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流失万亿!中国金融体系根本性问题犹存
“四大行流失万亿”:从权威渠道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仅1960亿元,较之前一周负增长260亿元近日,一则四大行流失万亿的消息引起了国人的关注。
“四大行流失万亿”:从权威渠道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仅1960亿元,较之前一周负增长260亿元近日,一则四大行流失万亿的消息引起了国人的关注。日前专业人员统计,截至6月29日,工建中农四大国有银行6月新增贷款不足1900亿元,四大行流失万亿,令市场情绪一片低落。有分析称:这意味着中国金融体系的激励结构存在某种根本性问题。
四大行流失万亿 中国金融体系根本性问题犹存
四大行流失万亿 新增贷款仅1960亿
即便考虑到商业银行信贷月末冲刺的惯性,四大行7月信贷增长数字亦不容乐观,数据显示,四大行7月首周新增信贷投放就达1680亿元。
信贷收缩背后,则是存款季节性大流失。继月初存款大规模流失万亿元之后,进入第四周,四大行存款增长仍然乏力,单周增加仅600亿。截至7月28日,四大行存款负增长9500亿元。
7月份银行体系存款负增长是多重因素叠加的效果,包括国企分红和季初缴税叠加等因素。
“6月流动性危机导致部分分红延后,分红叠加二季度财政汇算清缴,财政缴款量加大,存款压力导致月末流动性压力回升,预计月底后流动性压力才能所缓解。”申银万国分析师倪军告诉记者。
7月流动性也难言乐观。一方面将面临4000亿以上的财政存款净上缴,即便考虑准备金2500亿退款,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依然偏紧。另一方面,最新公布的6月份净出口数据大大低于预期,人民币升值预期亦随之回落,外汇占款投放的货币力度也将大幅减缓。
7月30日,央行重启170亿逆回购,此时正值流动性紧张时点。实际上,6月底“钱荒”横扫银行间市场时,央行亦采取非公开方式定向投放流动性,规模大约3000亿,这部分资金将于7月底收回。
在存款大规模流失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受到存贷比制约,相当乏力。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地方商业银行人士也表示,存款之外,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依旧疲软也是关键因素,这与6月初商业银行受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鼓舞,大干快上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此前,以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为代表的市场人士预计在恢复性增长的带动下,7月信贷可能新增9000亿,较往年同期多增。
7月第四周四大行贷款负增长或许跌破这一预期。若按照四大行新增贷款占整体新增贷款30%-40%的区间预测,7月份新增贷款在6000亿左右。
正如朱海斌所言,下半年信贷增速和社会融资活动将趋向正常化,从一季度相当宽松的情况慢慢退回到中性状态。摩根大通预计今年国内新增贷款增速为14.5%,新增贷款规模约9万多亿,社会融资规模全年大概18万亿。
中国金融体系根本性问题犹存
至少在某种意义上,存款流失的原因甚至比资本外逃更糟糕。每到季度末,银行总是采用各种策略来粉饰账面存款数额,以满足贷存比率及其他要求。举例来说,这些金融机构经常在季度末举债,然后将所得款项记录为存款。这种借助高超会计手法的把戏,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银行的报表总是在报告期末显示大量现金头寸,但依然没钱放贷(正如上个月发生的那一幕)。
另一个满足监管要求的技巧与回报率高得离谱、现已臭名昭著的理财产品有关。银行会设法确保这些产品在季度末到期,这样它们就可以将由此获得的现金记作存款。新季度开始时,银行为这些理财产品续期,整个过程又重新开始。正如美奇金(北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J Capital Research)的杨思安(Anne Stevenson-Yang)所指出的那样,这一次“有人想在6月30日查岗。”因此,我们发现大量银行存款在本月第一个星期突然流失,因为现金再次涌入不稳定的理财产品。
这些把戏和其他在季度末使用的策略主要产生了两个后果。其一,银行显然没有安全运营所需的存款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它们无力阻止这类资金游戏。要是真的下决心打压,它们恐怕得被迫关闭中国大大小小的银行,而这是它们绝对不能做的事情。因此,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它们将这些消息泄露给了《上海证券报》。
其二,为了维系这些银行的生存,资金的此种迂回流动很可能还将延续一段时间。事实上,数十年来,银行一直在使用这些技术,以及大量复杂得多的其他技术。然而,中国银行知道它们必须在短期内筹集资金,以维持资本充足比率。数库财务咨询有限公司(ChinaScope Financial)预计,未来两年中,中国银行在这方面的资金需求大约在5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
中国第六大银行(按照资产规模计算)招商银行上周二表示,该银行将发行30.7亿股A 股,其他金融机构也打算仿而效之。但目前还不清楚的是,投资者是否还愿意像过去那样投入资金。一如市场的预期,这项公告刚一宣示,招行在沪港两市的股价就应声下跌,几只规模较小的银行股也受到牵连。由于漫长的IPO停滞期,不利的市场条件,再加上银行业持续不断的负面新闻,今年恐怕没有新的银行股上市发行了。
与此同时,银行体系将不得不吸引新存款。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国务院在提高存款利率方面并不具备很大的灵活性,目前的情势也不允许它彻底取消存款利率上限。
银行利率低意味着颇具风险的理财产品将继续吞食更多资金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幕已经发生了。惠誉国际评级公司(Fitch Ratings)上周四发布报告称,在今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市场基金大约流失了“45%”的资产,机构投资者基金遭受的损失尤为严重:损失“近 50%”。大约25%的基金损失了“超过一半的资产基础”。造成的结果就是,面向零售市场的基金现在拥有的资产已经超过机构基金。
对于银行来说,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的下降是个坏消息
货币市场基金通常会将部分资产存入银行。所以,这些基金被大量赎回将对银行形成冲击,因为它们必须提取存款来支付打算逃离的投资者。惠誉国际表示,一些赎回是出于技术原因(比如投资者担心未来撤回资金时将受到限制),部分撤回资金将直接流入银行,但另一个更说得通的解释是,赎回的资金正在追逐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
当然,货币市场基金是中国最安全的投资产品之一,因为它们的资产大多投资在类似政府债券和央行票据这类短期金融工具上面。换句话说,第二季度出现的大规模赎回现象告诉我们,中国投资者有很强的理由放弃这个国家中最审慎的投资品,转而追逐最具风险性的产品。
这至少意味着,中国金融体系的激励结构存在某种根本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