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身法剑之变:数量和价格型货币工具齐下

乔誌东 |2013-08-13 10:32450

专家建议,可以在稳增长的合适窗口期减息,但总体趋势是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并用 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工具应当双管齐下,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既定目标。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金融调控如何在抑制通胀、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中找到最佳平衡点,业界对此争论不休。

  近日,央行发布了《201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称《报告》),披露了相关数据,并称下阶段将贯彻宏观稳住、微观放活和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要求,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我国经济换挡至“中速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显著加大的新时期,金融体系和金融调控如何满足转型升级的要求,就成为各界需要厘清的迫切现实问题。

  为什么央行降息“合理”

  但“不合适”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7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2.7%,涨幅与6月份持平;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3%,尽管比上月2.7%的下降幅度有所收窄,但已是连续第17个月为负。PPI降幅的连续收窄表明随着稳健货币政策的推进,工业生产环境开始回暖,经济增长缓中趋稳。

  在7月份CPI构成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2.9%;食品价格上涨5.0%,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2.7%,服务价格上涨2.7%。1-7月,CPI同比上涨2.4%。此前市场机构普遍预计,7月份CPI将小幅回升至2.8%。

  “目前来看,猪肉等食品价格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现在CPI处于大周期的底部,未来震荡攀升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未来通胀虽不至于很高,但却是以上升为主。”首创期货资深分析师于海霞对《证券日报》记者说,“中国当前的问题不是流动性不足,而是资金很多,但这些资金的很大部分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所以,从现在的情况看,没必要放松货币政策,因为存量资金足够使用。”

  由于CPI升幅连续低于年初定下的3.5%的上限,有学者建议央行可以下调利率以提振正在放缓的经济增长。

  “不能否认减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经济下行过快,央行可以考虑减息,让银行部门‘反哺’企业部门,毕竟目前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处于历史高位,投入资本回报率较差,企业部门债务被动上升的趋势明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从投放时间窗口来看,目前受去杠杆导向的约束,央行短期内下调利率的概率比较小。”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俞樵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物价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性特征,即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幅度的下降。“受到今年全国大面积高温干旱的影响,粮食价格攀升;同时在全球产能过剩、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幅度有所下降,这就造成了物价变化的结构性特点。”

  中国CPI

  绕不开的“房价之困”

  俞樵指出,中国CPI指标有一定误差,CPI统计的是居民消费价格,但是和百姓关系密切的房价并没有列入其中;而中国“居者有其屋”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百姓买第一套住房属于周期较长的消费行为,所以CPI不能完全反映居民消费状况。相对于食品价格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房价的上涨让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承压更重。“毕竟食品价格上涨5%和房价上涨5%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俞樵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主要有三个趋势预期:第一,经济放缓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央行将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第二,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通过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地方政府发行债务等主要手段来稳定经济增长;第三,严格控制以投资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控制经济总量并容忍一定程度的经济减速。“从实际情况来看,扩张型货币政策和收缩型货币政策都不可取,最有可能是保持稳健不变。”

  影子银行强劲

  倒逼价格工具地位上升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经济放缓趋势有所减弱。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中国7月份出口同比增长5.1%,相比6月份3.1%的同比下降有强劲反弹,进口同比增长10.9%,远高于6月份0.7%的同比下降。进出口双双反弹,进口增长尤其强劲,充分显示了提振内需空间的广阔。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目前宏观政策总体上保持稳定,主要通过结构型工具进行针对性调控。由于影子银行体系在近五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货币政策调节市场的流动性,必须在控制信贷规模、调节基础货币之外,更多地运用价格工具。

  专家表示,从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来看,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货币工具具有“大水漫灌”特征,对于多样化融资渠道调控的精准程度略显不足,而利率等价格手段可以直接作用到任何一种融资工具上,因此重要性越发凸显。

  从西方货币政策演变的过程来看,随着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单纯施加数量型工具的效果显得越来越不尽人意,金融调控需要更多地转到价格型工具上来。

