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换帅 “白富美傍高富帅”时代结束?
马蔚华离开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的消息刚传出来的时候,着实让很多投资者捏了一把汗。作为招商银行的灵魂人物,马蔚华的离职,让很多人觉得对于招商银行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招商银行
马蔚华离开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的消息刚传出来的时候,着实让很多投资者捏了一把汗。他们担心马蔚华的离开,会让原本低迷已久的股价继续下跌。而此前,也有证券分析师向《中国经济周刊(微博)》猜测,马蔚华若离开,对招商银行股价将可能产生较大影响,二级市场上看空的情绪会占据上风。
灵魂人物突然离去的成功公司,投资者是绝对要远离的。但出乎意料的是,马蔚华的离职并没有给招商银行的股价造成剧烈波动,相反,自5月8日消息公布后的一个月里,招商银行股价基本处于平稳回升状态。
Wind资讯显示,从5月中下旬到6月初,在银行股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招商银行股价从5月10日开始,连续5个交易日上涨,并于5月20日创下4个月以来的最高值,达到14.10元,与3月28日的阶段性低点11.70元相比,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公司A股股价已上涨20%多。
尽管6月4日公告分红之后,招商银行股价略有下滑,但仍然保持在13元以上的高位。“尽管大家对于马行长的感情很深,但是从股价表现来看,市场是认可招商银行‘换帅’的,毕竟招商银行这几年与同行相比发展速度比较慢。” 接近招商银行高层的李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舆论圈神化了马蔚华”
5月8日,招商银行发布消息称,现年65岁的超龄行长马蔚华于7日卸任总行党委书记一职,由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行长田惠宇接任。23天后,5月31日,马蔚华正式将招商银行行长的权柄交给田惠宇。
作为招商银行的灵魂人物,马蔚华的离职,让很多人觉得对于招商银行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15年前,招商银行还是一个很小的、年轻的股份制银行,并且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离岸业务受冲击较大,不良贷款率也很高,但马蔚华的到来,为这个中小银行在同质化的时代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在马蔚华的带领下,通过发展零售和线上业务,招商银行从当初只有1亿元资本金、1个营业网点和34名员工的小银行,发展成为资本净额超过2000亿元、资产总额3.1万亿元、机构网点超过900家、员工近5万人,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全国第6大、全球第56大商业银行及世界500强企业
因此,很多人称马蔚华为招商银行的金字招牌,马蔚华的离开对于招商银行来说几乎是一场灾难。
“有点过于放大马蔚华在招商银行的作为了。招商银行的发展是赶上了一个好的政策环境,招商银行成功上市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马蔚华在招商银行的所作所为只是做了一个职业经理人应该做的事情,没必要为他‘歌功颂德’。” 一位常年关注招商银行的投资人士吴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而且在吴倍看来,马蔚华离开的原因,并不是外界所知的年龄问题。“虽然年龄已到了退休阶段,马蔚华一直有留任的意愿。”马蔚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只要股东和董事会愿意,他会一直干下去。
马蔚华在给招商银行员工的告别信里面说:“任何企业,要想基业长青,都需要新陈代谢,都需要后浪推前浪。对于此次新老交替,我早有思想准备,且内心所愿。”
不止一名招商银行员工向记者表示,“不相信这是马行长的肺腑之言”,“招商银行被同行步步紧逼的危机让马行长已无力再领跑,而来自大股东对他态度变化产生的落差和重重压力,也让马行长心存无奈,离开已经是不得已的选择。”
而在很多同行看来,这些年招商银行像是患上了富贵病,发展得一直很保守。在炙手可热的小微企业贷款领域,民生银行远远跑赢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的董事史玉柱也曾在微博上说民生要在未来几年超过招商银行。
“我们这有上百户(个体户小微企业)资料以及经营情况,民生银行是了如指掌,而招商银行从来不主动吃这块肉,现在有好几家银行都在这办公,独独没有招商银行。”一个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一位常年关注招商银行的投资人士这样向《中国经济周刊》评价招商银行这几年的表现:“昔日的大众情人,今日的落寞贵族,染上轻微富贵病,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招商银行这个白富美一直想傍着高富帅的方式终究是行不通的。”
“大客户不良率确实很低,但回报率也很低,而且员工只做风险低的客户,那他们的风险定价能力也就荒废了。等到马蔚华意识到提高收益应该定位成抓两小企业,民生银行已经占据先机,再追赶就很难了。”上述投资人士认为,“这些年,与同行相比,招商银行的发展已经很疲软,马蔚华犯了很多错误,是舆论圈神化了马蔚华。”
