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区域金融改革 不断丰富改革路径

2013-12-13 11:04 1256

  [ 总体来看,区域金融改革促进了我国多元化组织体系和多层次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风险防范能力不断

  [ 总体来看,区域金融改革促进了我国多元化组织体系和多层次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 ]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金融改革也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和新任务。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难度和风险将不断增大,改革路径上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也需要通过局部试点积累经验,避免走大的弯路。

  基于此,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金融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维度,仍是深化区域金融改革。这类改革采取“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的模式,尊重“自下而上”的市场选择,既能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能为全国层面的整体改革积累经验。近年来,区域金融改革探索实践丰富多样、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成效渐显

  当前,区域性金融改革探索逐步深入。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培育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创新人民币跨境业务、探索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保险业务创新、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领域,都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一是对“自下而上”的改革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区域金融改革充分尊重市场原则和“自下而上”的市场选择,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改革中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初步探索形成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推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径模式,也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条块结合的基本经验。既满足全国统筹,又尊重市场选择,有利于处理好金融改革与其他改革、金融改革内部子项改革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形成制度良性演进的改革路径;有利于使制度建设更符合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从而使改革具有更扎实的基础,并形成各方利益主体共同接受的制度安排。

  二是某些领域的改革突破正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预期效果。

  例如上海自贸区根据账户分离思路探索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和投融资汇兑便利,深圳前海试点开展人民币双向流通机制,云南广西探索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为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探索多种途径。福建泉州积极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构建综合小微企业建档评级系统和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既发挥好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公共服务职能,又支持市场保持竞争创新效率,探索形成政府与市场边界合理划分、两种力量优势互补的有效制度安排。这些具有区域特色、专项推进的改革试点可能将在许多方面取得预期成果。

  三是试验区形式为各领域金融改革提供先行先试平台。

  例如,金融改革试验区正成为海峡两岸开展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2013年1月,两岸证券及期货监管合作会议明确提出“考虑允许台资股东在大陆批准的"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若干改革试验区内,各新设1家两岸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在大陆批准的"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若干改革试验区内,允许台资在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达50%以上”。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也依托金融改革试验区平台,加强与中央金融监管部门派出机构的沟通协调,积极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探索形成创新与监管协调、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地方金融管理框架。

  四是充分发挥了基层改革的原动力和首创精神。

  区域金融改革立足当地实际,尊重市场规律,遵循“减少管制、支持创新、鼓励民营、服务基层、支持实体经济、配套协调、安全稳定”的原则,注重发挥地方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发挥基层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依靠市场、适应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挖掘当地潜力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在把握好方向原则的同时大胆探索。有些地方政府自发研究出台和实施切合当地实际的金融改革发展指导意见。

  尽管有的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有的改革还在积极探索,但总体来看,区域金融改革促进了我国多元化组织体系和多层次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提升。

  初步经验

  随着区域性金融改革探索的逐步深入,改革也取得了初步的经验。

  首先是区域金融改革应当差别定位、各有侧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化特征决定了区域金融改革应当差别定位、各有侧重。例如,上海以国际化和完善市场体系为重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依托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探索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和投融资汇兑便利化。珠三角、深圳前海改革的重点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和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浙江温州以民间资本阳光化、规范化发展、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为要点开展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福建泉州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浙江丽水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试点农村金融改革。云南、广西以人民币跨境使用为重点探索沿边金融改革创新等。区域性金融改革必须与地方经济特点和发展要求紧密相连,才能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是采取区域试点、地方推动形式,风险总体可控。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不平衡、差异性较大、情况复杂。从小范围开始的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允许“试错”,发现问题可及时修正并吸取经验教训。本质上看,改革试点就是不断试错、自我学习、取得经验并不断修正的过程。这种“区域试验、全国统筹”的改革模式,通过区域探索、重点突破向纵深和广度推进,一旦出现问题,可依据改革进展情况及时纠偏,必要时可通过退出或关闭来把控风险和节奏,确保可进可退、风险可控。

  三是改革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导向。

  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区域金融改革必须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基本要求,必须坚持防止金融创新“脱实向虚”的自我循环,始终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区域金融改革创新的中心任务去谋划和推动。只有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永葆改革创新的生命力和持续性。区域金融改革要强调立足本地,助推传统产业高端化、成长型产业集群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产业整体素质。通过优化信贷投向、拓展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等措施,切实做好提高增量和优化存量,有力地发挥金融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局面。

  四是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导向,合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区域金融改革必须将金融改革的落脚点放在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上,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区域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建立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的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化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通过市场作用合理配置各类金融要素,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部门市场失灵或市场化运行成本较高的领域,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需要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创造有利于改革顺利推进的良好生态环境或平台,形成改革合力。因此,区域金融改革应注重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注重政策扶持体系与市场机制激励相容的相互促进作用。

  五是改革必须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有机结合。

  金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强金融改革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同时,积极发挥基层探索的作用,形成上下联动的区域金融改革局面。区域性金融改革既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为改革方向、思路、路径选择等进行定位,保持与全局性改革总体进程的一致性,又需要通过基层创新为改革提供试错、修正的机会和成功的经验。推动区域金融改革既要注意金融领域里最新的顶层设计思路和改革动向,又要注重发挥地方政府和地方金融部门的改革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遵循金融市场发展规律,结合区域性经济金融发展实际,不断进行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开展区域金融改革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切合区域产业经济的特征。因此要求改革举措既有特色又有重点,更有突破意义。各地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运用和落实现有政策,结合自身优势实现错位竞争和差异化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支持。

  展望未来,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和经济转型的加快,自下而上的区域金融改革仍将不断涌现。对于这一类改革,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指导,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总体改革框架下,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改革思路,既要鼓励立足当地实际,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善于发现和激发基层首创精神;又要尊重客观规律,维护金融市场的统一性,同时还要预防改革可能产生的外溢性和不公平性等负面效应,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不断把区域金融改革引向深入。

0
标签: 不断 改革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