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外贸虚假繁荣真相
5月中国进出口增幅双双大降,备受关注的出口值增幅从4月的14.7%大降至1%,而进口则从4月的增长16.8%,跌落至下降0.3%。而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驱动下,以虚假贸易进行套利的行为,已经成为资金充裕投资者心照不宣的行业操作。
5月中国进出口增幅双双大降,备受关注的出口值增幅从4月的14.7%大降至1%,而进口则从4月的增长16.8%,跌落至下降0.3%。
在经过监管部门对以人民币套利和出口退税等为目的的虚假贸易手段进行整肃后,中国进出口贸易虚火终于被降了下来。
贸易被增长
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451.1亿美元,增长0.4%。其中出口1827.7亿美元,增长1%;进口1623.4亿美元,下降0.3%;贸易顺差204.3亿美元。
这一数据远远低于市场预期。虽然此前机构曾不太乐观的预测5出口将会是4月的一半,仅增长7.3%,但官方的数据将这一数据确定在了1%。
对此海关总署表示,5月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大幅回落,一方面是对港套利贸易基本得到遏制,内地与香港贸易快速回落;另一方面,受国内经济放缓、外部需求低迷、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贸易环境恶化等多因素综合作用。
而仅仅在一个月之前,进出口在4月份还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进出口数据均明显高于市场预期,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4.7%,高于3月的10.0%;进口同比增长16.8%,高于3月的14.1%。
但坚挺的4月出口数据一出炉就引发外界的质疑。事实上,自一季度外贸数据公布以来,业界质疑声就一直不断。
官方数据显示,一季度出口增速超18%,前三个月贸易顺差2705亿人民币(折合430.7亿美元)。 但是一季度与之对应的港口货物量却显得低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80449万吨,同比增长9.1%,增速较2012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从港口吞吐量来看,中国各大港口的吞吐量均明显出现减速,同时,采购者经理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些都与不断走强的贸易数据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表明数据中存在着大量的热钱流入,最终导致了数据的‘被增长’。”
瑞银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来自中国贸易伙伴国的数据再次与中国海关数据显著背离:3月份韩国出口同比增长仅0.4%,而台湾出口同比增长仅3.3%——二者均明显低于中国10%的出口增速。另外,台湾数据显示3月份从中国内地进口同比下跌了1.2%,大大弱于中国海关发布的对台湾出口增速(同比大增45%)。
对于外界的质疑,海关曾试图对最近几个月出口增速尤其是对香港出口的疑点做出解释,其中指出一些跨国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把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仓库从香港转移到内地,造成配送和分拨货物在香港和内地之间的调拨更加频繁,拉动了内地对香港出口增速的提升;另外,贵金属和集成电路,可以走空运,这样出口数字在港口上难以体现出来。
但这一说法并不能完全解释出口数据的种种疑点。
有商务部人士表示,从过往的数据监测来看,内地和香港双边货物贸易并无如此规模的进出量。更让人生疑的是,保税区出口继1-2月期间同比增长112%后,3月份进一步创出219%的增速纪录。
国家信息中心则指出,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势头,但出口增长存在一定虚假成分。“一季度出口中存在通过转口贸易回流国内,间接推高了出口增速。如一季度内地对香港出口增长74.2%,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其中不排除部分跨国公司通过香港自由港进行产品集散与分销,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将本应销售至中西部地区的零部件或半成品等通过香港进行周转,降低流通税费,同时部分产品还可获得出口退税的优惠。一季度,内地从香港进口国产商品375.1亿美元,增长42.8%,其中便包括以上情况。”
进出口游戏
出口退税和人民币套利,成为创造出今年上半年外贸虚假繁荣的幕后黑手。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此前表示,在中欧贸易和中日贸易仍延续此前萎缩状态,一季度外贸数据确实异常。数据偏高可能是由于产品香港“一日游”、“保税区游”和出口退税等原因引起的。
由于保税物流中心等同于“境内关外”,故企业不必到香港或者公海进行“一日游”,只需将货物入保税物流中心“一日游”,从而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和相关费用。
对于上游企业,货物进保税物流中心就视同出口,可以立即退税。而下游企业只需从保税物流中心进口货物,向海关以“加工贸易手册”方式申报进口,就能享受进口料件免缴关税、增值税的待遇,大大缩短了退税周期,加快了资金流转。
上述观点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深圳坪山新区进出口保税园区一位从事物流的公司负责人向媒体透露,出口数据激增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将货物在保税区兜圈子和骗税得来的。这样可以使企业获取高额汇率差额或出口退税,也可以使地方外贸数据显得漂亮。而选择在香港或保税区进行“一日游”物流成本也较低。
据了解,每年有相当一批广东省的企业为了获得退税,利用港澳管道,一进一出之间,每年产生了1000多亿的进口额。
此前有海关人士透露,一般而言,这与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链布局策略有关,比如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跨国公司,产品在中国内地生产,出口至其亚太集散中心香港之后,根据该产品在内地的销量,再分拨一批货物回到内地。但他也坦言,由于中国特色的出口退税制度,确实存在一批企业为了规避境内直接销售的税率,采用到港澳“走一遭”的方式,再以几乎零关税进口内地。
