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炒股、全球融资不再遥远
“意见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关于自贸区内个人境外投资的规定,"内资外投、外资内投"未来将更加灵活。鲁政委同时认为,境内企业可在区内设立管理全球子公司资金的财务中心,摆脱眼下区外繁琐外汇管理的不便。
上海自贸区外高桥集装箱码头。
新华社发
中国人民银行2日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自贸区内投融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等内容作出部署。
此次意见涉及金融改革和创新多个领域,打头阵的是资本项目开放。被视为央行自贸区政策“准细则”的《意见》,将允许在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个人按照规定开展证券等境外投资,企业也将享受境外投融资便利和全球资源配置的便利。
个人:海外炒股不再遥远
《意见》指出,试验区内居民可通过设立本外币自由贸易账户实现分账核算管理,开展相关投融资创新业务。其中,在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可按规定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类境外投资;在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可按规定在区内金融机构开立非居民个人境内投资专户,按规定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类境内投资。
“意见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关于自贸区内个人境外投资的规定,"内资外投、外资内投"未来将更加灵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尽管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操作细则,但《意见》在个人资本项下开放步伐较大。”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本次开放尺度最大的政策,就是允许试验区内个人在区内获得的收入可向境外进行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种投资,这意味着区内个人境外投资可不再受到QDII限制而自行进行。
一直以来,中国境内个人投资者没有直接参与境外证券市场的通道。所谓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通过购买QDII产品,也只是间接进行境外的证券投资。目前,不管是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还是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都不算太畅通,处于严格监管之下。这一制度的放开,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大门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立被打开。
专家认为,拓宽个人境外投资渠道不仅有助缓解我国资本流入压力,为国内流动性和巨大的外汇储备寻找出路,也能让一部分有能力的投资者分享海外资本市场的高收益。
据汇丰今年公布的一项内地居民生活投资方式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表示有海外理财投资的意愿。但受制于此前的规定,国内投资者与一批高成长的中国企业“失之交臂”。腾讯控股2004年上市之初股价只有4港元左右,目前已经高达450港元左右;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新浪等股价也有较好表现。随着未来个人境外投资渠道进一步放开,国内居民将有机会直接“炒港股”“炒美股”。
企业:海外融资成本降低
对于注册在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来说,《意见》给出的利好甚至有点“超出预期”。按照规定,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中外资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可按规定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这意味着区内企业有机会大大降低融资成本。
据连平介绍,目前国内企业贷款成本普遍在6%-7%以上,而海外融资成本基本都不超过4%。而东方国际物流集团总经理边杰说,他们之前的一项二手船买卖,在香港的贷款利率不超过3%,而内地同期人民币贷款利率则是5.6%。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认为,《意见》允许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资金用途并未明确规定境外融资仅限区内或境外使用,只是规定了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不得用于投资有价证券、衍生产品,不得用于委托贷款;为区内主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不限于“区内”金融机构而是“上海地区”,意味着实施开放式的市场准入管理,提供金融服务的先入优势“实质胜于牌照”。这些都给金融机构和企业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鲁政委同时认为,境内企业可在区内设立管理全球子公司资金的财务中心,摆脱眼下区外繁琐外汇管理的不便。
金融风险:分账核算关注异动
在欢欣于金融开放的同时,也有不少对于金融风险的担忧:自贸区并非物理隔离,开设境外投资账户的个人可以在区内外自由流动,如何限定投资者范围?如何防范地下钱庄、洗钱等行为?如何防范资本大规模流出或流入的风险?
对此,申银万国证券分析认为,《意见》仍然强调“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原则不变,尤其是在资金流方面,一线放开账户间可以自由划转、人民币自由结算,但二线与境内区外资金流动视同跨境,制度设计严格管控外部资金通过自贸区渗透向境内冲击的可能。“风险可控、稳步推进”是最终底线,央行将严格实施分账管理,强调关注跨境异常资金流动。
连平也认为,从《意见》对货币可兑换、利率市场化推进的系列表述来看,央行将本着审慎原则,小幅推进。《意见》强调“条件成熟时,账户内本外币资金可自由兑换”“建立区内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和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人民币汇兑的监测机制”等,均是对风险的强调。分账核算管理本身,就是通过管住账户用途、管住资金流,进而控制风险。
国际期货:看好上海自贸区
3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来自多个国际知名交易所的负责人对上海自贸区政策拍手叫好,但谈及是否着手时,表示仍要等待进一步细节出台。
上海自贸区的特殊金融政策和国际化监管举措让这些金融巨头看到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希望。“我们对上海自贸区的消息非常兴奋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首席执行吉尔表示,CME将会把自贸区作为与中国金融市场合作的突破口,并想在自贸区设立交易所的交割仓库,“关键要看自贸区的规则、法律,我们要遵守自贸区相关法规。”
结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欧洲交易所执行委员会委员彼得斯表示,欧交所对上海自贸区非常感兴趣,自贸区将是中国金融市场对接国际市场非常有效的接口,“用试点的方式,逐步了解、对接国际金融市场,我们为之拍手叫好。”
彼得斯认为,在中国国内市场监管架构下,国际交易所与中国方面的合作还局限在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方面,虽然希望能够在产品端和金融创新方面有更为深入的合作,但这必须对现有的监管体系进行调整,“这涉及跨境监管合作,还有人民币国际化等一系列政策性问题,这些在自贸区相关规定中都有涉及”。
“这需要时间和耐心。”彼得斯表示,欧交所也在等待细则出台,以便理清自己的相应战略,“这涉及很多东西,监管方式、人民币国际化举措等都需要更加明确的法规。”
据了解,目前多家国际交易所正在积极研究自贸区未来的政策,并积极寻找国内的合作伙伴。它们普遍认为通过与中国合作进入中国市场更为现实。“它们更熟悉中国文化、投资环境、政策法律等。”吉尔表示。
本报综合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