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转票造血”揭秘

周绾绾 | 2013-08-28 12:00 2127

简单地说,如果吴某的公司是A,最终的实体客户是B,中间的C、D、E等客户纷纷挤进去走流水,就变成A卖给C,C卖给D,D卖给E,E最后卖给B。常与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商打交道,吴某认为,即使作为国内第一梯队的贸易商,和国外比仍然是“差距巨大”。

  张先生最近在托人联系一些产业并购基金,想把他手上的一个医用耗材厂给变现,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毛利低,生意难做,一年销售额有一个亿,看上去业务蒸蒸日上,但干得实在太累,去年利润也就一两百万,而银行贷款6000多万,光利息就付了不少,自己是在给银行"打工"。”在谈及当前的处境时,他显得颇为苦恼。

  当记者问及为何不做一些高毛利的产品,他无可奈何地表示:“倒是有个想法做毛利高的品种,但首先光设备就要投几千万,现在厂房和土地都抵押给银行了,没法再融资。”这样似乎陷入一个怪圈,只能在人力密集型、低毛利产品上做量。“久而久之,人被折腾得心力憔悴。想把厂子给卖了,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了。”他感叹道。

  在咨询了一圈之后他发现,并购基金对此并不感兴趣,低毛利、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使有实打实的厂房,以及成熟的海外市场和客户,也提不起基金的兴趣。不能上市退出,没有哪家基金愿意接盘,他们一致的看法是再坚持几年,等利润至少到了一两千万再考虑出售吧。

  然而,经人介绍,吴某的出现给张先生带来了一线曙光。

  “转票造血”让收入和利润“飞”

  吴某的名片并不起眼,是一家贸易公司的业务经理,但经“圈内人”介绍,融资经验丰富,手上积累了不少回头客。他听完张先生的介绍之后,看法和起初的基金经理们一致,“盘子太小,利润太薄”。别说被收购或上市了,连银行都提不起兴趣。吴某对张先生分析道,现在踏踏实实做实业的企业本来就少,就算做实业,也会面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像你们一年一个多亿的收入,不上不下,规模也有,但离上市融资又有差距,属于弱势的中间群体。当然,让收入和利润起来并不难。”吴某表示。

  吴某是一家贸易公司的业务经理,不同于一般贸易公司的是,其主要经营大宗商品的进出口业务。大宗商品体量大,一家并不出名的贸易公司一年能实现几百亿的交易。

  而一名大宗商品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上海的大部分进出口公司实质上都已经“变身”为“以进出口业务为载体的金融类企业”,有些进出口商的收入和利润规模甚至超过一些券商。

  这类进出口公司的业务一般分为两类:外贸和内贸。所谓的外贸业务就是进口大宗商品,然后在华东片区找下家,除贸易本身的差价外,其中进口业务的“汇差”和“利差”利润丰厚。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是用银行的钱赚钱。”而关于进口业务的贸易融资,几个月前已被媒体曝光,“融资铜”和“融资油”的业务模式也被高盛的一篇研究报告阐述得非常详细。

  而对于内贸这块业务,却始终隐藏在“冰山”之下,不为人知。其实,其带来的影响,并不比“融资铜”和“融资油”要小。

  吴某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假设进出口公司为A公司,手上有一批货,按照正常的贸易程序,货物拿到手后,要转卖给B公司,也就是实际需要这批货物的工厂。此时,C公司可以插进来,进行一次“转票”,由A公司首先卖给C公司,再由C公司卖给B公司。这样对C公司来说,银行明细上立刻多了一笔流水,而账面上也多出一笔采购和销售。C仅仅从中“倒一手”,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大量银行流水和销售收入。

  对此,A公司收取一定的“转票费”,转票费一般在每一笔货物上加个10~15元钱,折算下来,相当于万分之三,比股票的交易佣金都要低。然后,他匡算了一下整体费用,C公司“造出”一个亿的销售收入需要4万元人民币左右的成本。“而有了这一个亿的销售收入与实打实的银行流水,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银行那边"讲故事"了。”

  吴某表示,他手上的客户经过“转票”后,都获取了银行更高额度的授信。如果是想上市,或者是上市公司“业绩不够”想多滚点利润出来,一样可以操作,只要把“利润”的差额通过体外的其他贸易公司或个人渠道把“差价”转给A公司就可以实现。

