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银行业走向国际化道路的机遇与挑战

魏建玲 宋淙淙 |2013-06-17 15:04672

对此,邹炼却并不过分悲观,她指出,中国银行业的增速接近国际水平,正回归常态。”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倒逼银行从依靠利息收入向多元化发展转型,创新是目前中国银行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正当时

  作者:魏建玲 宋淙淙

  经济全球化风潮袭来,中国金融机构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0余年中,中国企业出海远征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宏观调控的影响,中国银行业高速增长时代即将终结。如何寻找新的战略增长点,“走出去”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点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副行长、资金管理部大中华区金融机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总监邹炼,探讨如何站在银行角度服务中国银行业走向国际。

  银行业目光投向全球

  据安永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12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显示,颇具代表性的中国内地17家上市银行在2012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2%。虽仍持续增长,但中国银行业的增长动力已大不如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行正逼迫中国银行业整体转型。

  对此,邹炼却并不过分悲观,她指出,中国银行业的增速接近国际水平,正回归常态。今年1季度,从各银行季报中看出,银行净利润增长多在20%以下,但她表示,看上去并不突出的增长数字,其反应的都是实体经济的增长,“现在中资行的增速放缓,客观来看是因为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进入稳定缓释期,我认为这样的增速是正常的。”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倒逼银行从依靠利息收入向多元化发展转型,创新是目前中国银行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中国银行业在海外的业务发展空间扩大,很多银行不再单纯依赖国内市场,转而将目光投向全球。据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报》显示,现阶段中国银行业“走出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国际银行业排名中,无论规模还是实力都名列前茅。截至2012年底,16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在海外设立1050家分支机构。

  虽然银行业“走出去”初见成效,但海外拓展不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究其原因,邹炼分析,金融业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命脉行业,其机构在海外的落地还有很多限制和不便之处。无论是当地法律、文化,还是人员的培训要求,与国内银行业的经营差别较大,使银行还没有完全从跟随客户“走出去”向引领客户“走出去”转变。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建设,任重道远。

  走出去的必要条件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果银行能够找到有力的合作伙伴,可以说中资银行在海外的落地开花就成功了一半。在邹炼看来,中资行需要寻找两种类型的合作伙伴,一种是完全支持性的伙伴,比如投行、律所、咨询公司等,他们可以为银行作出一些市场性的分析,给予银行有帮助的指导意见。另一种伙伴就是能够为银行提供实质性帮助的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摩根大通作为“为银行服务的银行”,其庞大的全球网络可以为有需求的银行客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政府关系、当地政策法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融资渠道、市场定位方面,摩根大通都愿意提供相应辅导和服务。

  即便如此,邹炼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中资银行都适合“走出去”。是否准备好了?这是中资银行在考虑海外拓展之前必须审慎评估的问题。银行出于服务企业的要求,跟随企业出海落户,但很多企业出海后从自身业务需求出发,选择投向当地银行的怀抱,“这说明银行在‘走出去’之前并没有做好准备,客户粘稠度不够、资产规模不够、对当地情况不熟悉都可能造成客户的流失。”邹炼说。

  此外,专业人才的储备也至关重要。银行业人才的培养在于两方面,一方面要有专才,即能够帮助银行推出海外拓展主打产品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具有良好国际化背景的管理人才亦不可或缺。

  人民币国际化提升银行地位

  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也大大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地位。从政策方面看,近些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一系列便利政策连获好评。作为资深银行从业者,邹炼对此赞许有加:“央行的政策一方面强调积极推进,另一方面注重灵活布局。”截至3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规模达20062亿元。虽然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政策变化很多,但所有政策的方向是一致的——力推人民币国际化。在流程的简化以及使用的便捷上,央行的政策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

  另外,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央行正在研发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该系统将成为未来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的重要平台。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布局方面,邹炼感受到了充分的灵活度。她认为,根据不同市场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央行在离岸市场的布局上有不同的安排。以人民币清算行安排为例,大致可概括为双边监管及央行指定的港澳模式、双边监管及竞标产生的新加坡和台湾模式、当地央行委任的老挝模式和当地央行单方监管的混合型模式。这四大模式呈现出离岸布局的灵活,无论哪种模式,目的均在于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通过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银行业在海外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2008年10月,招商银行全面收购永隆银行;2010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70%股权;2012年7月,工商银行宣布正式控股美国东亚银行;2012年11月,工商银行正式并购阿根廷标准银行……中国银行业海外拓展之路才刚刚起步,同样的投资,换一个市场,或许能够收获更丰厚的回报。

0
标签:浅谈 银行业 走向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兴业银行成功举办“全兴动力 徽动全球” 国际业务及交易银行业务产品推介会

2024-11-08 15:59
49809

中银协报告:截至2023年末城商行总资产规模55.20万亿元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重为13.23%

2024-10-21 14:52
60807

渣打银行18年深度参与Sibos年会,谋交易银行可持续发展之路,绘“未来银行业”蓝图

2024-09-27 16:12
428230

中国银行业协会邢炜专职副会长:推动支持新质生产力金融创新

2024-09-19 14:06
150269

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年减少136家

2024-09-12 15:04
10553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