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费率基金面世 行业革命还是营销噱头
无论基金亏损还是盈利,基金公司坐收固定管理费的行业规则正在被打破,搅局者是富国基金目前正在发行的一款按照浮动费率收取管理费的债券型基金产品。
打印
新华网上海6月18日电(记者王原)无论基金亏损还是盈利,基金公司坐收固定管理费的行业规则正在被打破,搅局者是富国基金目前正在发行的一款按照浮动费率收取管理费的债券型基金产品。业内人士认为,实行浮动费率和基金业绩提高并没有直接关系,首只产品更多意义上是先行先试,在打破市场“旱涝保收”的管理费规则上表达了决心,而浮动费率产品未来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浮动费率打破行业规则
所谓浮动费率,就是指费率参考基金业绩,当基金业绩优于设定值,则管理费向上浮动,反之则向下浮动。
富国基金推出的这只债券基金主要采用四档费率:当基金回报小于等于4%时,不收取管理费;4%-5%之间收取的管理费为0-0.3%;5%-7%之间收取的管理费为0.3%-0.6%;而当基金回报大于7%以上时,则最高收取0.9%的封顶费率。
富国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饶刚说,“这样的费率设计机制,其实就要求基金管理人尽量将收益做到4%以上,不然就没有管理费收入,而这在无形中也真正实现了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的互相捆绑。”
但是不少投资者对此却并不领情,上海白领王挺认为,“要是一年4%的收益率都达不到的话,虽然不收管理费,但是申购费、赎回费一扣,还不如存银行,3%的无风险年化收益,小银行还能给我上浮10%。”
好买基金研究总监曾令华介绍,这只债券基金产品设计4%的收费门槛,大致是缘于近三年来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基本在4%左右。
虽然打破了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固定管理费率,但是作为主打固定收益类产品的老牌基金公司,许多投资者认为富国基金设置的浮动费率标准显得诚意不足。
数米基金研究员王炜认为,“实行管理费的浮动跟基金业绩的提高并没有直接关系,更多的是一个营销卖点,这个产品的实质意义不如象征意义。不过从向浮动费率基金迈出的第一步的角度看却是震动了整个市场的。”
在海外成熟市场份额不高
浮动费率基金看上去很美,但是在海外成熟市场份额却不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浮动费率模式在美国曾经一度流行,但在经历1973年-1974年的市场震荡之后,大多数基金公司又重新选择回归固定费率。
过去10年中,美国采用浮动费率的基金数量呈下降趋势,由10年前的200多只减少至如今的127只。现在美国共同基金行业中,采用浮动管理费的基金不超过总数的5%。
业内人士分析,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浮动费率容易造成基金管理人的“大胆冒进”。在曾令华看来,这时基金的风险窗口就被放大,因为以前固定收益类基金的风险控制导向是避免犯错,但是浮动费率基金经理可能就会选择做了再说,采取激进的手段管理产品。
专家提醒,虽然基金创新是其发展大势所趋,但是在各类新产品迎面而来之时,投资者还是要擦亮双眼,保持应有的警觉和冷静。
费率浮动并不代表收益就好
与公募基金饱受诟病的固定管理费模式形成对比的是私募基金实行的业绩提成管理费模式,在鼓励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利益一致这方面,私募无疑先行了一步。
以阳光私募星石投资的产品为例,包括了认购费、管理费、业绩提成、封闭期的赎回费这四部分费用,其中的业绩提成即是浮动管理费的概念,按照基金产品超额收益的20%收取。
“费率浮动也好,打折也罢,只是一种销售手段,并不代表收益就一定能做好。”上海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认为,基金创新的本质还是在于提高投资效率,通过好的产品业绩给投资者带来最大收益。
富国基金前总经理窦玉明曾在公开场合指出,整个中国金融行业混业经营新的时代已经开始,未来财富管理行业将会经历更加激烈的竞争,基金公司的利润率将很快会下降,从原来的30%、40%或者是50%,降到20%或者10%。
在“微利”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浮动费率基金带来的变革能在竞争日趋同质化的公募基金业掀起多大的涟漪,成为不少投资者心中的疑问。
据悉,华安基金、中欧基金、方正富邦等多家公司都正在或者计划发行浮动费率的固定收益或权益类基金产品,可以预见公募基金行业的一场费率大战或已蓄势待发。
作者: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