  “1亿收入规模”起步只需500万

  因为是朋友介绍,吴某并不是像有些业务员那样急吼吼地推销业务,在他眼中,张先生这种“小老板”似乎并不是他的核心客户。只是帮朋友忙,顺带做的一笔“小生意”。

  在张先生的要求下,他很耐心地给对方介绍,因为大宗商品体量大,吴某手上的这个品种每一笔500万“起步”,他让张先生单独去开一个银行户头,然后把网银交给吴某帮其操作。吴某手上有正常的贸易进出的时候,会帮张先生“插队”进去,让其“过一手”。当然,吴某手上的网银账户并不止张先生的一个,还有王先生、李先生等,他们的户头也会“挤在中间”,在货真正流到最终客户之前,纷纷挤进去“走一圈”。如果每天都有一笔交易,则不到一个月就会有一个亿的银行流水。而且,这种交易基本可以做到“T+0”,当天进当天出。

  简单地说,如果吴某的公司是A,最终的实体客户是B,中间的C、D、E等客户纷纷挤进去走流水,就变成A卖给C,C卖给D,D卖给E,E最后卖给B。

  而当记者问及会不会被税务追查,吴先生表示,这又不是一个闭环贸易,如果开了一圈票,没有真实的下游客户,最后货又回到最早开票的A公司手上,这就是一个骗局,比如钢材贸易以及互保模式,不可能逃过税务的“眼睛”。但是,一个贸易循环最终有下家消化掉,你就不能说是虚假贸易。当然如果开票的过程中,每次都要亏一点“转票费”,也会被相关部门盯上。现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做一笔巨亏,再做几笔盈利。

  他介绍,一般手上的客户,如果不是上市公司那种,只要有银行流水就可以,不要盈利。而且,做大宗商品的客户一般都比较高端,手上都会有一些不错的实业项目。比如,他在江苏有个客户主营的一个产品毛利超过30%,而且还出口到日本。通过做大宗“转票”,去银行融资,融过来的钱又回过来“反哺”实业,这样就属于比较优质的客户,也没什么风险。如果没有大宗商品转票帮忙“造流水”,则不可能去银行获取那么多的融资,而且成本也不高,这样综合算下来,比现在市场上那些所谓的P2P要低得多。

  因为口碑好、回头客多,吴某表示其手头积累的客户越来越高端,现在也有一些非常知名的客户,还包括一些上市公司,比如今年业绩不够了,就过来“造”一些提升股价。当然,他也提醒,如果没有实业作为支撑或者好的项目去覆盖转票成本的话,这类客户的单子他一般是不会接的。他表示,手头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端客户,不想一些只想投资房地产、股票、高利贷博取高回报的“害群之马”砸了自己的“招牌”。

  大宗商品行业的“潜规则”

  而另一名大宗化工品贸易商也告诉记者,自己公司的第一桶金也是“转票”得来。他说现在自己手头上至少有十几个“转票人”的联系方式。被记者问及有否也做这种“佣金”生意的时候,他告诉记者也要看资质的,做这种生意首先要本身真实的交易和客户很多,客户都需要“T+0”交易,也就是说,资金一般在当天就要一进一出。自己公司的“盘子”太小,客户也比较少,还不能当一个优质的“上家”。但他表示,等贸易做得顺手之后,下游客户的数量和交易笔数多起来,他也会考虑从“下家”转往“上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交易人员介绍,去年他们手上过账的资金高达100多个亿。另外,他表示,在本报此前刊发的《神秘的油品贸易和神奇的石油市场》一文中,他们做的“转票”载体,就是油。对方告知,做大宗商品的载体有很多种,但具体业务会有地域差别,比如华东片区以有色为主,油品贸易也不少;而华南片区做得最好的品种就是粮油。

  而做大宗贸易的最高“境界”,则是“用银行的钱赚钱”。也就是说,内贸“转票”造银行流水,获取的银行授信又可以在外贸业务上做“内保外贷”等赚取银行息差和汇差的生意。记者获悉,国内一家知名的资本运作集团,除拥有多家上市公司股权外,新设了几家贸易公司做大宗商品生意,为其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搭建“造血平台”。

  “低调”的神秘群体

  而一名大宗商品“圈内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与国际上的大宗商品贸易商如嘉能可、嘉吉、托克贸易等一样,国内的大宗商品圈这些年刻意保持“低调”。

  “要知道,2007年开始这个行业一直低调且疯狂地赚钱,且不为人知。”他表示,对行业最直接的一个打击则是今年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他认为,外汇局的这个规定让以前可以放大多倍的“转口贸易”杠杆一下子缩小了很多。不过,这或许也只能限制一些新入行的“淘金者”,对于在这个行业已深耕很多年的老牌贸易公司来说,依然还是有很可观的量。据记者了解,剔除“转口贸易”因素,真实贸易背景下的银行融资目前暂不受影响。

