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快评:经济“升级”须耐住考验

刘丽娜 傅云威 | 2013-06-25 11:34 422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刘丽娜 傅云威)近日,传闻中国银行业“钱荒”被一些人解读为“中国式金融危机”预演,加上二季度以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刘丽娜 傅云威)近日,传闻中国银行业“钱荒”被一些人解读为“中国式金融危机”预演,加上二季度以来经济数据不够令人振奋,国际上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再起。不过,理性的观察者相信,中国已经走上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道路,只是走这条路势必要经历各种考验。

  悲观论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内忧外患。内视之,前几年刺激经济政策的积极效果渐消,而后遗症渐显,地方债与影子银行问题进一步累积,改革面临阻力重重。外观之,引爆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美国开始调整风向,美联储近日明确释放逐步收紧流动性信号,持续五年多的“货币盛宴”将在预期中淡出,前些年在新兴市场泛滥的美元可能回流美国。

  波澜起伏的经济现实考验着决策者调控经济的能力与决心。早在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中国经济需要“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分析人士认为,“挤水分”应当包括使前期被财政和货币刺激水分泡大的经济回归常态。经济增长需要新的动力,但这种动力应当是来自经济肌体的内生动力,而非外部刺激下的虚假繁荣。

  经济波澜考验金融界的实力与勇气。金融是经济晴雨表。有人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市场习惯了大宽松,银行业已经患上“央行依赖症”,一些商业银行想当然以为中央银行慷慨解囊会无限期。面对近日中国银行业闹出的所谓流动性紧张,人民银行按兵不动。事实上,中国广义货币位居世界第一,银行业整体稳健,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处于高位,监管审慎有力。央行与市场的博弈更多是在提醒,面对国际经济风云,中国银行业要反思,要调整,要改革。

  经济波澜还考验着民众的理性与信心。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接近两位数的高增长,现在更需要强调“质”,而非“量”。对此,舆论已有共识。遍观全球,中国经济增速无疑仍是亮点,就算有所减缓,也是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主选择与必经之路。

  可以预见,中国经济未来的各种挑战还会不断出现,但信心胜黄金,理性应对,练好内功,中国经济大船终将破浪前行。

0
标签: 新华网 二季度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