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局部风险挑战“整体健康”
4月债市掀起打黑风暴、6月银行间流动性问题成市场焦点、8月16日的光大证券“乌龙指”、8月19日晚携巨款外逃的美女保代事件出现新进展。” 中国超百万亿的天量货币之谜下,理财产品和影子银行风险不断迭加,引发的“黑天鹅”事件教训弥足深刻。
4月债市掀起打黑风暴、6月银行间流动性问题成市场焦点、8月16日的光大证券“乌龙指”、8月19日晚携巨款外逃的美女保代事件出现新进展。
过去几个月间,从债券市场到银行间市场再到证券保险(放心保)市场,“从来没出现过的”金融事件上演,致使资本市场进入“颠簸时刻”。
是人性太过贪婪?是监管不到位?是市场有太多“漏洞”?抑或是金融系统性风险?当我们试图在梳理金融事件发生的原因时,有一点不容再回避,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大发展,制度性缺陷不解决、监管漏洞不补缺,金融系统的安全阀值只会继续劣化。
一出放逐风险的闹剧
此次非常事件所引发的对创新业务的再认识,对迟钝落后的监管体系的再检讨,对股指期现货套利制度漏洞的再反思,都是余音绕梁的重大课题
2007年,美国经济史学家约翰·戈登在《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中,把1929年华尔街的股市大崩溃与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撞冰山相类比。泰坦尼克号惨祸发生后,各方深刻检讨反思,于是有了《北大西洋冰层巡逻制度》,该制度规定每条船都必须装备24小时有人监听的无线通讯装置。近百年过去了,再也没有发生过轮船与冰山相撞沉没的事件。
作者于是乐观地说:“虽然金融市场也遇到各种灾难,但像1929年那样的崩溃不太可能再发生了。”话音刚落,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华尔街就又一次撞上“冰山”。金融衍生品市场坍塌,“明斯基时刻”到来引爆了又一次金融灾难。
“人类的灾难史是一座画廊,在那里原作很少,复制品很多。”也许是巧合,8月15日,当年在股指期货“3·27事件”中折戟的证券教父管金生现身。他在新出版的传记中回顾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资本市场那场血雨腥风的“3·27事件”。时隔一天,8月16日,一起真假莫辨的“乌龙指”事件,瞬间引发71只大盘蓝筹股涨停。此次非常事件所引发的对创新业务的再认识,对迟钝落后的监管体系的再检讨,对股指期现货套利制度漏洞的再反思,都是余音绕梁的重大课题,如果不解决,股市难避惊魂一刻。
今年以来,从银行间市场到资本市场,已发生多起极端事件。6月份,银行间市场,一两家中小型银行的违约,让日交易量达到4万亿的银行间资金市场陷入混乱,并掀起了金融市场的惊天波澜,并祸及资本市连续重挫,金融市场进入了高频风险的“颠簸时刻”。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写过一本《极端的年代》,讲述了20世纪的极端年代发生的许多极端事件,它们“既激起了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美好的真诚的幻想”,哪里有疯狂和投机,哪里就必然会有恐慌和崩溃的极端事件发生。从银行间市场的“6·20事件”到光大证券的“8·16事件”,均暴露出金融业发展中过度追逐利润而无视风险的弊病。
一台形同虚设的风控
一再发生的风险事件说明,许多风控和防火墙是纸糊的,这些重大的风险隐患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检讨和纠正,一些“大而不死”的金融机构会瞬间猝死
在金融体系近年来高歌猛进的爆炸式发展中,市场主体与监管者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止。人性难敌利益的诱惑,市场的漏洞不断被精明的金融家修补堵漏。泛滥的理财产品从银行卖到券商再卖到保险,包括这两天出事的“泛鑫”的美女老总陈怡,一个突然爆红的保险中介公司的当家人,能从容卷走数亿保费,背后是保险公司追求业绩的激进式展业方式和对风险的失控。作为市场“守夜人”,监管者睁只眼闭只眼,失察失明。再透过关于当家人“人长得漂亮”,“金陵十三钗统一黑丝高跟”等八卦,背后有无利益驱动、有无腐败问题,都让人不免生疑。