  而该“圈内人”告诉记者,之前被香港联交所申请强制清盘的中金再生,也是这个圈子的“元老级玩家”,其所谓“虚构销售收入”也有一部分就是“转票”转出来的。当然,更多的是潜伏在水面以下,不为人知。

  不过,吴某表示,比起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商,国内的这些“新玩家”资历尚浅。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商如嘉能可早已渗透至每条产业链,如既在大型矿山拥有股权,也手握下游冶炼厂的股权,中间做套保也要和它们做对手盘,甚至实现交易的期货公司都是它们的。而国内的贸易商手上没货,只能在外面进口资源,然后再转手国内,外贸端从事“吃利差和息差”的资金生意,内贸端做一些“转票”交易赚取佣金。“国际的大宗商品交易商是不屑于做这些的,它们都忙着并购,以及在对冲基金上掌握话语权。”他表示。

  “庞氏骗局”还是“融资利器”?

  大宗商品转票,听起来第一反应就是“钢贸骗局”,但事实究竟是否如此?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联系了数名行业“元老”。有些已经在这个行业做了十几年,号称是最早的一批交易员。他们认为,和钢贸这种骗局相比,国内的贸易商正在向国际化靠拢。

  他们认为,这是合理且合法的“套利交易”。外贸环节的“利差”和“汇差”都是合法的“套利”,国家并未禁止。外汇局的新规也只是避免了在虚假的转口贸易环节放大杠杆的套利行为,但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息差和汇差仍然可以合法取得。而且,成熟的贸易商内部有严格的风控机制和优秀的交易员,每一笔进口交易,都会在LME、WTI等外盘上进行期货买卖做风险对冲,以锁定交易风险。而内贸环节,无论“倒几手”,每一笔货物最终都有一个实体企业承接,使货物进入生产环节。“也不能说这就是一个骗局,本来就是正常的贸易。一个愿意买,一个愿意卖。”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圈贸易的结束,也意味着风险的最终转移。

  当然,每个行业都有激进者,一些小规模贸易商,为了做“资金生意”,会进行“闭环贸易”,也就是说发票开一圈之后,又回到了“起点”。如一家企业的大客户同时又身兼“供应商”一职,就会经常出现在这类“闭环贸易”大宗商品交易中。

  “这种风险就比较大,有些钢贸那种骗局的影子了,而且也很容易被稽查部门发现。”一名圈内人告诉记者。

  “杂牌军”的明天

  “国内的大宗商品贸易在2009年"四万亿"的刺激下起来得特别快,几年来赚钱赚疯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言谈中充满对行业生态的“自豪感”。然而,在外汇局新规出台后,他们认为,这将对新入行者搭建一道“门槛”。老一批的贸易商多数都已经做成规模了,新入行的想再用银行的钱赚钱就难了。

  然而,常与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商打交道,吴某认为,即使作为国内第一梯队的贸易商,和国外比仍然是“差距巨大”。“他们掌握大宗商品的话语权,源自在产业链上的成功并购。而国内的贸易商即使在行情好的时候,也只能赚些息差、汇差、转票费之类的"蝇头小利"。而一些国际巨头,如瑞士嘉能可、法国路易达孚、荷兰托克贸易、日本的三井和三菱、美国的嘉吉都已经纷纷进入中国,尤其是嘉吉在国内产业并购做得非常成功,玉米这块几乎快被他们垄断了。”吴某表示,这些国际巨头对风险的把控非常严格,而国内的生产商则觉得期货等“套期保值”业务风险太大,把握不好,有些又一味喜欢“赌价格”,结果行情好的时候赚钱,行情不“配合”就只能是“偷鸡不着蚀把米”了。

  即使作为国内一线梯队的交易员,吴某也不无顾虑,公司股东更多地视贸易商为“造血平台”,造来的“血”最后回到股东层面更多的是从事房产投资以及资本运作,很少“反哺”贸易商本身进行“产业升级”,并未对某些产品的源头以及下游进行产业并购,这也造成国内贸易目前还无法在大宗商品领域与国际巨头“叫板”。
 

1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微众银行与新凤鸣达成合作,以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拓宽化纤贸易商融资渠道

2023-10-16 14:38
19801

德益世国际保理为孟加拉服装贸易商提供600万美元资金

2022-12-13 09:23
29528

德益世国际保理为山东汽车零部件贸易商提供出口保理融资

2022-10-27 14:13
28181

德益世国际保理为广东图书贸易商提供180万美元保理融资额度

2022-10-26 22:52
20207

德益世国际保理为山东海鲜冻品贸易商提供400万美元保理融资额度

2022-10-24 22:33
19172

德益世国际保理大幅提升一家香港电子消费品贸易商的融资额度

2022-09-29 21:45
2730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