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终于对美元说“不”

2009-02-16 22:29461

一些迹象表明,世界最大规模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将发生重要变化——由“被动”转向“主动”,更加充分地为本国的国内建设服务,并提升其使用效率和收益。

    报道引用有关分析人士的话说,中国正试图改变长期以来“被动管理”外汇储备的局面,实施“更加主动地管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扩大和拓展其运用渠道及方式,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收益,更加关注为国内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事实上,上述言论并非空穴来风,温家宝总理2月1日在访欧时已向全球发出“中国政府必要情况下会将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用于国内”的明确信号,央行行长周小川2月10在马来西亚央行高级研讨班上发言时也强调外汇储备“应有更理想的去处”。在笔者的记忆中,这是中国官方首次公开对美元说“不”!这意味着什么?说白了,就是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今后不可能在美元资产“一颗树上吊死”。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央果断调整整外汇储备用途已显得更加迫切与重要。
   
    众所周知,中国外汇储备绝大部分投在美国,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高达1.95万亿美元。而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截至去年11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就超过了6819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在国内急需用钱的时候,而高达三分之一以上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已被美元资产所“绑架”,这就难怪美国经济“感冒”中国要跟着“吃药”。尽管如此,替人“生火点炉”并未讨好,反而落得诱发美国金融危机“罪魁祸首”的骂名,就连温情总理家宝也愤起斥责这是“猪八戒倒打一耙”。
   
    那么,如何变外汇储备“被动管理”为“更加主动地管理”呢?
   
    长期以来,我们围绕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罗列一下比较典型的观点:有“投资组合论”之说,即“鸡蛋不能往一个篮子里放”,主张除了投资美元,还要适当投资欧元、日元、英镑,但弄来弄去还是单一的所谓“低风险、低收益”外币资产,而且客观上还要承担不确定的汇率风险;有“管理多元论”之见,即试图通过划转部分外汇交中投公司操盘实现保值、增值,但结果投资了几个项目均难逃亏损厄运;有“全民分红论”之谏,即干脆把外汇储备直接发给老百姓消费,以刺激与拉动经济增长,还美其名曰“分享30年改革开放成果”,但显而易见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通货膨胀”。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正当人们为巨额外汇储备“消肿”犯愁之际,说的不太好听的话,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可谓是“天赐良机”,我并不是在为世界金融危机幸灾乐祸,毕竟这场危机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而是说“危”中也有“机”,关键是如何化“危”为“机”。于是,聪明的中国人又提出了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外汇储备来为中国的建设服务这个命题,也就是温总理所希望的那样----用外汇来购买亟需的设备和技术,也可以称之为“以汇换需论”。这如果换在过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如今陷入严重经济衰退的西方,也不得不逐步“松绑”解禁,中美于年初就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达成共识,便是典型的例证、良好的开端。
   
    当然以汇换需,绝不是要把外汇储备花光用光,保持与中国经济规模、外债规模相匹配的外汇储备,仍然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应当刻守的“底线”;以汇换需,也不是只把眼睛盯住“高技术”产品,增加能源和资源储备以及购买战略性资产等,也是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和收益的重要选项。可以想象,一旦“以汇换需论”转化为行动,付诸于实践,既能为中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与长远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又能帮助一些国家消耗部分过剩产能,进一步改善全球贸易不平衡状况,进而营造一个中国与世界贸易伙伴间互惠互利、共克时艰、共同发展的多赢格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愚以为,外汇管理当局的时下任务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落实、落实、再落实,惟有把部分外汇储备用出去,把紧缺的东西购进来,才能以更快的速度把中国经济带出世界金融危机的“泥潭”,进而才能真正实现总理“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的美好愿望。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