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涌入倒逼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央行官方网站新近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10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79595.96亿元,比9月末增加了4416.02亿元。国际热钱看中中国市场,这与中国在近几个月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有直接关系。
央行官方网站新近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10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79595.96亿元,比9月末增加了4416.02亿元。短短一个月里,新增外汇占款额度如此可观,与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贸的增长有直接关系,显示出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复苏,外贸正在走出前一时期出口下降的困境。但是,其中也混入不少以进入中国市场“赌一把”为目的的国际游资。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作用下,国际热钱又将中国作为一个投资炒作的洼地。
国际热钱看中中国市场,这与中国在近几个月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有直接关系。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几个月,高层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向全社会释放信息:会议将是一次对未来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并已在一些领域着手进行改革。改革的推进无疑会使市场产生丰厚的红利,于是热钱抢先动作,无疑看中了这种市场红利。现在,三中全会开出的改革“菜单”令人目不暇接,可以预料,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近几天来,A股市场已经出现一波可观的上升行情,其中自然不能排除热钱的推动作用。
对于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市场,监管部门的态度向来是“爱恨交加”。一方面,热钱涌入凸显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就股市而言,更可以起到直接推高行情的积极作用,这对于长期苦于资金紧缺的股市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但在另一方面,热钱的流入又会对国家的流动性管理造成干扰,国内的一些非法资金也可借机洗白,在人民币尚未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目标的情况下,它会对人民币的汇率管理产生影响,并使央行的流动性管理失效,通货膨胀危险加剧。另外,对股市来说,热钱撤出时又极易造成市场的波动。因此,管理部门历来对国际热钱流入国内市场严加监控,但从实践来看,监管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中国经济形势的复苏已成基本共识,特别是新一轮改革的启动将使中国的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从而为经济增长带来动力。但是,热钱涌动将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形成干扰,或者说国际游资的炒作极有可能分食我们的改革红利,如何对热钱进行监管,对央行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但是,以往的实践告诉我们,在一个开放的市场里,特别是在人民币不断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人民币与国际热钱的交汇、碰撞、融合将成为经常性事件,甚至会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原有的以堵截为主的监管手段已经不可能收效。对此,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将热钱这个历来被视为消极的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也就是说,让热钱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助一臂之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是我们的改革目标。但它实际上也指出了我国金融市场所存在的不足,特别是人民币汇率尚未建立起完全市场化机制的情况下所留下的市场缝隙。热钱之所以热衷于进入中国市场炒作,看中的正是这种不足所产生的套利空间。因此,我们能够做的,只有按照全会的决定,加紧市场化机制的建设,尤其是加紧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早日让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这样,不仅外贸企业遭受的汇率差异压力能够消弭,国内的实体经济也可以借力热钱而减少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对股市来说,只要加强风险防控意识,投资者也可以实现借梯登楼的投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