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唱空把戏 国际投行密袭中资股(图)
在国际资本撤离新兴市场的大背景下,国际投行对中资股掀起了新一轮的减持潮。除了金融类股票,以紫金矿业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以中国石化为代表的能源以及以中国南航为代表的交通运输类中资股,也大面积遭受国际投行的减持。随着国际投行密集减持中资股,香港恒生国企指数也在本月一路走低。
商报记者 李扬帆
重庆商报讯 在国际资本撤离新兴市场的大背景下,国际投行对中资股掀起了新一轮的减持潮。伴随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的看空声浪,5月下旬以来,已有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太保等多只中资股遭到减持,这也导致香港恒生国企指数接连创出年内新低。昨日,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需对国际投行减持中资股的行为进行过度解读。
国际投行看空内地银行股
曾在4月份表示“A股还不算十分便宜,而且欠缺明显股价上涨动力,因此不建议现在投资A股”的国际投行高盛,在端午节假期再度发表看空中国内地银行股的言论。
高盛认为,多项因素导致最近短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走高。除堵截进行套戥活动的外汇经由外贸渠道流入外,针对影子银行的措施,包括整顿银行间债市、打击农村银行的票据贴现贷款转移和回购活动,及禁止银行的自营账户与理财账户进行交易,均导致社会融资总量回落。随着中国内地银行在管理流动性和增加银行间贷款证券化上愈趋审慎,银根偏紧的情况可能持续,将对GDP按季增长、企业盈利和资产质素构成压力。而经济增长和资产质素压力增加,会累及中国内地银行股的基本面。
另一家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也表示,中国内地部分中型银行流动性管理差强人意,加上银行间资产年期错配问题加大,令银根收紧的情况雪上加霜,特别是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中国内地银行股受到的冲击可能相对明显,其未来预期也相对偏空。
中资金融股成减持重灾区
在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发布最新一轮看空中国内地银行股的声音之前,国际投行已经加快了在香港市场减持中资股的步伐。本报数据中心在对香港联交所发布的交易信息进行梳理后发现,自5月20日以来,国际投行在香港市场上已经完成了181笔对中资股的减持操作,减持总量接近22.57亿股。
从减持对象看,中资金融股依旧是减持重灾区。在总计181笔减持操作中,有47笔与中资金融股相关,相关中资金融股的被减持总量更是高达9.43亿股,仅中国平安便被瑞银集团和花旗银行卖出约3.58亿股,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所承受的减持量也均在1亿股以上。除了金融类股票,以紫金矿业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以中国石化为代表的能源以及以中国南航为代表的交通运输类中资股,也大面积遭受国际投行的减持。
随着国际投行密集减持中资股,香港恒生国企指数也在本月一路走低。本周二时,香港恒生国企指数更是一度触及9927.58点,创出年内新低。截至本周二收盘,香港恒生国企指数报9959.74点,本月累计下跌6.03%,表现逊于同期跌幅为4.63%的香港恒生指数。
单边做空中资股尚未出现
虽然国际投行再度通过香港市场做空中资股,但业内人士认为,A股投资者不必对此事过于敏感。
广发证券投资顾问王立才指出,外资大行同样有高抛低吸的波段操作,这从其4月下旬增持、5月下旬抛售的行为即可看出。从恒指的走势可以看出,4月下旬起展开一波反弹,随后在5月20日后又一路下滑,对应的正是外资大行的增减持动作。由于中国经济复苏态势仍不明朗,美国QE退出的时间也未定,因此,外资大行出于谨慎,在相对高位套现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国际投行近期密集减持中资股,但中资股并不缺乏资金接盘,这从工商银行在5月下旬获得淡马锡买入2.8亿股便可见一斑。因此,现在还不能断言中资股遭到境外资金的一致做空。
申银万国投资顾问谭飞则认为,美国经济状况的改善以及QE3推出预期升温,使全球资金流向发生改变,充斥于新兴市场的国际热钱开始转向发达经济体,这从亚太主要股市在端午假期集体下跌可以得到证明。国际投行减持中资股,只是这一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并不意味着境外资金唯独对中国股市避之唯恐不及。
谭飞进一步指出,国际投行目前对中国经济及股市未来前景的判断处于一个模糊期,对中资股的操作往往显示出很大的矛盾性。比如摩根士丹利,一方面在看空民生银行,另一方面却在6月3日、6月4日连续买入总计161.25万股的民生银行H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国际投行可能又在玩“唱空做多”的把戏。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而言,判断境外资金是否从A股市场外流的一个重要参考是,观察QFII席位的交易动向。至少从目前来看,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海通证券国际部等QFII席位,并未在大宗交易市场或二级市场上净减持A股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