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监局: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发展局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今年参加“两会”的提案是围绕中小企业的。他在名为《关于进一步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中提出,中小企业是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和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而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中小企业经营的困难程度,甚至引发部分地区中小企业的集中倒闭。所以需要加快制度创新和设计,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及机制引导,以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经济观察报:你怎么看待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意义以及目前遇到的挑战?
阎庆民: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已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和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
根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300多万家,创造的最终产品及服务的价值占全国 GDP的58.5% ;缴纳的税金占全国税收总量的50.2% ;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已经占到75% 以上。此外,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的专利和新产品已分别占到全国的66%和82%。
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由于经营机制最为灵活、富有创新精神,往往成为一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为此,美国把中小企业称为“美国经济的脊梁”,德国称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日本则将中小企业称为“日本经济的发动机”。各国普遍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保护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确立下来。
而我国中小企业仍面临总体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管理薄弱、创新不足、融资困难等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此次“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经营的困难程度,甚至引发部分地区中小企业的集中倒闭。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当前对中小企业的扶植政策还存在哪些不足?
阎庆民:目前,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融资、创业等重点方面,突出的是“点”,而不是“面”。如果从长远发展考虑,关注点需要转向构筑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环境。
政府对中小企业多头管理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目前,国家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了中小企业司,承担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及会同有关方面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等职责。但在具体实践中,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总局等分别承担着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职责。
我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需要从产业结构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进行制度设计和规划。客观需要加快制度创新和设计,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及机制引导,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经济观察报:那么现有的中小企业政策应该做怎样的调整?
阎庆民:首先,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发展局。我认为可以借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的发展经验和做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设副部级的中小企业发展局(可参照人民银行与外管局模式),统一负责执行和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法规;统一使用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性资金;统一监管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技术创新和员工培训等服务的中介机构;统一建立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提供国内外市场、行业和新产品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应该有效的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扶持作用。采取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样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例如,美国法律规定 ,联邦政府采购合同份额的23%必须给小企业,并要求大企业获得的政府采购合同份额的20%转包给小企业。10万美元以下政府采购合同,要优先考虑中小企业,并通过价格优惠方式对中、小企业给予照顾,价格优惠幅度为 6%和12%。50万美元以上的货物合同和100万美元以上的工程合同,中标企业都必须提交分包计划,将合同价的 40% 分包给小企业。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则通过“搁置购买”、“拆散购买”和“颁发能力证书”等措施,为小企业争取初级合同,并推动政府机构和大企业在二级合同中向小企业订货,为小企业从联邦政府的采购计划中争得合理份额的商品和服务合同。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采购法律中都有类似规定。
我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提出政府采购要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及“中小企业享有优先权”的规定。但由于只是政策取向,没有具体制度和措施,制约着扶持政策的具体落实。我认为,应该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政策措施,完善政府采购机制,明确专门机构负责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经济观察报:除了直接政策支持外,国家如何引导中小企业发展?
阎庆民:政府在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以政府为主导构筑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从产业集群发展考虑 ,各级政府应在产业集群地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研发、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机构,带动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配套化、协作化发展。
从金融支持上,可以进一步理顺担保机构的经营机制,包括建立全国性再担保公司,分散和化解担保体系风险;各级政府引导和督促担保机构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提高担保机构尤其是政策性担保机构的积极性,发挥担保机构的乘数效应和支撑作用。
此外,还需要加强中小企业辅导培训体系建设。包括强化发展导向的引导、创业培训、财务管理的规范、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的培训、技术创新的支持等,进一步提升小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及产品品质,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并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