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自贸区 发展保税物流的对策

陶君成 | 2013-11-04 15:55 1328

  长江商报消息联动自贸区发展保税物流的对策  保税物流是国际贸易中的高端物流,保税区域是跨国产业进出的自由港。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

  长江商报消息联动自贸区发展保税物流的对策

  保税物流是国际贸易中的高端物流,保税区域是跨国产业进出的自由港。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拉开了新一轮保税物流发展的序幕。此前一轮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始于2008年12月。国家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外汇局在已批准苏州高新、南京龙潭、北京空港、武汉东西湖等4个保税物流中心之后,又批准设立上海西北物流园区、西安保税物流中心等17个保税物流中心。为了给国内外企业提供更宽松、更便利的交易环境,国家共批准30家保税物流中心、14个保税港区、31个综合保税区,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在列。如何与上海自贸区联动,发展湖北的保税物流,是需要回答的现实问题。

  靠工作视野与建设速度打造优势

  应放眼自由贸易区战略,跨越式发展保税物流。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被赋予重要改革期待。目前,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我国对外贸易协定或优惠贸易安排;另一方面,要跟踪研究我国海关监管免于实施惯常的制度安排。湖北要按照货物流向在“两圈一带”的重点区域,以自主深化开放的方式,先行满足自由经济发展的硬件条件,再来申请自由贸易区或我国现行连片的综合保税区的监管。这项工作涉及国家10个部委审批以及省市20个部门的协调联动,视野决定成败。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必须实现建设与监管互动、国内与国外畅通、学习并赶超沿海的跨越。

  基于湖北在中部的地位,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武汉出口加工区,是全国首批15家试点之一,且是当时中部地区唯一的一家。后来的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以及东湖综合保税区,国家都给予了很好的先行先试政策。目前,湖北建设条件和发展机遇很好,保税资源、空港水港得天独厚,亟需整合提升,关键在推进与落实。

  建设大通关,吸引跨国产业链

  大通关是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工程的简称。进出口通关时间是衡量投资环境的客观指标,世界银行曾评价中国120个城市的投资环境将其作为首选。因为它涉及单证、货物、资金所流经的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水陆空港、船务代理、货运代理、仓储、运输、海事、边防、银行、税务等环节,所以实现其目标(统一口岸数据,异地关检联动,一次申报、一次放行)颇难。关键在单证、货物、资金“三流配合”。单证流、资金流是同质的,其传递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实现;而货物流是瓶颈,不可能用鼠标点击来完成。因此,压缩货物流的时间是对基础设施、政策法规与执行能力的考验,包括跨关区审单及配套服务、货代企业信用评估互认等具体内容。从湖北的情况来看,“十一五”大通关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如新加坡一般通关时间为6小时,湖北口岸通关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提高通关效率,目的是吸引跨国产业链。发展保税物流,目的也是吸引跨国产业链。跨国产业链是世界企业全球配置资源的载体,是国际分工进化的结果,具有经济根系拓殖与持续发展的特点。湖北可以借鉴中欧纺织联盟构建跨国产业链的做法。当时背景是纺织品后配额时代来临,世界纺织企业需要跨国配置资源构建产业链来谋求共同发展。由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纺织及服装工业协会发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相关商会支持。项目在上海揭幕。目的是为欧盟企业引入中国提供服务,包括经济和市场信息、进出口法规政策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咨询及商务会晤安排、商业展览会支持、知识产权维护、专业人才推荐等。目前湖北面临的背景是第四轮国际产业转移、新工业革命及上海自贸区开启的新一轮开放,保税物流在农产品加工、纺织、钢铁、汽车、石化、光电、环保、水资源以及华中资源可依托的领域都有吸引跨国产业链的条件。

  制造、贸易与物流应相互支撑

  产业配套是制造服务业的产业化。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是二三产业的融合(也叫2.5产业区),现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具体说,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围绕生产制造和加工装配开展的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交钥匙工程、解决方案、下料配送、检修检测、备件配件供应、上线物流、供应链管理、设备改造、设备租赁、各类服务平台、产品回收、设计研发、管理咨询、生产力促进、商标专利、会计审计、法律咨询、会展、担保、网络编程、培训以及电子商务等。可见,发展工业企业是发展服务密集的产业。

