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暴增背后频现牛股 中科创业式操盘魅影再现
融资融券的推出放大了交易资金,类似鹏博士(600804,收盘价14.56元)等个股股价暴涨,让投资者感觉类似当年“中科系”坐庄中科创业融资不断买进的疯狂。4月22日,鹏博士单日融资买入额高达1.32亿元,当天股价大涨5.64%;4月24日、25日,鹏博士融资买入额分别达到1.37亿元和1.42亿元,伴随两日股价分别上涨9.84%和下跌4.21%。
每经记者 赵笛
融资融券的推出放大了交易资金,类似鹏博士(600804,收盘价14.56元)等个股股价暴涨,让投资者感觉类似当年“中科系”坐庄中科创业融资不断买进的疯狂。
数据显示,4月15日以来,鹏博士的融资余额大幅增加,从不到4亿元猛增至如今的逾21亿元,一个多月的融资余额增幅高达425%;而截至上周五,由这些融资来的钱,买入鹏博士的股票数,已超过其总股本的10%。
毫不夸张地说,鹏博士的股价是被融资推上去的。而像鹏博士这样被融资客炒高的股票还包括冠豪高新(600433,收盘价17.68元)、中国宝安(000009,收盘价13.21元)等。
融资客炒高鹏博士/
从4月15日股价启动至5月23日,鹏博士在22个交易日里股价翻倍。
从暴涨的背景来看,公司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和推出了股权激励,应该算是利好股价的因素。不过,真正推动鹏博士急速暴涨的主要原因并非基本面,而是强劲的融资买入资金的推动。
也就是在4月15日,鹏博士的融资余额出现了一个阶段性低值——3.99亿元。而从4月15日开始,鹏博士的融资余额伴随着股价一路走高。
4月22日,鹏博士单日融资买入额高达1.32亿元,当天股价大涨5.64%;4月24日、25日,鹏博士融资买入额分别达到1.37亿元和1.42亿元,伴随两日股价分别上涨9.84%和下跌4.21%。
5月6日之后,鹏博士的单日融资买入额突破2亿元大关,鹏博士的股价也开始加速上涨。截至5月24日,鹏博士的融资余额达21.48亿元,较4月15日的不到4亿元暴增了17亿元,即4.25倍。
无论从阶段性涨幅和融资余额来看,还是从单日涨跌和融资余额的关系来看,鹏博士的暴涨背后,融资客的大量买进是最主要的原因。
融资牛股频现/
实际上,类似鹏博士这种融资大量买进而出现的牛股还有不少,比如冠豪高新。
今年年初,冠豪高新的融资余额只有1亿元,而到了3月12日,冠豪高新的融资余额达10亿元。在此背景下,冠豪高新的股价从4.5元/股附近,涨到了14.5元/股,涨幅高达200%。如今,冠豪高新的融资余额已高达21.9亿元,较年初增加近21倍。
又如中国宝安,该股的融资余额近期已达10亿元,较年初翻了一番。其股价也同样较年初翻了一番;三安光电(600703,收盘价20.78元),该股从5月15日开始大幅拉升,而就在当天融资余额为1.43亿元之后,三安光电的融资余额暴涨至目前的2.51亿元。
再比如陕国投A(000563,收盘价22.6元),该股在4月15日的融资余额为2.3亿元,随后该股的融资余额持续上升,目前已达4.57亿元,而股价也同样大涨近70%。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粗略统计显示,近期大涨的可融资融券的股票往往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就是出现融资大幅买进。
“如果投资者看好一只可融资融券的股票,并打算长期持有,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已买的股票抵押给券商,从信用账户中融出资金,再次买入该股票。其资金的利用率就放大了。”有私募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这样做融资业务的大户不少。
遥想当年“中科系”/
不断的融资买入,推升股价不断上涨,这种类似抵押股票贷款买股的行为让不少老股民感到似曾相识——当年以“中科系”吕梁为代表的操盘方式与此类似。
1998年末,中科创业(现名“康达尔”,000048,收盘价8.73元)从最初提出重组时的15元/股左右开始,飙升至2000年2月的最高84元/股,涨了近6倍。
