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脚步迫近 监管方愈加小心
本周最兴旺的产业莫过于银行业,互联网公司似乎就快捅破民营银行的那层窗户纸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民营银行可以填补大型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留下的业务空白,为中小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IT时报记者 尤歆飞
本周最兴旺的产业莫过于银行业,互联网公司似乎就快捅破民营银行的那层窗户纸了。
那厢,企鹅军团突然爆出腾讯银行上报银监会的消息;这厢,苏宁银行的名字已获工商局批准。结合日前《试点民营银行监督管理办法(讨论稿)》(以下简称《办法》)逐渐浮出水面的消息,众人期盼多年的民营银行,越行越近。然而,从监管部门小心翼翼的试水举措来看,要获得一块民营银行的牌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想象空间巨大
申办民营银行的热潮愈演愈烈,除了腾讯、苏宁之外,美的集团、凯乐科技等各路英豪,都已申请民营银行牌照。从《办法》来看,尽管民营银行需一次性拿出不低于5亿元的人民币作为注册资本,但是对于这些大佬来说,这些钱根本不算什么。
“一旦民营银行落地,对于企业的发展将带来几何级的增长。”一位互联网分析师对《IT时报》记者说,以腾讯为例,坐拥数亿用户的大数据资源,外加微信和QQ等社交利器的便捷性,一旦和金融业务结合,可以打通线上线下,实现微信、个人金融业务账号、支付账号一卡通,无论是理财、支付都很方便。业内人士透露,Q币的运作已经给腾讯带来了巨大财富和宝贵经验,如果Q币连通实实在在的人民币服务,意味着可观的真金白银。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民营银行可以填补大型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留下的业务空白,为中小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9月1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出,要引导民营银行“立足小微金融的市场定位”,这也是监管层首次对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作出明确界定。
第一财经学院执行院长徐建明表示,倘若以苏宁银行为代表的民营银行真能设立,一方面能让更多中小企业有足够资金贷款保证良性运转;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倒逼传统金融业改革,打破传统银行的垄断经营,促进银行业的良性竞争。
最终发牌数不会多
正是因为“吸储”功能,让跃跃欲试的民营资本们看到了美妙的“钱景”,不过,这也是相关部门担心的问题。在这次《办法》中,严格规定了民营银行的业务范围以及兜底责任,在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看来,防范道德风险、防止民营资本过度逐利是监管部门设定该条款的原因之一。他对《IT时报》记者说,相较于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发生道德风险问题的概率更高。国际上很多大型银行都出现过这种问题。“银行因其在社会公众中的定位,如出现问题,很容易引起系统性反应。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但并不意味着放宽监管。”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闫彦明对《IT时报》记者说,现在不少企业申报民营银行,主要还是围绕自己的业务来开展,比方说苏宁云商可以为上下游供应商提供服务,腾讯可以结合O2O业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不只是为一两家企业服务,而是要服务于整个民营经济。即将新生的民营银行能否“挑大梁”,尽到自己的职责,仍是一个挑战。
隔行如隔山。闫彦明指出,对于没有太多金融行业经验的机构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快速学习和积累。据了解,上海银监局针对民营银行发起人的辅导已经开始,如申请民营银行要做哪些事情,包括发起人协议、可行性报告、章程等。“尽管目前企业申办的势头火热,但是我觉得最终发牌时数量不会多,可能选择一两家大企业做试点,一边尝试一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