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加工企业转身向“内” 市场障碍尚待破除
上千家加工贸易企业携十万商品进军内销市场的大战在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精彩上演。流通渠道费用居高、对内销市场的研究开发力度不足、生产与销售对接路径狭隘等长期困扰外贸企业开拓内销市场的障碍仍有待破除。而国内流通渠道费用居高则是加工贸易企业转内销过程中反映最突出和集中的问题。
上千家加工贸易企业携十万商品进军内销市场的大战在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精彩上演。我国惟一直接服务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家级博览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加博会”)在这里举行。在为期4天的展会中,记者走访众多外贸转内销的企业,感受到许多转身内销市场的外贸企业已由当初的茫然失措到今天的自信收获。然而流通渠道费用居高、对内销市场的研究开发力度不足、生产与销售对接路径狭隘等长期困扰外贸企业开拓内销市场的障碍仍有待破除。
上千企业同台
各显神通争抢内需市场大蛋糕
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业坡亲自开着自主研发的电动代步车“抢”到了加博会最显眼的黄金位。“我们生产的电动代步车一直在欧美市场上旺销,但没敢进入内销市场。近年来,随着国内老龄社会的到来,公司电动车内销的年销售额就直蹿到2亿元。未来几年里,我们计划年销售额实现十几倍的增长。”张业坡称。
记者走进东莞现代国际展览中心的加博会展馆,76000平方米的规模,超过10万个琳琅满目的各类消费品。一些流通企业的采购商也对转身内销的外贸企业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全国逾5000家采购商、上万名专业买手到会,不仅沃尔玛、家乐福、特易购等国际采购巨头纷纷到场,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21家大型商贸流通商协会也组团采购,除了传统采购商外,今年还新添了一支电商组成的采购生力军,阿里巴巴、e-bay等世界知名电子商务企业都在采购区设置了展位。
同为中国制造
从国外走向国内为何走得艰难?
一个电脑主机,只有巴掌大小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小仪器,套在酒瓶上便可轻松地开启瓶盖;一块布料,按照说明书便可自己安装窗帘……在加博会上,各种新、奇、特的商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些产品都是在海外市场的畅销货,但却迟迟难以在国内市场上市。
黑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远志站在采购方的角度进行了诠释。他认为,内销和外贸的交易手段有一些不同。国内市场一些采购商是小企业,订单零散。而国外客商却是一签就一个大单。加工贸易企业要转内销市场,在商品的设计、价格等方面要根据国内市场进行更好的调整细化。
而国内流通渠道费用居高则是加工贸易企业转内销过程中反映最突出和集中的问题。大麦客商贸有限公司在东莞、黑龙江等地自建了外贸企业转内销的营销渠道,其发展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企业“零收费”进场,不收取任何费。经理王欢欢则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企业要进驻商场销售,手续繁杂、税费繁多,要交进场费、上架费等高达40多种的费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难以消化的沉重负担。目前大多数流通企业不是靠商品差价赚取利润,而是靠赚取一些通道费用来维持运作。这无疑成为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内销始终难以逾越的坎。
中国海量市场
占领市场主动权期待排除障碍
近年来,当外需市场出现疲软动荡,中国内销市场却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由外转内”也成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选择路径。
许多业内专家则认为,当前国家等社会各层面积极支持外贸企业进军内销市场,不仅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而且对改变流通企业现状也会起着倒逼作用。专家们认为,流通企业应加强自身改造,不能把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收取不合理的进场费上,要通过谋求差异化经营等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从而构建合理良性的需供关系。
一些业内专家则在加工贸易与流通企业之间建立良好供需关系上提出建言。李远志建议,“流通连锁企业未来应进行差异化经营,要创建自有品牌,而加工贸易企业有制造经验和基础,两者携手做自有品牌,国内内贸企业占有终端优势,触角伸到消费者了,消费者对商品的反应,可以直接反馈到生产厂家。厂家也可以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两头都救活,既扩大内需,也促进了转型升级。(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