不确定性风险是金融市场最大的风险,“从来没出现过的”事情一再发生,事件背后一定有值得吸取的深刻教训。“6·20”事件发生后,央行要求金融机构“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这是较为委婉的说法。资本是逐利的,利益越丰厚,就越愿意冒更大的风险。长期的考核压迫和利润诱导下,无止境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无边界地重复放大杠杆,过度追求规模膨胀,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影子银行造成风险迭加,天量资金短借长用“错配”,是此起彼伏的危机震源和祸根所在。
现在,许多大机构言必称投入巨资建立了最先进、最科学和最完善的实时风控系统,时刻监测着各业务环节。但一再发生的风险事件说明,许多风控和防火墙是纸糊的,这些重大的风险隐患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检讨和纠正,一些“大而不死”的金融机构会瞬间猝死,而其引发的金融地震和海啸等连锁反应必将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马克思当年曾经调侃说:“黑格尔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过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的,第二次是作为闹剧出现。”
中国超百万亿的天量货币之谜下,理财产品和影子银行风险不断迭加,引发的“黑天鹅”事件教训弥足深刻。如不引起足够重视,它会像亚马逊丛林中的那只蝴蝶,异化为一场超级危机的前奏。近日,国务院同意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第一次以国务院文件确立金融监管的协调制度,传递出的是在一个风险多发的年代,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如果在“黑天鹅”式的风险事件面前,大家都做慈眉善目的“奶爸”、“奶妈”,“父爱主义”情结无所不在,纵容的结果是一次次“狼来了”,一次次无所顾忌,忘乎所以,到最后真的“狼来了”的时候,已无力回天。
一幕如履薄冰的改革
制度性缺陷和监管漏洞大面积存在,安全阈值不断劣化,有意无意的放纵埋下了突发性、系统性、灾难性风险的隐患,该是检讨的时候了
长期以来,金融市场是以国家信用来背书的。而金融体系的“黑天鹅”事件一旦发生,脆弱的、致命的、高传染的风险如果失控,灾难将如影随形。当年,“天才交易员”尼克里森一张错单终结了百年的皇室银行巴林银行的命运,而中国金融体系内一再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警示我们,在金融业爆炸式发展过程中,如果对利润的过度贪婪和追逐不受约束,一些机构在疯狂的膨胀和扩张过程中过度放纵,无论是内部的合规风控体系建设,还是外部监管,都极易出现“双向失灵”。就像次贷危机前,“从华尔街到华盛顿的双向失灵”。
长期以来,在中国金融市场狂飙突进的过程中,制度性缺陷和监管漏洞大面积存在,安全阈值不断劣化,有意无意的放纵埋下了突发性、系统性、灾难性风险的隐患,为防止更多的“悲剧和闹剧”重现,该是检讨的时候了。
历史的转弯处就在我们的亲历中。在历史的高速转弯处,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金融治理的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对金融安全的担忧要求我们比在顺周期时更加小心翼翼,更加审慎,更加如履薄冰。金融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都当居安思危,反思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漏洞。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国家安全的核心。面对重大风险事件,负责的监管部门应勇于面对,勇于担责,敢于问责。面对公众关切,不回避,不护短,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履行尽责调查,而不是把头埋进砂子做驼鸟,追求所谓机械式维稳。只有把真实、完整、准确、透明的信息告知公众,才能消除恐慌,树立监管权威,让投资者的信任度成为检验市场“三公”原则的试金石。比如“8·16事件”中,光大证券一再否认存在信用交易,也保证没动用客户保证金,那么光大证券自营账户上怎么会有234亿甚至更多的资金,这笔钱是谁的?究竟有没有违规资金的借道,这是问题的本质和要害所在,查清核心问题,回应核心关切,这也是监管部门树立权威、重拾市场信心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