2008年,招商银行实现净利润210.77亿元,民生银行为78.85亿元,民生的净利润只是招商银行的37.41%;而到了2012年,招商银行实现净利润452.73亿元,而民生银行的净利润为375.63亿元,已经是招商银行的83%。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民生银行的净利润已经从招商银行的1/3升至3/4。
而在资产规模方面,由于信托等综合金融发展较好,2012年兴业银行总资产已达到3.25万亿元,直逼招商银行3.408万亿元的规模,在股份制银行中位居第二。
田惠宇并非“高位接盘”
现在,舆论关于招商银行新主帅田惠宇最多的评价是“高位接盘”。然而从近年来招商银行的业绩数据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招商银行2012年年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增25%,达到452亿元。但2011年,其净利润增长达到40%。招商银行2012年净利增幅同比缩水将近四成。招商的零售业务已经连续3年停滞不前,停留在占比40%的瓶颈口,占比甚至有所下降。
这样的业绩与招商银行开拓中小企业业务不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实际上,马蔚华也曾希望开拓中小企业这个新的客户群,但由于分支机构对推进业务转型并不积极,效果并不好。”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孙立坚认为,如果马蔚华在任时的改革效果明显,那么他的离开会非常影响之后招商银行的发展方向。但改革不力,反而为田惠宇留下了作为的空间。
“改革不力使得招商银行董事会换帅很果断,马蔚华裸退,说明董事会对田还是相当认同的,并且大力支持,这样招商银行管理层内耗会降到最低。”吴倍在参加完招商银行股东大会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现在,招商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和矛盾。在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深化、利率市场化提速、同业竞争加剧、银行监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招商银行传统的经营方式、产品都已经遇到挑战。
以招商银行一直在精耕细作的个人业务为例,尽管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增长空间越发有限,出现了瓶颈。
以前,招商银行是靠理财产品留住很多客户,但3月25日中国银监会的“8号文”(《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对银行理财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进行了全面规范。这导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严重,招商银行的一些核心客户在转出资金,投入到股市中去。由此看来,要想改变招商银行目前经营情况增长缓慢的局面,延续原有思路是无法突破的。
“必须加大公司业务的投入,大力拓展公司业务,增加营业收入,提高资产定价水平,增加公司业务的利润贡献,有人猜测这应该是田惠宇的一个方向。” 一直关注招商银行发展的业内人士许冬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说。
有消息传出,田惠宇入主招商银行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大幅调高招商银行对公业务目标:之前要求的2013年批发业务存款余额、日均批发余额分别新增1300亿元、1400亿元的指标,全部都上调到2000亿;非息收入指标也要大幅上调,具体比例留后通知;要求总行、分行、支行各级干部振奋精神、不要等、不要观望。
“招商银行对公一直偏弱,尽管他们对零售的理解是前沿和领先的,但对公的理解比不上其他优秀银行。也许,新行长试图把批发业务或者说对公业务作为招商银行重建辉煌的突破口。”许冬说。
此举虽然与董事会及马蔚华提出的财富管理的业务方向并不相符,但田惠宇在5月28日股东大会的表态让外界看到了“大改”的迹象:“现在我接过这个盘,就要按照‘深化管理变革,加快二次转型’的战略来做,至于怎么转,要等做完深入调研之后再看。”
发展对公业务不止拥有天时地利,“田行长与政府和监管部门关系不错,对公业务理解和拓展能力强,分行对公业务一直保持强势。”?一位建设银行深圳分行的部门经理回忆起“老领导”时这样评价。
“田惠宇年富力强、干劲足、有改革意识。一只狼带着一群羊,会使该行的中高层更有进取心,这是目前招行最缺乏的。招行分支行基层员工战斗力是有的,总行和高层如果有狼性,这会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许冬向记者表示。
而对于新行长是否将未来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对公业务上的疑问,招商银行办公室主任秦季章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5月8日入职招商银行以来,田行长一直在总行调研,深入到各部门了解情况。”他亦表示,具体改革措施可能要到调研之后再定。(中国经济周刊 赵明月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睿、吴倍、许冬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