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金融情结
民营资本对金融的喜好程度,可以从民营银行一放风就万众拥护各个抢跑可见一斑,苏宁、腾讯、美的、金发科技、格力等大型民营企业纷纷表示拟申办民营银行。可以看到,其实最近民营企业抢跑办银行只是最近多年来民营企业向金融渗透的一个加速。
阿里斥资11.5亿控股天弘基金,其性质与史玉柱狂买民生银行几乎一样,那就是民营资本对金融的特别爱好。只不过,阿里是互联网企业,早早便拥有了支付宝,然后又开发了余额宝,现在控股基金以及以后想入股证券,都是一种泛金融情结。
民营资本对金融的喜好程度,可以从民营银行一放风就万众拥护各个抢跑可见一斑,苏宁、腾讯、美的、金发科技、格力等大型民营企业纷纷表示拟申办民营银行。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这是无可厚非的,苏宁作为中国民营流通企业的领军者,其整体平均毛利率不过15%,格力是中国空调制造的大哥大,其整体平均毛利率不过29%,金发科技作为中国新材料的佼佼者,其整体平均毛利率不到20%。我们再看看银行,无论是四大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或者城商行,其毛利率都在40-50%以上。这些民营企业集团都不缺钱,一旦可以办银行,肯定趋之若鹜,利益在那摆着。
更有像阿里这样的具备超前金融意识的民营企业,更是会跑在前面。阿里之所以庞大,在于其实业与金融的双超前。这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如果从实业的角度看,阿里是中国最大最牛的电子商务公司,线上线下通吃;从金融的角度看,阿里早早便意识到现金流被控制于他人之手的尴尬,于是开发了支付宝,将互联网与金融早早结合在了一起。现在,阿里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在线支付,于是开发了类似于吸储的余额宝,下一步,是控股基金公司,收购证券公司,然后再入股保险(放心保)公司,开设小贷公司,一个民营金融控股集团的雏形便形成了。现代商业社会,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有现金流就有一切,无论是横向或纵向发展,都游刃有余。
可以看到,其实最近民营企业抢跑办银行只是最近多年来民营企业向金融渗透的一个加速。很多年前,民营企业就已经开始从实业领域进军金融领域,最典型的是东方集团、新希望等大型民营企业组建的民生银行,随后是一大批民营企业入股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如城市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如果把每个大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股东名单拿出来晒晒,都会发现一连串民营企业的身影。只不过,在银行自己尚无法真正混业经营的时代,这些民营企业也就最多参股金融机构而已,像阿里这样敢于横跨多个金融领域的企业不多。现在,改革的步伐开始加快。
不过话说回来,大型民营企业抢办银行,未必是好事。民营企业办银行的两个根本原因,一是银行业利润太高有利可图,二是可以顺畅资金的现金流。但从根本上讲,这与目前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实业之上,特别是去发展新兴产业的调控初衷是不符的。因为即使民营银行成立了,其资金去向未必真正是更多的中小企业,以利益的角度看,房地产与地方基建依旧是可靠的利润支撑。而一旦民间资本向银行系统聚集,也会发生比较大的风险,一是中国银行体系本身风险防范机制不是很健全,除了大型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部分城商行能达到国际标准,很多小型银行抗风险能力其实是很低的;其次是如果企业热衷于办银行,肯定会分流办实业的资金与精力,造成实体经济缺血。
那么,怎么解决民营企业的金融情结呢?办法也不是没有。第一,降低银行业整体利润率,逐步取消政策红利,让其与社会平均水平接轨,这样会打消很大一部分企业的冲动;其次,发展壮大以股市、债券为主的金融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自主调配资金的能力,让民营企业的投资欲望在这些市场得到充分的满足;第三,放开民营资本在金融创新领域的限制,比如互联网金融给民营企业更多的倾斜,让他们去试,给胆大者更多甜头。上述第二点尤其重要,可谓一石数鸟。股市发展壮大,上市银行在股价上涨与分红上能给予一个比较稳定且不错的收益,那就会吸引一大批民间资金长期投资;而股市本身发展良好以后,也会为整个社会投融资双向疏通,民营资金即使不愿买银行股,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投资标的,这些钱可以源源不断地进入需要资金的新兴产业,从而疏通整个社会的资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