  湖北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配套能力亟需提升。比如,咸宁奕东电子从沿海转来时部分原材料需从广东采购。为了解决问题,当地政府又把原料供应商招来配套。后来引进红牛、今麦郎、王老吉等,就变吸引一个企业为吸引一个产业,把配套的制罐、物流等同时引进来。湖北人均GDP已突破6000美元,生产性服务业将进入快速提升阶段。湖北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借鉴上海四类集聚区的做法,即建设分别位于国家级开发区、部分市级开发区、中心城区、近郊、远郊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这正是湖北“两圈一带”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

  产业转移必然伴随着市场转移,市场包括内需市场、国际贸易与保税物流。其中制造、贸易与物流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义乌小商品城每天约1500个集装箱销往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5万家工业企业为制造支撑,五次搬迁九次扩建为物流支撑。山东临沂批发城内贸全国第一,是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建于1986年却后来居上,成交额是汉正街的2倍多,成功也在于物流支撑。中部承载全国近三成人口,湖北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但愿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等,能成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实验区,能够完成汉正街的升级,为承接国际及沿海产业转移提供支撑。

  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要对接

  交通集约反映的是“铁、水、公、空”基础的综合完善程度,运输集约反映的是运输链的效益与便捷程度。提高运输集约水平是湖北承接产业转移中将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的重要内容。

  首先,对多式联运结点进行规划建设。

  国际物流发展实践证明,运输便捷难点是“铁、水、公、空”单一运输方式的联运转换问题。目前湖北联运结点规划建设上欠账太多,如武汉临空经济区、阳逻经济开发区分别建于“空、公”、“水、公”联运结点,但规划初衷是依托交通的经济区域。而武汉发展保税物流,是要对所有这些经济区域做到无缝链接,并要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等功能,要引进跨国采购中心和国际知名物流企业,推动湖北乃至整个中部按经济流向勾画的关联经济区。因此,克服运输瓶颈,当前重点是“铁、公”、“铁、水”等联运结点建设。由于联运结点建设跨“条、块”、 回报公益性、运营难度大,需要政策立专项加以解决。

  其次,推进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对接。

  物流企业有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之分,第三方物流叫专业物流公司,第四方物流叫供应链集成商。它们在吸引跨国产业链上越来越重要。但是,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第四方发展之后,需要相应跟进的是企业物流的剥离与释放。这样,物流市场供求关系才会协调,物流企业才能成长。因为现阶段,企业物流仍然是我国物流活动的主体,物流外包仅30%左右,而发达国家已达到80%。可见,物流外包发展空间很大。物流外包没市场,保税物流就没空间。所以,我国企业生产及流通领域的物流急需改造。根据我国物流发展的情况,结合湖北的实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启动商业连锁物流重组。从商业物流的改造来看,连锁商业最具代表性,其现状多数是利用供应商集货,自己建立配送中心,少数是由专业物流公司代理。由于商业物流品种的复杂性,又涉及拆零、退货、保质等问题,所以商业物流的专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差别较大。一旦重组好了,就可以产生品牌效应。从德国共享配送中心的经验数据来看,可以节约60%的运输量。比如,“武汉商贸控股”担纲主攻“新千亿”现代物流业,完全可以进行试点。

  二是鼓励生产企业物流外包。即政府建立平台,促使企业创造条件,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业务分离出来,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将其部分或全部业务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承担,以培育和发展物流市场。武汉已在钢铁、汽车、石化、食品等领域有成功的做法。也可以通过工业资本与物流服务资本的股权合作,用企业组织形式来保证物流改造的成功。还可以采用母体分离模式,即工业企业为优化母公司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活动,将传统物流活动集中于一个跨职能部门的物流子公司进行管理。

  ■陶君成

  (原标题:联动自贸区 发展保税物流的对策)
 

0
标签: 自贸区 物流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