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贸易保护暗箭难防
独立贸易监测组织GTA最新发布报告指出,由于全球经济疲软等原因,不直接激怒贸易伙伴的“隐秘”贸易保护呈现升温态势,占全球贸易救济措施总量近60%。另一方面,隐秘贸易保护主义作用不亚于甚至强于直接贸易救济行为,可多数都属于国内政策范畴,多边平台无权干涉。
独立贸易监测组织GTA最新发布报告指出,由于全球经济疲软等原因,不直接激怒贸易伙伴的“隐秘”贸易保护呈现升温态势,占全球贸易救济措施总量近60%。中国正成为“隐秘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者。
“2008年11月以来,中国共遭受贸易保护主义打击1000次。”独立贸易监测组织(GlobalTradeAlert,以下简称GTA)最新发布报告指出。
“1000次”,远高于中国官方统计。报告解释称,统计数据不仅包括提高关税和贸易自卫,还包括游离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灰色地带、不直接激怒贸易伙伴的“隐秘”贸易保护措施,且后者居多,占比近60%。
报告进一步指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在升温,“隐秘”的保护主义正在抬头。按受访专家观点,由于不好界定、难以申诉,与直接贸易自卫行为相比,“隐秘”贸易保护措施“暗箭”更难防。
中国成最大受害者
报告中GTA强调,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数量达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值。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直言,“贸保”频繁爆发并在近期达到高潮,取决于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体经济政策、结构的调整。
白明表示,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救市”是各国经济政策的主旋律,无论是美国的7000亿美元,还是中国的4万亿元救市计划,目标都是在注入流动性,刺激经济尽快回到正轨。
白明称,在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多数经济体下滑速度降低,开始寻求振兴经济的新增长点。可全球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领域有限,加之各国纷纷采用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倡导回归制造业等因素,竞争正取代全球合作救市成为主旋律,贸易保护主义作为竞争最有效工具,使用频率由此提高。
白明的分析在报告的数据中得到了验证。报告提到,在保护主义浪潮中受害最频繁的是中国。2008年11月以来,中国受到贸易保护主义伤害的次数为1000次,美国则被伤害了800次,而欧盟是最大施害方。“可见,贸易保护措施发起频率,与本国、本区域经济状况息息相关。金融危机后,相比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深受债务问题困扰的欧盟经济更为疲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说。
暂时“无药可医”
一般来说,对于提高关税等直接贸易自卫行为,争取多边平台上的对话,主动积极应诉,已经成为产业界和企业的共识。近几年,中国在自行车、鞋等反倾销案中不断胜诉,贸易救济措施不再是中企不敢碰触的雷区。
问题是,随着直接贸易救济措施“保护”效力的减弱以及反贸易保护主义呼声的高涨,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出现“地下转移”的迹象。
GTA报告指出,2008年以来的贸易保护主义统计显示,直接提高关税和贸易自卫所占比重不到40%,近60%的贸易保护主义来自游离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灰色地带、不直接激怒贸易伙伴的“隐秘贸易保护措施”,又称“隐秘保护主义”。
屠新泉指出,目前已知的所谓隐秘保护主义包括政府对国内特定行业施以援手,向国内生产商发放补贴以及抵制企业外迁,如前段时间华为、中兴在美国遭遇的“国家安全”调查;一些国家在劳工政策上的限制;美国减税,促美国企业回迁,寄望制造业回流等。
屠新泉表示,与直接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相比,上述政策一方面执行力度无法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中找到明确标准,因为WTO允许各国适当对弱势产业采取保护,但对“适当”的界定并未明晰,拥有国际贸易话语权的经济体很容易钻这个空子。
另一方面,隐秘贸易保护主义作用不亚于甚至强于直接贸易救济行为,可多数都属于国内政策范畴,多边平台无权干涉。
因此,白明和屠新泉认为,医治隐秘保护主义暂时无“急效药”,唯一的办法只有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市场重要性和国际话语权,以求他国在发起“隐秘保护主义”行为时有所忌惮。
另外,GTA提到,报告选择在八国峰会召开之时发布,是呼吁八国集团不要光在口头上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而要在峰会上提出一项具体打击它的倡议。
不过,屠新泉认为,当前贸易保护的主要发起者就是八国集团,寄望八国能站在统一战线上共同拿出有效协议,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