而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驱动下,以虚假贸易进行套利的行为,已经成为资金充裕投资者心照不宣的行业操作。
法兴银行经济学家姚伟称,一些企业承认他们正在进行一些利率套利行为,估计这对贸易规模增长数据(包括进口和出口)形成的偏差约为3至8个百分点。
据了解,从去年第四季度起,大规模操纵贸易数据的许多前提条件都已成熟,在岸与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汇率差价扩大,加上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套利风潮也就随之兴起。
有报道指出,去年10月以前,在岸与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汇率差距还很小,但从去年第四季度起,大规模操纵贸易数据的许多前提条件都已成熟,在岸与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汇率差价扩大,加上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套利风潮也就随之兴起。在珠三角地区的很多城市里,以虚假贸易进行套利的行为,已经成为资金充裕投资者心照不宣的行业操作。
业内人士表示,最早的时候,运作该类业务只是部分大型贸易企业、金融机构的“创收”之举,只在深圳个别行业里小范围推进,尝试过黄金、白银,后来改为更为实惠、体积小、价值不定的电子元件、芯片等产品,今年十分流行的深圳“保税区一日游”则是各外贸企业的“业务常态”,由于保税物流中心等同于“境内关外”,企业不必到香港,只需将货物入保税物流中心转一圈就行,既节省运输成本,又缩短时间,而且手续简单。
银行帮凶
贸易数据虚假繁荣的背后,银行扮演着更为隐秘的角色。
有调查发现,外贸套利的利益链条已经直接从企业主延伸至银行,形成一条利益链。部分商业银行在主动推广虚假贸易套利业务,充当了教唆、牵线搭桥的角色,导致虚假贸易向内地城市蔓延,越来越多投资无门的私营业主、银行大户加入到了看似合法、合规的“投资”大军中。
在珠三角地区的很多城市里,该类虚假贸易套利行为,已经成为了资金充裕的投资者公开的秘密,2012年底之后,势头愈演愈烈。
热钱套利的原理非常简单,主要通过离岸与在岸人民币的汇差、利率以及人民币升值,而这三种方式可以顺畅连接,实现套利最大化。在整个热钱套利链条上,伪造巨额贸易是第一步,关键步骤是通过“内保外贷”获得外汇资金。
所谓“内保外贷”,是指境内企业向境内银行出具信用凭证等担保条件,并在银行存入一定金额的资金后,其境外子公司可以从境外银行获得融资。比如企业在内地银行存入一亿元,香港公司那边银行贷出美元或港元。
据了解,不少银行主动向客户介绍虚假贸易套利模式,并推出经济实惠的一条龙服务,不仅能帮企业介绍境外的金融机构,还能帮客户介绍香港机构注册新公司,代开信用证,并向这些资金运作巨大的外贸商们推销内保外贷的理财计划或者拉存款。而倒卖信用证也成为了创业新点子。
在虚假贸易中,货物之所以能在境内、境外“跑”很多趟,就是因为商业银行可以不断开出信用证。而目前无论是中国人民银行,还是金融法规,对于商业银行开具信用证的额度、资质,并没有限制与监管。在套利被运营成一盘生意以及形成利益链的情况下,内地与香港间的贸易量突然放大,数据显示,深圳今年1~2月对外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六成。1~3月广东出口额10231.2亿元人民币,增长34.3%,高出全国增速15.9个百分点,其中深圳1~3月出口额增速达80%。4月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往来同比增速达到了57.2%。但是,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增速仅为25.3%,与美国为5.5%,与欧盟为0.19%,与日本为-2.37%。
监管发力
失真的出口数据以及导致热钱涌入的虚假贸易问题,终于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包括外管局、海关等部门密集出台了监管措施,严厉打击虚假出口退税和人民币套利行为,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今年5月以来,央行广州分行和深圳银监局分别发文叫停相关套利产品。多位外贸系统人士透露,相关部门从上月起已开始严查虚假贸易。海关方面的监管也在升级,对深圳福田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的企业进行监测和整顿。
为防范套利资金流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称,外汇贷存比超过参考贷存比的各中外资银行,应在每月初的10个工作日内将综合头寸调整至下限以上。
外汇局不仅收紧了金融机构的外汇综合头寸下限,还要求外贸企业10日内解释清楚货物进出口和贸易收支总量不匹配的原因。
此前深圳银监局也向辖内银行下发《关于对保税区企业相关进出口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提示银行加强贸易真实性审查,严控理财业务与进出口业务之间的风险传递。
上述通知称,深圳市一季度进出口贸易出现异常增长,主要是因为深圳福田、沙头角两个保税区部分从事黄金、高新电子等高价值产品进出口的外贸企业,通过同一货物在深港之间反复进出的“货物空转”方式,虚构进出口贸易。
外贸数据真实性屡被质疑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的新监管措施更引发了海外市场对内地外贸形势的担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挤出水分行动之后不仅出口增速大降,连升值优化出口结构的幻象也破灭了。他认为在监管压力下,利用单位价值高的高科技产品做幌子套利难了。
方正证券指出,海外的廉价资金、中国地方融资平台的迫切需求和央行汇率市场化的取向,可能共同造成了热钱大举涌入、人民币汇率“虚火”旺盛的局面,人民币升值很大程度上是外汇套利行为所致,不应高估今年海外资金回流的风险。
但即使是海关、外汇局、银行、税收部门监管收紧和严查,在外贸企业主看来,只要避过这阵风头,香港仍是赚取境内外人民币差价主战场。
“只要人民币还会升值,更多新的套利模式还是会出来。只是纯粹虚假的贸易融资玩不下去了,但真正有贸易背景的企业还是会想方设法继续的。”一位外贸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