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跳出“硬著陸”思維
新華網北京7月8日電(記者 李雲路 李鯤)巴克萊銀行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可能在未來三年經歷暫時性硬著陸,季度增長率可能會跌至3%。張立群建議,要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實現經濟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國還必須採取一些短期措施防止經濟下滑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
新華網北京7月8日電(記者 李雲路 李鯤)巴克萊銀行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可能在未來三年經歷暫時性硬著陸,季度增長率可能會跌至3%。此報告一出,輿論嘩然。此間接受採訪的經濟學者表示,跌至3%的說法並不成立,中國經濟平穩運行格局未變,硬著陸可能性很小。
“1-5月中國投資增長20.4%,4-5月消費增長12.9%,市場需求總體在上升,沒有發生硬著陸的土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一般而言,所謂經濟硬著陸,是指實行的政策過緊,導致失業增加,經濟下滑速度過快的現象。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關於硬著陸從來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指標,它是個相對概念,不同經濟體應有不同標准。“就目前中國經濟狀況而言,隻要增速不低於7%,就業就不會受到特別大的影響。”他說。
“中國經濟一季度增速為7.7%,二季度肯定也在7%以上,要使全年跌破7%,下半年的增速就要降到6.5%以下,這是不可能的。”連平表示,中國經濟不存在急劇下降的動力,因而不會出現所謂的硬著陸。
此間接受採訪的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仍具有充足的內生增長動力。
動力之一,中國消費群體龐大,工資增速總體上超過GDP增速,再加上社保體系的不斷完善,消費能力完全可以保証。動力之二,雖然中國的投資近幾年大幅增長,但人均投資余額很低,這表明中國投資仍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動力之三,由於基礎設施尚不完備,中國在制造業、服務業、文化產業等方面都有很強的增長潛力。 對於一直處在低位的進出口增幅,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雖然世界貿易摩擦在增加,但歐美經濟正在恢復,市場需求正在上升,預計明年美國GDP增速會達到3%-4%,這些都有利於中國出口的穩步回升。
其實,預測或憂心中國經濟“硬著陸”的聲音與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一直“形影相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政府出台了一攬子計劃刺激經濟,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如今,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方針不動搖的前提下,中國經濟正在努力“跳出”舊的增長模式,增速放緩有利於經濟結構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這已是中國社會從官方到民間的普遍共識。
“今年中央政府沒有增加投資拉動經濟的跡象,而是採取了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以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措施,去除經濟增長中的泡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丁元竹說。
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結構性改革為特點──巴克萊銀行這樣概括中國新一屆政府的經濟政策。
張立群指出,在這一政策框架內,中國已經開始從四方面著手開拓經濟增長空間。
首先,加快啟動高品質的城鎮化,完善配套設施,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其次,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提高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第三,規范破產制度,關閉沒有效益的企業,實現優勝劣汰﹔第四,加快服務業發展擴大就業,同時以社會政策托底,為下崗職工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
張立群建議,要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實現經濟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國還必須採取一些短期措施防止經濟下滑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
比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更多的投入,保証重大建設項目按期完工,使房地產銷售保持平穩,使百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穩定人民幣匯率、保証出口等。
“硬著陸仍屬於80年前凱恩斯經濟學的范疇。隨著舊產業革命的結束,市場運行模式正在發生轉變,中國應該跳出‘硬著陸風險’的思維限制,站在更高的視角看待經濟的合理放緩,沿著新的增長路徑走下去。”丁元竹說。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