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团出发 外储流向“篮子”
全球能源、金属与其他大宗商品市场目前处于至少10年来的低位,为中国以较低成本建立能源与大宗商品储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如何使用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一直是中国政府和学界争论的焦点。近日诸多迹象表明,中国在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使用方面已经向前迈进了一步。
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为6962亿美元。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前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司副司长陈炳才认为,在金融危机下,这些债券存在资产价值下降的可能。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认为,购买美国国债并非中国外汇储备的唯一投资选择,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大有可为,而最近的诸多迹象也在证实着他们的判断。
选择1
采购先进设备和技术
昨日,商务部组织的中国企业赴欧采购团出发前往德国、瑞士、西班牙和英国,采购欧洲技术、设备和有关服务。据报道,此次赴欧采购之旅,是为了落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底至2月初访问欧洲时所作出的“尽快派采购团赴欧采购”的承诺。
温家宝2月1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表示,中国政府会尽一切努力将今年的增长率维持在8%左右,必要情况下会将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用于国内,并希望用外汇来购买中国亟需的设备和技术。
据报道,此次欧洲之行由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亲自带队,赴欧采购团将采购超过150亿元人民币(约22亿美元)的商品。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向中国出售部分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核心技术。另外,海航集团将从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采购飞机所使用的发动机以及包修服务。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目前是用外汇购买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好时机,因为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为了企业的生存,发达国家会放松对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出口限制。
选择2
储备原油和大宗商品
除了采购先进技术和设备外,专家认为,目前是储备原油和大宗商品的好时机。
张明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能源、金属与其他大宗商品市场目前处于至少10年来的低位,当前的市场行情为中国以较低成本建立能源与大宗商品储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事实上,尽管美国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但其仍在目前的原油市场低迷时期大举囤油。2008年12月,美国原油进口量由11月的2.62亿桶上升至3.20亿桶。截至2009年2月中旬,美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已经超过7亿桶,而商品原油库存已经达到3.5亿桶。
相比之下,中国的原油和大宗商品进口量却在下降。2009年1月,中国原油进口1282万吨,同比减少8%,成品油进口239万吨,同比下降26.2%;未加工的铜及铜材、铁矿石、天然橡胶等原材料的进口也都大幅下降。
张明认为,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政府在能源与大宗商品进口方面缺乏整体战略。他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合理成本建立资源储备的必要性,利用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来进口能源与大宗商品。”陈炳才也表示,“在现阶段,储存原材料的风险比持有外汇或美国国债的风险要低得多。”
选择3
海外并购和股权投资
金融危机下,外汇储备也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并购。
上周三,澳大利亚矿业企业FortescueMetalsGroup(下称FMG)透露,公司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初步投资谈判。澳大利亚政府官员也表示,上周他们与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进行了会谈,双方讨论了澳大利亚的投资环境。中投公司公关外事部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证实了上述消息,但表示目前无法透露更具体的信息。
作为一家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拥有2000亿美元资产。中投公司的最初投资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这些资产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严重缩水。一位熟悉中投公司的人士表示,中投公司正转移其投资重点至自然资源、固定收益和地产领域。
此外,路透社日前的报道称,澳大利亚政府官员已经在考虑是否要批准中国铝业公司提出的向矿业巨头力拓投资195亿美元的交易,以及中国五矿集团斥资17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一家小型矿业公司的交易。这两家澳大利亚企业都需要在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之际获得资金来源。
除了收购资源型企业之外,也有专家建议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进行投资。张明认为,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目前已处于多年来的低位,投资价值明显上升。不过,陈炳才认为,现在离危机底部还很远,“道指不到6500点不要妄言抄底”。
专访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炳才:
外储海外抄底 并购不如买原始股
每经记者 刘建辉 发自北京
NBD:按照以往的管理,除了向金融企业注资外,外汇储备只能用人民币去购买才能使用。这种思路是否太局限了?
陈炳才:这种看法太过教条。外汇储备并非仅仅是负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衍生货币,是可以使用和运用的国家资产。中央银行自身不能直接使用外汇资产,但国家可以直接动用。
NBD:国家一直在强调支持企业“走出去”,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企业需要用人民币去购买外汇,但是有些企业缺乏资金,外汇就无法使用。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陈炳才:可以反过来思考:先使用外汇储备,然后再收人民币。国家可以拿储备先进口,让企业代销,或者委托企业加工。对于飞机等大型设备,国家可购买后租给企业使用,或者作为股权入股,或者把进口的物质、能源、设备作为注资也可以。
NBD:目前有不少大型企业都瞄准了海外并购,这种方式同时也需要使用外汇储备。您对此怎么看?
陈炳才:国企对外收购要谨慎。去年12月份之前,我们的海外并购都是亏损的,那些溢价收购的损失就更大。没有2~3年的尽职调查,没有3~5年的投资研究,匆忙决策,肯定是要失败的。我们的企业普遍不了解国外的文化和法律,也不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现在进行股权投资存在很大的风险。
NBD:不过,很多人都说目前的金融危机是企业对外投资一个好时期。
陈炳才:如果要投资的话,最好是做股本投资,也就是投资企业的原始股。当然,现在这种机会很少。另外,境外战略援助贷款也是很好的投资方式。很多国外矿产企业缺乏资金,中国可以提供贷款或者预付款,然后签订供货协议等优惠条件。相对于股权投资或者收购来说,手续也简单得多。
NBD:中俄前不久签订的“贷款换石油”协议是不是表示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迹象?
陈炳才:这个是银行和企业间的行为,没有从国家的层面操作。国开行进行贷款也存在弊端,国开行本身并没有外汇资金,最后也要到央行来购汇,而且国开行享有政策优惠,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