从后期市场了解的情况看,中科创业的暴增背后实际上是以吕梁为代表的主力资金在“坐庄”。这种坐庄的方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持有流通股比例非常高。有消息称,当时中科创业的流通股占总股本的29.2%,深圳的投资公司在1998年末持仓超过总流通股的90%以上。正是由于持股比例很高,导致了中科创业的股价在拉升时换手率很低,不超过5%。
二是买入股票的资金来自贷款。当时,机构所用的巨额资金大部分都是以股票质押的方式从银行筹得。据悉,机构介入中科创业后,用所持股票获得质押贷款,然后再买股票、再贷款,形成“贷款+投资”的连环局。
显然,当年中科系的操盘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点——资金来源,就与目前融资推高鹏博士、冠豪高新等个股的操盘方法类似。不过,由于缺乏数据的支撑,市场无法得知,在炒高鹏博士的融资账户背后,是否存在关联,是否存在高度控盘的情形。
融资买股可操纵性更强/
“目前融资客的操作便利程度,较当年的坐庄手法更甚。”上述私募人士指出,随着融资融券的推出,借钱炒股再次合法化。无论是资金融资灵活性还是资金放大比例,显然更便捷。
首先,以前的“融资”往往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暗地里找券商营业部按照一定比例放大资金融资;另一种就是类似“中科系”这样抵押股票给银行融资。相比手续繁杂或“见不得光”,如今直接在网络上操作“信用账户”显然来得更方便。
其次,以前的“融资”杠杆不多。比如,“中科系”将股票抵押给银行换取资金,能贷到的资金比例少则5成,多则7成。而如今,通过券商、信托等合作,哪怕是一只中小板股票的市值,都能配到1倍甚至是1.2倍的资金,沪深300股票配到的资金更多。
此外,相比灰色渠道的传统融资业务动辄一年10个多点的利息,目前融资融券业务中,融资利率为8.5%,融券利率为10.5%,资金成本也有所降低。
当然,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业务时,将自己持有的股票作为担保物交到了“券商信用担保账户”里面,这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东隐藏了身份,比如在中国宝安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竟然有五个股东是“**券商客户信用担保账户”。
可能是这些股东看好中国宝安的发展,从而“锁仓融资”。然而,市场无法分析判断,这些股东的背景到底如何,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或关联方举牌等行为。
两类融资股须甄别/
融资买入推动股价持续上涨,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跟随大资金炒一把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并非所有融资余额持续增加的股票最后都会大涨,投资者还是需要仔细甄别。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融资大量买进的股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类似鹏博士、冠豪高新等个股,确实是有融资客主动买入。这类股票呈现出的特征是:股价伴随融资余额的增加而持续上涨。投资者若长期持有这类融资买入伴随股价上涨的个股,收益率显然很可观。
不过,另一类的情况却刚好相反。比如洋河股份(002304,收盘价63.16元),该股今年年初的融资余额为3.27亿元,随后一路上升至7.39亿元,翻了一倍还多。然而,洋河股份的股价却从年初的100元/股跌至目前的63元/股——融资余额与股价之间出现反比现象。
类似的情况还有中联重科(000157,收盘价7.29元)。该股年初时的融资余额为5.37亿元,目前的融资余额为9.56亿元;但该股年初时股价高达9元/股,现在仅为7.3元/股——融资余额与股价之间同样出现反比现象。
有分析人士指出,上述情况更多地反应了,被套资金在不断通过融资来补仓。但相对于融资买入者来说,看衰该股的人显然更多,从而导致股价下跌。判断这类股票何时形成一种多空“临界线”的转换,从而扭转股价下跌趋势,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