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薪资购买力”不强 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中国人薪资购买力与美国人相比低,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发行货币过多,通胀压力增大,导致国内人民币贬值、购买力不强。李锐说,随着中国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将逐步摆脱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走向世界经济结构的中高端,居民收入将逐步接近发达国家。
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袁汝婷 刘斐)弗兰克是美国洛杉矶一家本土金融公司的会计,月入4000美元的他觉得“生活挺轻松”,而在北京一家大型国企做财务工作的张一却认为,7000元人民币(约合1140美元)的月工资“刚刚够生活”。
近日,瑞士银行集团发布的《价格与收入》报告显示,北京居民需要工作34分钟才能购得一个巨无霸汉堡,纽约居民仅需10分钟。北京居民需要工作184个小时才能购买一部iPhone4S的16G版本,纽约居民仅需27.5小时。
2012年,中国GDP首次超过美国的一半(约达52%)。今年前两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5%和7.7%,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遥遥领先。然而,在中国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引擎的同时,中国居民的“薪资购买力”却并不强。
国际金融专家谭雅玲则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与美国这种发达国家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在中国人均收入低的情况下,综合通胀因素,薪资购买力与美国相比自然有很大差距。
依据2012年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对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人均月收入的统计,美国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3263美元,中国内地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656美元。该数据并非简单的汇率折算,而是以美元购买力为基准,换言之,中国内地员工月平均工资在美国可购买656美元的商品。
中国央行报告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6.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1.2个百分点。研究人士指出,过多发行的货币稀释了居民的财富,老百姓越来越感觉“钱不再坚挺了”。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中国人薪资购买力与美国人相比低,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发行货币过多,通胀压力增大,导致国内人民币贬值、购买力不强。
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幅已逾30%,但为何在人民币持续走强的背景下,其国内购买力仍较美元弱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李锐认为,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所带来的购买力提升只体现在进口商品上,但同时可能导致外国游资进入,境内人民币数量突然大幅增加。“如果实物财富的数量没有变化,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在中国境内的购买力下降,导致通货膨胀。”
专家分析,中国只有依靠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把经济增长的重心转移到内部需求上来,才能消化大量市场中的货币,同时增强全国的平均薪资水平,以提升居民的薪资购买力。
李锐认为,中国应着力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与经济结构有直接关系,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目前仍处于生产结构的低端甚至末端,所以,单位劳动时间里所获得的劳动力价格较低。
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此前调查显示,单台售价最低为499美元的iPad中,苹果公司凭借其原创设计拿走了最大利润—150美元(占销售额的30%),而以工资形式返还给中国代工企业工人的薪水仅为每部8美元(仅占销售额的1.6%)。
专家指出,中国应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改变失衡的世界经济结构。
当前,中国对世界经济最具冲击力的要素仍是劳动力。专家指出,中国实现发展方式转变,让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附加值高的创新型产业转变,将带来世界经济结构的改变。
李锐说,随着中国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将逐步摆脱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走向世界经济结构的中高端,居民收入将逐步接近发达国家。
(袁汝婷 刘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