  “价格工具是市场化的工具,但政府经济部门对于价格的敏感性较低,所以价格工具主动调控的能力较差。” 刘煜辉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货币政策短期内仍将以数量型工具为主,价格型工具为辅。在贷款方向上进行约束,保证资金向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倾斜,并进行结构性调控。”

  而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日前在《存贷比上限监管的改进》一文中表示,中国的货币数量控制手段必须尽早让位于价格手段。贷款限额、窗口指导、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等数量型工具是中国货币政策的最主要工具。这些工具控制的都是“信贷”数量,而非“货币”数量。“信贷”数量与“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正日益弱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中国只应该存在利率这一种主导性的货币控制手段。

  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工具应当双管齐下,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既定目标。

  四大金融高官论金融改革与创新

  今年5月24日,《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中涉及金融体制改革的共有三条内容: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业务规则体系,扩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推进制定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经营失败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形成有效的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机制。加快和规范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和面向小微企业、“三农”的中小金融机构。

  随后,“一行三会”负责人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对本部门的改革提出了构想。

  肖钢:稳步推进改革创新

  “证监会作为证券期货监管部门,直面市场,直面社会,直面亿万人民群众,必须贯彻群众路线,提高决策科学性。”证监会主席肖钢在7月9日指出,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业改革开放以及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取向,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优化壮大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扩大新三板,改革发行、定价、并购重组等方面制度。

  肖钢在最新公布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2012年)》上发表主席致辞时强调,在新的阶段,中国证监会将立足于对中国资本市场及其内外部环境的深刻认识,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稳步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市场结构和功能,加强法制建设,提升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民生的改善。

  周小川:支持金融创新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3陆家嘴论坛”上指出,要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跨境交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逐步提高。支持中外资跨国公司开展跨境人民币管理业务,推动人民币进入跨国企业的资产组合。启动跨境人民币贸易再融资市场,推动人民币贸易融资规模的扩张。支持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双向开放。积极研究准备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的试点(QDII2)和合格私募人民币基金境外证券投资业务(RQDLP)。支持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基础设施建设。

  他强调,央行将积极推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发展,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支持金融创新,形成交易方式多样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交易产品日趋丰富、市场监管透明有效的金融市场体系。结合经济金融改革进展和国内外环境,积极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有弹性的制度安排,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各项具体开放措施在时间安排上也会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我国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改革基础条件的变化择机实施,成熟一项,推动一项。

  尚福林:贷款向消费升级倾斜

  7月31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下半年,全国银行业系统要突出抓好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使用效率,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尚福林强调,盘活的存量和今年的增量贷款,要向重点在建续建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新兴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等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有重大影响和示范引导作用的行业倾斜;向化解过剩产能倾斜;向小微企业倾斜。制定信贷资产证券化与支持(服务)小微企业挂钩的具体办法;向“三农”倾斜。研究出台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试点方案和“三农”专项金融债试发方案;向消费升级倾斜。

  项俊波:抓好保险业创新发展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2013陆家嘴论坛”上指出,要推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再造体制机制优势,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保险市场。建立市场化的资金运营机制,拓宽渠道,提高投资能力,使保险资金在支持国家建设的同时,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8月5日,项俊波提出,要抓好保险业创新发展,全力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按照要求,更好地发挥保险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国内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加大责任保险发展力度;大力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稳定居民未来支出预期,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加大服务小微企业工作力度,继续推进保险产品服务创新,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客户风险保障需求。(闻 达)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韩央行加大中小企业春节资金投放力度

2013-02-06 10:33
991

央行宏调 中小企业贷款难

2011-07-27 11:16
455

央行:健全中小企业多层次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2010-07-19 14:09
965

央行筹划中小企业可转债工具 打通融资渠道

2010-01-12 11:45
706

央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

2009-12-18 11:58
1189

央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 助中小企业融资

2009-12-17 14:23
71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