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机遇与挑战并存

潘锡堂 | 2013-06-27 16:13 542

  两岸签署服务贸易协议,不满行政部门未善尽沟通之责的台湾“立法院”朝野党团,火速协商决定在“立法院”实质审查,扬言不轻易

  两岸签署服务贸易协议,不满行政部门未善尽沟通之责的台湾“立法院”朝野党团,火速协商决定在“立法院”实质审查,扬言不轻易让协议生效。其实,此次服贸协议的签署,以自由贸易角度看,台弯虽有产业受到冲击,但获得更大利多。

  两岸之间要维持“共荣双赢”的局面并不容易,双方须将人民利益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不宜只重视战术面,更须观照到战略面。所谓“战略考量”,其一是如马英九所强调,这五年来两岸和平互利的交流,为东亚与世界树立了一个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正面范例,此成果必须珍惜,也一定要延续;其二就台湾而言,服贸协议是ECFA后续非常重要的经济性协议,不但体现马当局因应全球贸易变局、自由化的准备与决心,签署后对台湾与其他贸易伙伴洽签双边与多边经济合作协议,均可发挥相当正面的作用。

  至于“战术考量”则指服贸协议的内涵,外界固然可从不同角度各自解读,有人以台湾内需型服务业将遭受负面冲击而反对,少数业者也基于自身利益加以附和,不过相关论述乍听似乎有理,却禁不起深入的理性思辨。

  由于市场开放首度扩及服务业,台湾本地业者面临直接竞争,为此感到焦虑不安自是难免。其实,贸易是双向的,既然准许大陆业者来台,也意味着台湾业者可以跨海攻城略地;最后得失如何,完全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布局与竞争力。

  尤有进者,台湾服务业就此面临一波被迫快速升级的压力,毕竟服务业是一个样态相当多元的产业,激烈竞争的同时,意味着各种成功的可能。

  要言之,反对者最大的盲点,是未能从全球化来思考台湾经济的前景,只是一味想保护内需型产业,对出口型产业的需求完全略而不谈。当前台湾经济很“闷”,主因是台湾产品不够全球化、竞争力不足,开放脚步不够快。何况台湾经济以出口为导向,若只想保护内需型产业,对台湾这样缺乏天然资源且内需市场甚小的经济体,不仅出口产业会急速衰退,内需产业必然也会“短多长空”难以支撑。

  总之,尽管此次服贸协议的签署,行政部门在产业影响评估及跨部门协调上,确有一些沟通不足之处,但若要把此次协商贴上“丧权辱台”、“黑箱作业”的标签,恐怕也是言过其实。至少,我们看到不少企业都在摩拳擦掌,筹谋登陆策略。毕竟马当局所能打开的只是一扇机会之窗,最后能否成功,只能靠业者自己去创造与追求。(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台湾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 潘锡堂)

0
标签: 台湾 立法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