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十大上市银行 中金报告把脉信贷冲动
天量信贷投向何处?惊人增幅能否持续?带动经济效应如何?种种悬念至今隐匿于1.62万亿元之中。而一份涵盖10家上市银行上月信贷投向、结构、增速和全年展望的券商调研报告,窥探这一天文数字背后的种种悬念。
这份出自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报告显示,几乎所有被调研银行均指出,上月新增贷款数据不可持续,预计四大银行本月前十天新增贷款约200亿元;预计银行业本月新增贷款可能为3000亿~4000亿元,大大低于上月;随着项目贷款按项目进度发放,预计新增贷款结构将出现变化,票据融资占比将有所下降。
共识“安全第一”
“现在实体经济下滑,银行风险偏好下降。这种情况下,资金主要投向还是大企业,跟‘安全’有关的(资金)就会往那里走,包括银行票据直接贴现,肯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一位监管部门人士判断称。
这一判断得到上述报告的印证。报告称,“以量补价”是目前银行的普遍策略,银行也认识到要在保证资产质量稳定的前提下扩大规模,资产质量被置于首要位置。
4万亿元投资带动的项目是银行争抢的“香饽饽”,但银行对这些项目也有所选择。报告称,银行对于政府项目的选择标准一般包括:有自偿性现金流;公益性项目需有充足财政还款保障,确保具体的第二还款来源;理想状态下可设立偿债基金账户,监控项目现金流。
调研中,某股份制银行提出,对基建项目贷款有所选择,需要银行更多甄别,仍需仔细考察研究项目偿付现金流状况。另一家股份制银行认为,对于此类项目要明确安排还款来源,地方政府财政实力较强且不主要依靠批地收入。
资金投向接近
从贷款投向的行业看,报告显示各银行较为接近,主要为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及政府介入项目,房地产开发类项目被不少银行列为审慎介入领域。
某股份制银行将客户划分为优先支持类、适度支持类、谨慎支持类和限制类。列入优先支持类的主要是非周期性行业,如电力、烟草和航天技术等;家电、通讯设备、汽车、餐饮、化工和有色等行业被列为谨慎支持类,银行策略是在注意风险前提下审慎挑选优质客户;列入限制类的为房地产、出口加工、化纤、审批手续不全项目及不符合环保要求、“两高一资”行业。
在风险偏好降低的情况下,大银行“傍”大户现象有增无减。报告显示,某大型银行一季度贷款项目为积累较久的大项目,上月贷款约70%投向大客户;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投放比例接近70%,其次为中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省份。
信贷投放前移
报告显示,上月1.62万亿元新增贷款由多方面因素导致,大部分银行预计二三月份新增贷款将大幅下降。
“自去年11月以来信贷快速增长主要反映了信贷额度控制放松后积压项目的释放、部分与4万亿投资相关的项目贷款及流动性充裕环境下票据贴现的反弹。”报告显示,目前银行项目储备充足,四五家银行的已审批未投放贷款已超出年度放贷计划。
对于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部分银行态度较为乐观。某大型银行表示,上月有储备项目的投放,很多项目未到用款之时,未来将持续提款,近一两年的项目贷款需求毋庸置疑。受项目带动,各相关行业经营情况有所好转,钢铁、材料和煤炭等均出现回暖迹象,进而推动贷款需求,由此判断信贷规模高增长可持续。一家城市商业银行表示,项目储备较为充分,授信额度数倍于去年新增贷款,对完成年度新增贷款目标较有信心。
不过,也有银行看法悲观,明确表示上月信贷投放偏快而不可持续。甚至有银行表示,信贷投放高峰仅在上半年。
“因为今年利差收紧,要在年初提早发放贷款、提早受益,保证全年指标的完成。”广东一家银行的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
超额供给难续
在上述监管部门人士看来,上月信贷投放明显出现“超额供给”。“短期内由于降息、下调准备金率,加上1年期央票停发,银行资金运用压力很大,所以银行供给面压力很大。而信贷可不可持续最终还是取决于需求的复苏。”
这位人士分析,GDP(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速不大可能以一个季度2~3个百分点的环比增速上行。短期由于投资增加,可能有一部分需求逐渐释放,因此信贷高增态势可能尚可维持数月,但不大可能延续上月的异常高增,也不会明显放慢。
可能制约信贷扩张的因素还包括银行资本金不足。随着信贷快速扩张,补充资本金摆上银行议事日程甚至迫在眉睫。已有多家上市银行宣布即将或已发行次级债。上述报告显示,某股份制银行表示会考虑以各种方式补充资本,私募形式的股本融资也在考虑之中,债券融资方面则希望发行更多次级债和资本混合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