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陷“钱荒” 央行要求银行保证正常支付结算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通知中还特别提到,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央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从“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到“控制流动性风险”,再到“激活货币信贷存量”,将通知中的三个关键词串联起来,央行对于“钱荒”给出的表态已非常明确。
银行陷入了“钱荒”,半年期的理财产品又即将到期,银行的支付和结算会不会受到影响?近日部分银行发生的“系统故障”和“钱荒”有没有关系?这些萦绕在投资者和储户心中的疑问,昨日得到了明确回应。央行昨日发布《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要求商业银行保证正常支付结算。
“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但由于金融市场变化因素较多,且临近半年末重要时点,客观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央行在通知中首先“定调”,明确流动性依然处于合理水平。同时表示,各金融机构要继续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继续强化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环境稳定。
“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做好半年末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央行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针对税收集中入库和法定准备金缴存等多种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提前安排足够头寸,保持充足的备付率水平,保证正常支付结算。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通知中还特别提到,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央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偏偏就在昨日上午,中国银行的一项业务办理“卡壳”了。
昨日上午10时左右,不少市民开始陆续收到中行发来的短信:“因中行银行端故障,客户无法通过中行进行银期转账,请通过中行网银、柜台或使用其他银行银期系统进行转账,待中行系统恢复后将及时通知您。”
记者随即致电中行,客服人员表示,银期转账服务已全面暂停,网银、柜台均不能办理,现在已向后台系统反应,恢复时间尚未得知。昨日中午12时左右,中行客服人员表示部分用户的网银办理已经恢复。
直至昨晚19时13分,中行才就此事发表致歉声明:“6月24日上午,我行银期转账前置系统出现短时交易缓慢,影响个别客户银期转账交易。经紧急处置,系统随即恢复正常。对由此给客户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这是一份似曾相识的声明。因为就在短短24小时之前,工行也因前日系统瘫痪一小时,各类业务都无法正常办理,发出声明,措辞同样也是“深表歉意”。
虽然两大银行故障发生的时间与“钱荒”巧合,但银行方面均表示,发生故障的原因仅是系统问题,与“钱荒”并无关系。
央行开方:
激活货币存量支持实体经济
早在一个月前,货币市场流动性就开始趋紧,进入6月份资金面继续恶化。所谓的“钱荒”正是由此而生。
近年来,中国经济始终处于一种流动性充裕的状态下。然而,宏观数据中M2与GDP的比值却在不断地扩大,到今年一季度,M2与GDP的比值已近200%。这意味着货币投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正在不断减弱,也反映出大量的社会融资其实并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
在经济学家看来,导致目前金融业短暂性“钱荒”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随着美国经济的回稳复苏,美联储称量化宽松政策将逐渐退出,使得资金外流的速度开始加快。与此同时,中国金融系统内部杠杆率不断放大,大量资金在金融机构的操作之下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取利差,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取利润,大行其道的“影子银行”也使风险不断积聚。
“钱荒”来袭,眼巴巴盼着央行降息、降准注入流动性的银行大腕们,再一次迎来失望。央行昨日发文明确“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调整资产结构、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或许会带来阵痛,却已是摆在银行面前一条不得不走的路。
至于银行在“钱荒”面前应该如何应对,央行也指出了明确方向。
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按宏观审慎要求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充分估计同业存款波动幅度,有效控制期限错配风险。
此外,央行要求各金融机构要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从“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到“控制流动性风险”,再到“激活货币信贷存量”,将通知中的三个关键词串联起来,央行对于“钱荒”给出的表态已非常明确。
