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挂牌倒计时猜想人民币国际化
“离岸金融业务一步放开的可能性很小,借鉴香港的经验,上海自贸区可能会先从深化人民币贸易结算和鼓励跨国公司建立区域中心开始,再逐步放开到人民币可兑换、跨境投资等。“但就短期而言,我认为外界对于自贸区内的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期望过高,自贸区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短期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张华君
[ “离岸金融业务一步放开的可能性很小,借鉴香港的经验,上海自贸区可能会先从深化人民币贸易结算和鼓励跨国公司建立区域中心开始,再逐步放开到人民币可兑换、跨境投资等。” ]
上海自贸区挂牌进入倒计时,尽管很多政策细节尚未公布,但金融改革作为自贸区改革的最大看点,其一举一动都在吸引着市场眼球,而对于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区内可先行先试,更是让市场人士猜想不断。
“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毫无疑问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但就短期而言,我认为外界对于自贸区内的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期望过高,自贸区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短期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实现人民币投资功能是关键
“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化货币,最关键还是实现人民币的投资功能。”朱海斌对本报记者称,要成为一个国际化货币,仅仅作为一个结算货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投资货币的功能,这也是人民币比较欠缺的,也是为什么要推动资本项目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主要原因。
此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送审稿中明确提出希望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这自然加强了外界对自贸区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试验田的猜想。且大多数市场人士预期,上海自贸区与其他离岸人民币市场相辅相成,可令人民币流动性增加,有助于整体人民币业务的发展。
“但就短期而言,我认为外界对于自贸区内的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期望过高,自贸区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短期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朱海斌对本报记者表示,在金融改革方面,尽管现在的方向比较明确,即在自贸区内金融改革会先行先试,如人民币结算、人民币离岸中心、利率市场化、建立跨国企业资金管理中心等,但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太明显的进展,“离岸金融业务一步放开的可能性很小,借鉴香港的经验,上海自贸区可能会先从深化人民币贸易结算和鼓励跨国公司建立区域中心开始,再逐步放开到人民币可兑换、跨境投资等。”
实际上,自贸区所提倡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在金融方面实施的难度较大。朱海斌解释称:“金融活动超越物理边界,如果自贸区内金融改革推进过快,"二线管住"没有特别有效的工具,易导致资本项目开放速度过快。尤其在目前国内金融体系风险上升的情况下,这可能会进一步导致金融市场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会形成新的系统性风险点。”
自贸区将于本月底正式挂牌成立,相应的政策细则届时将浮出水面,而区内金融改革将会是一个渐进持续的推进过程。朱海斌强调,自贸区的改革绝不仅仅是一个自由金融试验区的改革,它还包含贸易、投资及行政管理各个领域,其核心在于重新定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从短期来看,行政改革有可能在自贸区内推得更快,也可能会有实质突破。
上海:在岸、离岸“双中心”驱动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自贸区内金融改革将有助于克服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金融短板,也将为全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
“从长期看,自贸区可能会建设成为中国境内的一个离岸金融中心。而上海确实有它得天独厚的一些优势,如靠近中国大陆腹地,而本身上海也是中国现在最发达的区域。与此同时,上海也是一个在岸金融中心。”朱海斌对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在谈及对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冲击时,朱海斌认为会有一定影响,但短期对香港的影响不会太大。香港具有在法律、语言及人才上的优势,上海可能长期不会与香港形成直接竞争,两个城市的定位也各有不同。
过去几年里,人民币货币交易量排名不断攀升,且这个趋势或将持续。国际清算银行最新发布报告称,人民币首次进入全球货币交易量排名前十,跃居第九位,这被解读为中国经济以及人民币迅速崛起的标志。而渣打银行也表示,2020年人民币可能晋升成为全球第四大国际支付货币。
“这意味着,上海与香港不是在抢一块固定的"蛋糕",这个"蛋糕"是越做越大的,即使上海的份额上升,更可能的情况是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也越做越大。两个城市在某种程度上是竞争关系,但更大程度上则是相互促进推动的关系。”朱海斌进一步解释道。
或许名次上从第十七到第九并不值得过多夸耀,因为从GDP占比角度来看,人民币交易量份额依然较小,但某种意义上,起点低增速快,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贸易上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仅次于美国),仅从贸易规模来看,中国在全球是数一数二的。而在未来几年,通过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不断深入,人民币也将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上海自贸区,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突破口,更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