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衰退会使人变笨
编者按:来自商业周刊中文网的文章提到,研究显示,衰退伴随的长期失业不仅会降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还会影响其基本认知能力。人类危机史上始终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衰退既是刺破旧泡沫的过程,也经常伴随着新泡沫的快速形成。
越是经济状况不好,越是无事可做,越是应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持续学习上。
编者按:来自商业周刊中文网的文章提到,研究显示,衰退伴随的长期失业不仅会降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还会影响其基本认知能力。
所谓“穴壁而窥,见不盈尺”,就经济看经济,难免会陷入“身在此山”的偏颇之中,所以,很多时候,其他学科的研究进展往往会给经济研究和市场分析带来有益的脑力激荡。
根据《华尔街见闻》2013年11月23日的报道,《流行病学和社区卫生杂志》最近发表了一篇论文,验证了“衰退使人变笨”的结论,研究显示,衰退伴随的长期失业不仅会降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还会影响其基本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能力包括语言交流能力、即时记忆、延时记忆、方向感和算术能力等。
衰退使人变笨,这个在生物学上得到严谨论证的命题,对于经济学理论思考和当下全球经济现实评判均有很强的启示意义。从这一生物命题出发,我们可以得到五点经济推论。
第一,全球经济弱势复苏具有内生性。
自2010年正式走出衰退以来,全球经济运行始终表现出一个令人讶异的特征,即复苏进程不断“弱于预期”,以至于2010-2011年出现了“二次探底”,2012-2013年IMF连续八次的预期更新几乎都处于“增长下调”的状态。
为什么全球经济表现始终令人失望?此前市场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政策上,认为救助政策的力度不足以促进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快速恢复。
但生物学命题暗示我们,应该将注意力更多地收回到经济本身,本次危机旷日持久,欧美发达国家失业情况至今未见根本性改善,由此可知,劳动力的平均认知能力已经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进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甚至下降。
全要素生产率受到冲击的结果,是潜在增长水平的下降,这恰恰赋予了弱复苏以可持续性。
第二,QE本质上属于国家战略。
任何受过经济学基本训练的人,都知道超宽松货币政策必将在某一时段带来极大的通胀压力;而任何有常识的人,也都知道中央银行无限制扩张资产负债表是不可能的。
但危机以来,欧美货币政策始终保持着超出预期的宽松程度,美联储在伯南克和耶伦交班之际大幅延后了QE退出,甚至已经开始考虑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欧洲央行也于11月意外降息,并表达了对负利率和扩大资产购买的偏好。
而且,所有的发达国家央行,几乎都将货币政策退出门槛与越来越低的失业率相挂钩。仅从传统经济学思路理解危机中的货币政策,这种超预期宽松长期中很可能弊大于利。
但如果结合生物学命题理解,QE已经不仅是货币政策,而是对冲金融危机对全民智力负面影响、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国家战略,综合而言可能又利大于弊。
第三,增长的底线思维是明智的。
近30年来,新兴市场经济实现了可持续的长期发展,追赶效应的源动力是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提升。
2012年以来,新兴市场进入快速崛起后的疲惫期,经济增速普遍放缓,有观点认为应该容忍经济增速大幅下调以倒逼结构改革。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少数新兴经济体,提出了增长的底线思维,并被少数人误解为“GDP崇拜”的残留影响,但生物学命题告诉我们,底线思维的目的是维持就业市场活力,这实际上起到了避免人力资本恶化、生产率下降的重要作用,本质上是维持可持续发展源动力的明智之举。
第四,衰退与泡沫的并存并不矛盾。
人类危机史上始终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衰退既是刺破旧泡沫的过程,也经常伴随着新泡沫的快速形成。
本轮危机也不例外,2008年以来,危机分阶段持续演绎,泡沫现象则多有出现,例如美国房市价格反弹大幅超出了购买力恢复可承受的范围,美国股市甚至在危机未尽之时就已连创新高,黄金价格一度被炒上1900美元/盎司,虚拟货币比特币甚至被爆炒出50倍涨幅。
市场一直将这种危机中的泡沫现象归因于宽松政策,但生物学命题告诉我们,衰退中易生泡沫也是自然的,因为衰退使人变笨,更容易受到投机势力的鼓动,更容易在投资上变得狂躁、在选择上变得非理性。
第五,衰退中的聪明选择是继续深造。很多人在危机面前变得茫然,将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了出去,一味相信各种或是居心叵测、或是并不专业的“专业言论”,这实际上正是“危机使人变笨”的一个体现。这种变笨不仅可能会带来短期经济伤害,甚至会降低我们一生的福利水平。
正因为如此,华尔街很多聪明人在危机中选择了深造,这实际上也给我们普通人提了个醒:越是经济状况不好,越是无事可做,越是应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持续学习上。就从读完这篇文章开始吧!(作者程实,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