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逆势“转”出新天地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省完成进出口总值92亿美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8.3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我省应珍视战略性机遇,树立开放的“大外贸”观念,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
○自2008年12月以来对外贸易首次实现顺差
○1至7月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8.3个百分点
本报讯 (记者 张巨峰)进出口增速全国第四,出口增速全国第二——这是今年1-7月全省外贸交出的成绩单。煤、焦等传统出口商品好景不再、出口量大幅萎缩,艰难处境中,山西外贸逆势上扬。记者注意到,比数字增长更惹眼的是,我省外贸释放明显的转型信号: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加工贸易占比提升,外资企业出口更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外贸结构优化折射出全省经济结构的喜人变化。最近几年,我省全力实施大开放、大项目战略,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作为经济的一支 “晴雨表”,外贸转型正是经济转型效果的体现。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省完成进出口总值92亿美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8.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7.37亿美元,同比增长63.4%;进口44.66亿美元,同比增长2.4%,贸易顺差2.71亿美元。这是自2008年12月以来我省外贸首次实现贸易顺差。
省商务厅厅长孙跃进表示,在近几年国际市场外需不振、成本上升、贸易环境不佳的严峻形势下,我省外贸走出低迷并保持一定增速,得益于招商引资引进的富士康等大项目投产达效,以及全省推动外贸转型的系列措施得力。商务部门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引导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成为外贸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和培育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去年以来的数据显示,全省外贸亮点频闪。
出口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012年以来,全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填补了资源类商品出口下滑产生的缺口。其中,机电产品在2012年出口34.39亿美元,同比增长116.7%;今年1-7月,该类产品出口2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16.5%。高新技术产品在2012年出口19.22亿美元,同比增长246.3%;今年1-7月,该类产品出口17.11亿美元,同比增长218.3%。
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今年1-7月,一般贸易在全省进出口总值中的比重同比下降了约11个百分点,“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占比上升,同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外贸主体明显优化,呈现国有、外资、民营企业“三足鼎立”格局,尤其是外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较快。截至7月底,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已达19.08亿美元,同比增长167.6%。骨干外贸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全省进出口上亿美元企业达到17家。
短评
抓住用好转型机遇
煤、焦等传统商品出口价跌量缩,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异军突起。在最近两年全国进出口下滑的大背景下,山西外贸未现国际金融危机时 “大跳水”的危局,反而逆势上升,转型战略功效初显。可以说,外贸的新天地是“转”出来的。
从中,我们看到了大项目强大的带动效应。仅仅引进一个富士康,前7个月进出口额完成22.8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87亿美元,占到全省进出口增加额的64.58%。而加工贸易占比上升,反映出我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外贸有了新的增长点。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均衡发展,也提升了外贸质量,显示全省经济的外向度、开放度进一步提高。
发展具有内陆省份特点的开放型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方向。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则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抓手。当前实施的转型战略,为外贸带来更多新优势。在此背景下,我省应珍视战略性机遇,树立开放的“大外贸”观念,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