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商业保理公司猎食中小企业应收账款
近日,皖新传媒、爱建股份、苏宁云商等多家上市公司获批设立“商业保理公司”,这让“商业保理”这一陌生的名词进入了公众视野。两家企业串通,通过“空对空”的方式把虚假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公司,为此商业保理公司也蒙受了巨额的损失。
近日,皖新传媒、爱建股份、苏宁云商等多家上市公司获批设立“商业保理公司”,这让“商业保理”这一陌生的名词进入了公众视野。
保理是基于企业在货物销售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由商业银行或商业保理公司提供的财务管理、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等服务功能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11月16日,由上市公司皖新传媒、四川中润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天津五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8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的厚朴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在北京开业。该公司是北京首家在天津东疆开发区拿到商业保理等牌照的企业。
自2012年6月,商务部同意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首先开展商业保理试点以来,商业保理企业 “悄然”发展。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20日,全国经批准成立的商业保理公司共137家,注册资本总计约178亿元。
虽然和已经成熟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比起来,商业保理公司还处于起步状态,但是其野心却是瞄准了高达20万亿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这块大蛋糕。
数据显示,2012年企业从银行获得的供应链融资总量约为7万亿,而企业所拥有的供应链资产却超过70万亿,其中应收账款超过20万亿,存货大约50万亿。存货和应收账款是企业非常有价值的流动资产,但90%的价值资产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有人把商业保理看做下一个信托。可是也有银行的人士认为,“商业保理和信托不可同日而语,首先它不具备信托的发展之初的制度优势,信托能做很多商业银行不能做的事。其次,商业保理目前和银行保理业务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加上其资金成本高,发展障碍重重。”
主打小微“融资牌”
据皖新传媒8月2日公告,厚朴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四川中润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出资额3300万元,为第一大股东,皖新传媒出资2000万元,占股20%,位居第二大股东。
该公司董事长是四川中润的董事长李书文,他曾是创业大赛“赢在中国”第二赛季冠军,并获得风险投资商提供的1000万元创业基金。
根据李书文的创业“找缝理论”,厚朴商业保理公司不是抢银行保理业务的“饭碗”,而是作为银行缝隙的补充,帮助银行将信贷业务触角延伸到难于维护、管理的中小企业贷款。
爱建股份9月27日也宣布,公司拟在外高桥投资设立一家名为“上海爱建外高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的商业保理公司。苏宁云商也于10月17日称,苏宁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于10月9日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计划于近期开展业务运营。
此外,本报记者还了解到,今年9月份苏州也批准了两家商业保理公司的设立,分别是江苏淦鸿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和江苏中润商业保理有限公司。
新设立的多家商业保理公司都打出了“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旗号。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家平表示,目前国内中小企业资产60%为应收账款,如何盘活应收账款,对企业意义重大,企业可以通过商业保理业务转让应收账款获得贸易融资,从而加快资金周转。
例如,商品供应商A给一家大型连锁超市B供货后,AB约定60天或者90天才结算。这样A便可以和保理公司签订保理协议,把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公司,由保理公司先向A支付货款,以加快其资金回笼。待60、90天后,超市再向保理公司支付货款。保理公司为供应商提供了应收账款预付融资后,可赚取相应的利息和服务费用。
上海某保理公司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企业通过保理公司融资,占用的资金成本约为12%-15%,比一般银行贷款稍高,低于小贷公司和民间融资,主要服务的对象也是难从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
不少公司看重“牌照”
2012年6月,商务部发出了《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确立了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为商业保理试点。政策上破冰后,商业保理公司变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冒出来。
韩家平表示,截止到今年8月底,已注册的商业保理公司有140多家,正在核名中的还有80多家,注册资本总计约18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年底我国商业保理公司数量将达到200家左右,年营业额将达到200亿人民币。
商业部数据显示,全国137家商业保理公司中,天津67家,上海32家,深圳27家,重庆、浙江各4家,北京、河南、辽宁各1家。
天津也在着力打造“保理之都”。业内人士称,很多新加入者主要是对这个行业的前景看好,也有很多是“打酱油”的,或者利用牌照来干别的事。之所以很多商业保理公司注册在天津,主要是天津为支持保理行业的发展,给予企业一些优惠和补贴措施。
落地版的《天津市商业保理业试点管理办法》中明确优惠政策有,“自开业年度起,前2年按其缴纳营业税的100%标准给予补助,后3年按其缴纳营业税的50%标准给予补助。新购建的自用办公用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等。
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只要发“牌照”就会有人蜂拥而上。目前的商业保理企业良莠不齐,大多数规模较小,注册资本超过亿元的屈指可数,如果人才、产品、风控等方面欠缺的话,不少可能会在两三年内就倒闭,也有的可能会变成类似担保、讨债的公司。
资金来源难题待解
韩家平表示,现阶段我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仍面临着法律、财税、外汇、融资、风险管理、业务模式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商务部试点办法中明确:“开展商业保理原则上应设立独立的公司,不混业经营,不得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金融活动,禁止专门从事或受托开展催收业务,禁止从事讨债业务。”
这样一来,保理公司的资金来源也是一大限制。业内人士称,按照商务部要求,保理公司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发债的方式来融资,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发债成功,不少企业是找“金主”来投资。
还有保理公司的人士也称,除了外部的障碍,保理公司自身风控也至关重要。因为保理是基于供应链产生的金融服务,此前也有企业串通来“坑”保理公司的事情发生。两家企业串通,通过“空对空”的方式把虚假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公司,为此商业保理公司也蒙受了巨额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