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打开在国际市场的辐射空间
国际清算银行(BIS)3年一次的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的最新结果显示,在目前全球高达5.3万亿美元的日均外汇交易量中,人民币日成交额扩大至1200亿美元,首次进入了全球十大交易最频繁货币的榜单。
国际清算银行(BIS)3年一次的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的最新结果显示,在目前全球高达5.3万亿美元的日均外汇交易量中,人民币日成交额扩大至1200亿美元,首次进入了全球十大交易最频繁货币的榜单。不仅如此,与BIS上期调查报告相比,人民币交易地位在提升了8个点位的同时,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的占有率扩大了一倍,交易量增长了两倍。人民币对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升。
在跨境资金流动依然受到严格管控的政策生态中,人民币交易量得以放量增长首先当归功于中国在国际商品舞台上贸易半径的延伸。去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了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与此相策应,货物贸易结算成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最主要贡献板块。在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的2009年,境外结算余额仅36亿元,2012年则增至2.94万亿,扩大了817倍。按照德意志银行的预测,今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将增加约30%至4万亿,占中国在全球贸易额的15%左右。
离岸人民币交易市场无疑成了人民币跨境交易增长的核心引擎与宽阔平台。以开通不到4年的首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中国香港为例,据BIS的报告,目前人民币在香港的使用规模已超过港元。截至去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高达6000亿。此外,过去3年,财政部在中国香港累计发行了570亿人民币国债,内地和香港企业在港发行的以人民币作为结算单位的“点心债”也大幅增加。据香港金融管理局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香港金融市场上“点心债”共202期,规模合计1956.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继中国香港之后,新加坡已成国际市场上第二大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同时伦敦、东京、悉尼等也加入到设立下一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角逐之中,人民币海外交易平台渐次拓展。
对于强力撑开人民币流向海外市场的新管道,官方货币互换协议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而言,货币互换双方可在必要时以一定规模的本国货币为抵押换取等额的对方货币。因此,通过货币互换,中国可以将人民币注入协议国的金融体系中,这样既可以给本国驻海外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更能方便协议国家的企业借到人民币,以用于支付从中国的进口商品。根据央行公开资料,目前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地区央行及货币当局共有20个,其中既有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也有英国等老牌发达经济体,还有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货币互换规模达到22062亿元人民币。
比货币互换协议更进一步的,是人民币与外币的直接兑换,进而开启了人民币顺畅流向海外金融市场的更大门窗。公开资料表明,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人民币和美元可直接兑换外,从去年6月起,日元也成为与人民币开展直接交易的主要外国货币。过了一年,人民币对澳元直接兑换的管道也开通了。虽然受到人民币对美元以及日元和澳元对美元的汇率机制约束,人民币与日元、澳元直接交易量短期内不会显著放大,但随着人民币境外交易量的扩充以及未来直换国家的递增,直换机制定将成为人民币进入海外市场的最重要快捷通道。
旨在激励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系列金融工具,也是放大人民币交易量的重要杠杆。统计数据显示,以人民币形式流出流入中国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总数达到了229家,所获投资额度为1500亿美元;与此同时,仅仅批准进入不到两年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总数扩至37家,拿到了1049亿元投资额度。据悉,在取消了香港市场RQFII的投资比例限制后,RQFII的试点将由香港进一步扩大至新加坡和伦敦。眼下,目前QFII和RQFII持股市值约占A股流通市值1.6%,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股票的空间十分巨大。
在境外投资者以QFII和RQFII的形式获取人民币资产的同时,旨在直接投资海外市场的国内人民币基金也在为人民币驰骋海外助一臂之力。早在两年前,北京市政府就与亚欧联合资本合作设立了规模为30亿元的国内首只人民币基金,以专门支持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也就在日前,浦发银行协助赛领国际投资建立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跨境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赛领国际投资基金。据悉,赛领国际投资基金的母基金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分析发现,目前人民币交易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经常项目下,直接投资不到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总量的1%。因此,以基金形式直投海外市场,无疑可以更加快捷地扩充人民币的交易规模与频率。
有消息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草案目前基本定稿,已走完相关法律程序,最快将于本周正式对外披露。这无疑将打开人民币未来在国际市场上跑马圈地的更大想象空间。按照自贸区的总体方案,区内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行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并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先行先试。虽然上海自贸区资本项目的放开只有局部意义,但其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却难以估量。一个基本的逻辑是,自贸区在上海试点成熟后必将扩展至全国其他地区,资本项目开放的空间也将同时得以延伸,中国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内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已指日可待。
更加值得期许的是,据汇丰集团日前对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英国及美国等7个国家700家企业所作的首次调查,73%已在跨境业务中使用人民币的受访企业表示,未来5年将继续增加使用人民币的比例,在目前尚未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受访者中,有36%的中国内地企业、46%的中国香港企业、31%的新加坡企业和31%的英国企业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使用人民币。这就预示着,相比于目前在全球外汇交易总量中只占2.2%的市场份额而言,人民币未来的辐射空间还将大幅提升。汇丰据此得出结论,2015年人民币结算额在中国外贸结算额中所占的比例将升至30%,人民币由此将晋升为欧元和美元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贸易货币。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