波及面最广的“双反”调查案件。案件最终以协商的方式得到了解决,中国产品仍可以进入欧盟市场,同时,在案件整个进程中,中方从政府到企业表现出的积极的应诉态度,以及与欧方进行交流对话策略等让人感到欣慰。

  欧盟方面宣布发起“双反”调查后,中欧经贸关系旋即陷入低谷,如果处理不当,对双边关系负面影响巨大。甚至有人预测,未来双方之间摩擦将频繁发生。

  还好,最终双方能够秉持理性务实的原则,“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了两败俱伤的局面,该案的合理解决对未来双方各个领域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也为其他国家和平解决贸易争端提供了一个良好范例。

  非法转基因食品:通报次数最多

  截至2013年12月,欧盟食品和饲料委员会总计通报27批次在中国出口欧盟的大米制品中查获“非法转基因”产品。在此之前,欧委会也多次检出中国产大米制成品中含有BT63等非法转基因成分。

  对此,欧盟紧急出台了《对中国出口大米制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采取紧急措施的决定》,并向中方通报。

  根据欧委会通报显示,今年以来,中国输欧食品已经有27次被查出含有非法转基因成分。这27次通报中有21次涉及米线、米饼等大米制品。

  点评:

  由于产品频繁遭到通报,让人们觉得中国简直就是“非法转基因”食品的泛滥之地。现阶段,人类对于转基因的了解还只是皮毛,食用后是否会对于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尚未有定论,这就让绝大部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存在抗拒心理。

  如何辨别转基因食品和“非法转基因”食品更是让无从人下手,不仅在中国,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到现在,美国人已经稀里糊涂地吃了17年转基因食品。

  中国农业部虽然在2009年为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颁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但尚未批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而欧盟亦未批准水稻转基因在其区域内合法。

  通报频发,提醒有关部门,在国内“非法转基因”食品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在其安全性未被确定前,追根溯源是最为重要的监管手段。同时,也要警惕欧盟等发达国家借“非法转基因”之名设限中国粮食出口。

  美反倾销部分调查规则修改调整范围最大

  2013年11月,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修订两项涉及反倾销复审调查的政策和规定,并于201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为了配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提出的出口倍增计划落实,美国商务部提出了强化贸易救济法执法的14项建议,到今年10月底,13项建议已经得到实施。

  据悉,此次修改反倾销复审中的强制应诉企业抽样做法是最后一个执行修改建议的措施。

  上述修改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反倾销复审中强制应诉企业的抽样问题。二是,关于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全国统一税率”的复审问题。

  点评:

  奥巴马政府为实现出口倍增计划,频繁强化贸易救济法执法,反倾销部分法规的调整不仅涉及某一领域,或者某次的产品调查,而是明确对今后凡涉及反倾销调查的案件都要采用统一的规则。

  作为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主要目标国,反倾销部分规则的调整对我国出口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调整后的法规实施后,一些向美国出口量不太大的产品的中国生产商或出口商也有可能被纳入调查范围,而这些企业极有可能缺乏反倾销应对经验。美国商务部直接指示美国海关按照先前认定的全国统一税率清关,不必等到反倾销复审调查结束,除非有利害关系方提出复审要求。这一修改显然对中国企业是不利的,中国出口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是否提出复审请求的决定。

  为此,中国产品出口美国量较大的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产品出口预警信息,更应关注相关国家进出口规则的调整。

  阿根廷:使用贸易救济工具最频繁国家

  根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公布的报告,2013年,阿根廷出台的贸易保护措施数量居全球首位。而近年来,中国是阿根廷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受害国。阿根廷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征收反倾销税、实施非自动进口许可证制度以及为进口商品设置报关参考价格等。

  据了解,阿根廷出台的技术标准、关税等方面的壁垒措施包括:提高100种产品的进口关税;提高纺织品进口关税课税标准;禁止进口某些家用空调设备;要求家用清洁产品进行注册;对中国木质地板实施进口数量限制措施;多类家用电器出口有新规;订立空调新能效要求;公布荧光灯电磁与电子镇流器能效标签;制订洗衣机及冷藏设备新能效规定;发布动植物产品检疫追溯系统;加大对外国人购买土地的限制;S-Mark安全认证证书型号表示新规定等。

  点评:

  虽然同为发展中国家,阿根廷对于中国产品的进口的态度似乎并不那么友好。在阿根廷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中,中国是遭受限制最多的国家。来自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越南等亚洲国家产品遭受的限制措施也都名列前茅。

  发展中国家内部产业格局极为相似,这成为阿根廷对发展中国家使用贸易救济工具次数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和中国一样,阿国同样面临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问题,但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一背景下,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使用贸易救济工具成为最常见的手段。

  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阿根廷仍会对进口产品频繁地使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手段,中国企业应加以注意。

  钢材产品:贸易摩擦重灾区

  2013年,中国钢材出口遭遇发达国家的贸易救济调查事件接连不断。1月15日,加拿大延长对中国轧钢板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时限。1月22日,加拿大又正式对进口自中国的镀锌钢丝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2月4日,美国决定对我国产热轧钢产品发起全面日落复审,以确定取消反倾销税是否有可能导致实质损害的继续或再度发生。

  2月12日,澳大利亚正式立案对产自中国等地的热轧钢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对产自中国的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2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又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调查。

  点评: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近年来中国钢材成为发达国家反倾销的“重灾区”。面对频发的调查,钢铁行业外贸渠道或被进一步压缩,前景堪忧。

  现在,钢企普遍微利,生存极为艰难,不少钢企都不得不以“养猪盖楼”为生。要顺利渡过当前危机,应建立应对贸易摩擦的政府、企业联动机制,同时从国家层面尽快采取强有力的手段,为企业据理力争。

  此外,国内现阶段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对基础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旺盛,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和眼前利益,一些地方不顾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单纯追求GDP增长,致使相关产业产能过剩。

  频繁遭受贸易救济调查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因此,各个地方政府在上马项目的时候要做到统筹规划,以免重蹈钢材产业产能过剩覆辙。

0
标签: 救济 梦宇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