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被任命为中投董事长
近日消息人士称丁学东可能被任命为中投公司董事长。丁学东在财政部任职多年,2006年11月任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2008年3月升任副部长,分管农业司、企业司、监督检查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等。
近日消息人士称丁学东可能被任命为中投公司董事长。丁学东目前是国务院副秘书长,此前曾担任财政部副部长。自今年3月以来,中国惟一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董事长至今无人接替。
现年53岁的丁学东是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中最年轻的一位。丁学东1960年2月出生,江苏武进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财政学专业毕业,经济学博士。
丁学东在财政部任职多年,2006年11月任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2008年3月升任副部长,分管农业司、企业司、监督检查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等。
丁的仕途颇为顺利,34岁即任司长之职;46岁成为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48岁成为财政部副部长;50岁时又成为国务院现任最年轻的副秘书长。目前,丁学东也是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唯一的60后。
在前任董事长楼继伟出任财政部长后,中投董事长无人接任。“符合条件的不想接手,想接手的不符合条件。”一时间中投掌门人选的困局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
在丁学东之前,中投掌舵人的传闻已经出现多个版本。此前盛传,现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的屠光绍是可能性最大的人选,而他的竞争者包括央行副行长兼外管局局长易纲、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以及中投公司现任副董事长高西庆、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中投的职责是实现国家外汇资金的保值增值,说白了,就是要赚钱。否则就是失职。”中投副董事长高西庆在今年“两会”后表示,“中投从一开始设定的方向便是要做一个财务投资者,做以盈利为目的的长期投资者,没有所谓的战略性目标。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纯粹的资产管理的市场,根据人家的规则、方式和理念赚钱”。
高西庆此前也表示,“虽然我们有一些投资失利的案例,比如对黑石和摩根士丹利的投资,但实际上,我们整体的投资是超过了董事会设定的基准,而且在与这两个公司打交道中,我们赢得了很多东西”。
大多数人都知道,中投此前在海外的直接投资记录不佳。30亿美元收购黑石股份和58亿美元收购摩根士丹利可转换债券,两次交易均损失惨重。根据此前的中投年报,其成立以来的累计年化收益率仅为3.8%。而新加坡主权投资基金淡马锡2011年和2012年的投资收益率则分别为16.1%和12.2%。
中投截至目前仅公布了截至2011年的财务报告,这也是其第四份年报,2011年中投境外投资组合全年收益率为-4.3%,为四年来的最差业绩,其营业成本约是2010年的两倍。从2007年到2011年底,中投海外投资年度累计回报率为3.8%,该基金还没有发表2012年的详细业绩,但高西庆此前表示去年回报率为10.6%,这一表现好于普通对冲基金,但不如标准普尔500指数。
2007年,中投公司成立之时,财政部发行了一笔1.5万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以此向央行购买了等值的外汇储备,约2000亿美元,作为中投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这一特别国债的票面利息约为4.3%-4.5%。也就是说,中投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当时,搭伙参与组建中投的楼继伟、高西庆、金立群等人发现,每个工作日,中投公司必须有3亿元人民币的盈利,才够覆盖成本开支以及对投资回报的要求。
从中投公司诞生那一天起,就决定了中投公司并不是一家简单的国有企业。一位接近中投公司的人士表示,在中投公司过去多年的海外投资经历中,最苦恼的事情不是找不到好的投资标的,而是对方不卖给中投公司。很多国外公司没有把中投公司当做一个企业,而是当做中国的一个政府部门。来自意识形态的责难,给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带来了很大麻烦。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投公司总是试图去政府化。中投公司实际上有两个主要的子公司,一家是中央汇金公司、一家是中投国际公司。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项目由中投国际来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中投公司更希望别人用中投国际来称呼他们,因为中投国际的企业性质更加显著。
政府身份构成的障碍只是相对而言,有些时候,政府身份也会成为中投公司的通行证,如何权衡需要中投公司自己来拿捏。(腾讯财经 张贾龙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