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需掌握理财产品主动管理权
2008年,快速发展的银行理财业务遭遇诸多不顺,零收益、负收益使投诉激增,理财市场瞬间步入低谷。回首看来,很多陷入投诉纠纷中的理财产品并非银行设计,但是信用危机却是由银行来背负。日前,在首届中国财富与资产管理论坛上,有专家指出,银行不能再只做代销者,而应推出更多的主动管理型产品。
增强参与产品管理的能力去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收益投诉不断,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缺乏自身参与管理理财产品的能力,市场上也欠缺主动管理型银行理财产品。
据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总经理陈世涌介绍,目前,相当多的银行理财产品本质上是银行代销其他机构设计的产品,而非银行销售自己的理财产品。"银行这些年在销售许多挂钩产品,比如和资本市场挂钩、和股票挂钩、和国内基金挂钩,但实际上,银行对这些产品并不去做投资管理。一个典型就是QDII,银行实质上就是代销,而不是作为发行机构进行管理。银行仅仅是发挥了它的渠道作用、利用了它的客户资源。"
陈世涌建议,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近年来在金融市场领域所积累的优势,进行理财产品的自主管理,进一步发展主动管理型业务产品。
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刘震也表示,下一步商业银行应该重新整理自己在理财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重新梳理自己的管理体系机构,重新面对投资者。"一方面要增加产品的细分程度,另一方面要增加产品的管理能力,从原来管理或擅长于管理的收益类产品发展到固定收益类产品,再到资本市场产品,最后到境外投资理财产品。"
调整战略是当务之急此外,要持续健康地发展理财市场,银行还需尽快调整理财业务战略。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指出,要发展理财业务,商业银行一定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与改变。他指出,目前,国内银行的理财业务太狭窄,这种局限的理财业务要改变。
广义的理财包括家庭资产与现金收支管理、意外生命保险以及退休安排等各方面,它是由财富积累、财富保障、财富增值和财富分配这"四部曲"构成。而国内银行现在只局限于投资方面,而且纵容大部分投资者不论风险、急功近利地投资。"这样下去,路子会越走越窄,银行理财业务很难有更大发展空间。"
现阶段国内银行的理财业务多以产品为中心,银行更倾向于推销许多自己都不是很了解的产品,而没有下功夫分析客户,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理财。杨再平指出,今后,银行理财应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对理财师的要求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推销产品上。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指出,商业银行在财富管理上,首先要推进综合化经营,建设横跨银行、证券、保险以及信托、租赁等金融领域的银行金融控股公司,形成覆盖整个金融市场的现代化的金融体系。同时在商业银行内部通过创新和整合,打造理财业务的新平台,比如说开放本外地一体化具有理财功能的全新产品,加快开发连接股票、基金、外汇、黄金等金融市场的理财产品,实现客户财富的整体管理,这样整个财富管理市场才会在波动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