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不是有效市场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说是历年来离股市最近的一次。伴随有效市场理论的是随机漫步理论:股价变动类似于化学中的“布朗运动”,具有随机漫步的特点,投资者无法根据历史价格来预测其未来走势,这意味着技术分析毫无用处。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说是历年来离股市最近的一次。尽管许多股民未必听说过法玛、汉森和席勒的大名,但他们的研究在股市中应用相当广泛。
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的话来说,“人们无法预测股票和债券在三五天内的价格,却可以预测更长期例如在未来三年至五年内的走势,这些看似矛盾却又令人惊讶的发现,正是基于三位教授的研究贡献。”
这段话包含了两个极易引起争议的论断:股市短期走势无法预测;长期走势可以预测。有趣的是,之所以会出现如此论断,是因为今年的诺奖颁给了同一理论的正反两方。
这个理论就是法玛提出的 “有效市场理论” :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信息,这样的市场就是有效市场。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会迅速有效地利用潜在信息,所有已知影响都已反映在股价中。
伴随有效市场理论的是随机漫步理论:股价变动类似于化学中的“布朗运动”,具有随机漫步的特点,投资者无法根据历史价格来预测其未来走势,这意味着技术分析毫无用处。
既然所有已知信息都已反映在当前股价中,那么选股、选时都变得毫无意义——这正是ETF在全球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理论基础。信奉这一理论的投资者从主动选股,转变为购买指数基金的被动跟随模式。
有效市场理论显然是一种理想化的假说。法玛后来修订其理论,提出了强有效市场、半强有效市场和弱有效市场三种类型,但他仍坚信“看不见的手”的有效性,强调政府对于金融市场需要做的事情仅仅是做好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教育。
有效市场理论的反方是席勒。他以曾经成功预警美国上世纪90年代股市科网泡沫和2007年房市次贷危机而出名,其专著《非理性繁荣》、《动物精神》均名噪一时。
席勒认为消费者的心理因素而非经济因素决定着价格和交易,人在动物精神驱动下导致金融市场出现“非理性繁荣”。这意味着市场中的人会出问题,市场会失效;因此政府的监管要加强。显然,这与相信市场万能、假设人们都是“理性经济人”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大异其趣。
现实中,永远找不到法玛提出的完全有效的市场。再严格的信息披露政策,都不可能让所有投资者同时接收所有已知信息,并据此做出完全理性的投资决策。
但有效市场理论仍然意义重大。与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市场假说类似,其价值在于提供了金融市场分析的基准。它还意味着长期而言,没有投资者能够持续地正确预测股市,也就没有任何人能够持续地获得优于市场的整体收益。
这一点也适用于A股。有经验的投资者会发现,每一种投资理论,都有其阶段性成功的时候,但死守一种理论,很可能在接下来的行情中受挫。股评家常说的“风格切换”,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