专家访谈:
提高利率不能解决当下问题
针对近期中国金融界所关注的银行“钱荒”话题,昨日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威廉·布特(Willem Buiter)等专家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中国需通过结构性改革方案解决资金流动难以拉动实体经济、经济杠杆化过高等问题,在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直接取得平衡。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中国资金市场突然紧张首先是由于理财产品政策的收紧,很多银行的资产不能用自己的资金池来维持。其次,外管局对热钱流入采取紧缩政策,流入资金的减少,加上国内需要更多的人民币购买外汇,导致对国内资金市场短期需求的增加。另外,存款准备金率、季度末存贷款利率、对央行政策预期等因素,都导致银行资金短期的挤压。
威廉·布特认为,仅靠提高利率控制资金流动,不能解决当下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
“政府应当通过逐步引导市场来实现金融市场的正常化。”沈明高表示,中国金融市场投机行为太多,杠杆率太高,导致流动资金难以有效拉动实体经济。应使杠杆率、投机率有所下降,规范金融市场,从而缓解市场资金紧张的状况。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微博)认为,中国经济最大问题是大量货币没有击中靶心,而是流向泡沫、过剩等领域。因此,未来的货币政策仍需稳健,而不可简单地言紧言松,但对稳健的坚守必须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改革相结合,否则后果堪忧。
市场动态:
逆回购成资金避风港
股市暴跌、金价跳水,不少投资者犯了难:钱往哪儿投?但与此同时,近期交易所逆回购收益率却悄悄上扬,“国债逆回购”的概念突然变得红火。
所谓逆回购,即以约定利率出借资金给其他机构,并在约定时间获得本息的交易行为。通俗地说就是把自己的钱按市场利率借给别人,借1天就是1天逆回购,借7天就是7天逆回购。借款者以国债或者企业债为抵押物。目前,个人可通过两个交易所做逆回购,其中上海市场是国债逆回购,深圳市场是企业债逆回购。上交所资金门槛为10万元,深交所为1000元。
近日,交易所1天期逆回购收益率一度高企至23%以上。事实上,由于近期资金面紧张,端午节之后逆回购便持续维持高位。上交所1天期、2天期、3天期、7天期、14天期逆回购品种年化收益率均在6%以上。
1天期30%的逆回购年化利率意味着,投资者以30%的年化收益率将资金借给其他投资者,200万元资金一天可赚取超过1600元。但是,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国债逆回购的报价高低主要和市场中资金流动性有关,个人投资者参与逆回购主要是在暂时闲置的资金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时运用。而且逆回购涨幅跌幅很大,投资同样需要谨慎。
东方IC供图
关注银行“钱荒”·股市
两市暴跌沪综指重回“1”时代
三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惊呆股民
本报讯(记者 窦红梅)虽然近期利空因素不断积累,但市场的巨幅暴跌还是令投资者目瞪口呆。昨天,单边下行的股指将无数股民的心拖向深渊。截至收盘,沪指报1963.23点,重回“1”时代,跌幅为5.30%,成交879.7亿元,创三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深成指报7588.52点,跌幅达6.73%,成交915.9亿元。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股灾?”昨天,两市近200只个股跌停,400多只个股跌幅超过9%,1699只个股跌幅超过5%,投资者们“逃命”不及,绝望追问。其实,不仅是股民看不懂,很多专业机构分析师,面对这样的市场表现也非常迷惑。
市场上各家机构观点很多,比较混乱,但有一点似乎是基本共识,就是短期的流动性危机没有结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好买财富CEO杨文斌分析,近期市场资金面极度紧张,整个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一场空前绝后的“钱荒”,是政府正在主动地、提早地降低杠杆,释放风险,让资金回归实业。
财政存款上缴、所得税缴款等需求高峰来临、理财产品大规模到期、外汇存款增量大降……进入6月,各种因素叠加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持续收紧,金融市场资金链接连告急。经历了疯狂的6月20日之后,银行间同业隔夜拆放利率停止了疯长态势,但是资金面紧张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扭转,资金利率依然处于绝对的历史高位水平。在宏观经济疲弱、紧张的货币市场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市场还不具备大幅反弹的基础。
IPO重启始终是高悬在市场上方的利剑。昨天,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微博)表示,市场不接受IPO伪市场化,带病重启。监管层要针对市场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提振信心,“只要有信心,指数就能迅速抬头”。
多家机构表示,经济基本面连续低于预期,使得市场对经济的担忧进一步加重。另一方面,美联储逐步退出QE(量化宽松),使全球市场普跌,资金加速流出新兴市场,抽血作用明显,这将长期改变资金的供求关系,此外,希腊政坛动荡令投资者对欧债危机的前景忧心再起。这些,都是对股市不利的因素。杨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