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货币危机难以传染人民币
近日,多个新兴市场货币暴跌,印尼盾和印度卢比表现尤为糟糕。数据显示,我国经常项目常年维持高额顺差,2012年全年经常项目顺差高达1931亿美元,今年前7月累计实现对外贸易顺差1257亿美元,截至2013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约3.5万亿美元。
近日,多个新兴市场货币暴跌,印尼盾和印度卢比表现尤为糟糕。8月15至8月21日,印尼盾和印度卢比的累计最大贬值幅度分别高达4.37%和4.42%,印尼盾跌至四年低位,印度卢比则频频创出历史新低。在货币贬值的同时,双“印”的资本市场亦大幅下挫,印度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突破9.20%,创2008年8月以来峰值,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和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最大累计跌幅分别高达7.2%和13.6%。
美联储QE退出预期引发的资本外逃,是导致此轮新兴市场集体动荡的首要原因。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有可能在9月的议息会议上正式启动QE退出,随着9月的临近,市场情绪越发敏感。近日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突然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举击穿维持许久的2.75%阻力位,最高触及2.90%(8月19日),更进一步强化了QE退出预期,资本外逃随之加剧。
然而,尽管资本外逃难辞其咎,但将市场动荡完全归咎于斯并不公允。一般而言,经常项目逆差较高,外债规模较大,但外汇储备较少的国家最容易遭受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其国内资本市场和本币汇率的波动风险也较大。双“印”近期的市场表现恰恰是这一基本规律的生动体现。
印度经常项目常年保持逆差,2012年逆差总额高达918亿美元,创历史峰值。印尼历史上多数年份经常项目保持顺差,但自2010年开始,其顺差规模急剧萎缩,2012年全年实现逆差241亿美元,亦为历史峰值。国际收支逆差国,一般外汇储备较为单薄,难以平抑市场的短期波动,也很难对国际投机资本形成有效的威慑。截至今年6月,印度外汇储备总额约2553亿美元,约占印度外债总额的65%;印尼外汇储备总额约916亿美元,约占外债总额的35%。必须指出的是,在经常项目逆差的情况下,外资流入就成了外汇储备积累的唯一渠道,一旦外国资本撤离,本就单薄的外汇储备将更加捉襟见肘,根本不可能有效维护市场信心。
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大一些,更容易发现双“印”的危机爆发并非偶然。2011年以来,印度卢比就始终处于贬值态势,对美元累计贬值约30%;印尼盾的贬值周期开始时间稍晚一些,始于2011年8月,两年以来对美元累计贬值约22%。这种长期贬值的走势与其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和高速积累的对外负债完全“合拍”。在发达国家大规模量化宽松,海外资金持续流入的情况下,双“印”尚有能力维护市场基本稳定,但其始终处于绝对被动低位,真正的抗风险能力很低。所以,近期市场的大幅暴跌只是其长期内在暗疾的集中爆发,美联储退出QE的市场预期不过充当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
不少学者忧虑新兴市场的货币危机会传染到我国,但笔者认为,即使美联储在9月开始启动QE退出,凭借庞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全球首屈一指的外汇储备规模、以及人民银行对市场较强的调控能力,我国也有能力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数据显示,我国经常项目常年维持高额顺差,2012年全年经常项目顺差高达1931亿美元,今年前7月累计实现对外贸易顺差1257亿美元,截至2013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约3.5万亿美元。毫无疑问,我国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中抵御外来冲击实力最强的一个。再加上我国尚未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国际投机资本冲击人民币的成本和风险都很大。
此外,6月19日伯南克公布QE退出时间表以来,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保持在6.16-6.18之间窄幅震荡,凸显出人民银行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意愿。人民币市场成交价在此期间小幅升值,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人民币后市维持整体强势的较强信心。
总体来看,在国际汇市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双向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可能有所增大,但大幅贬值可能性不高。(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