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全球央行宽松措施显效 小心溢出效应
北京时间5月17日凌晨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四发表报告称,全球央行通过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措施来挽救全球经济的做法已经取得成效,但是这些措施有颠覆性的跨国境溢出效应,在一旦需要退出时可能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北京时间5月17日凌晨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四发表报告称,全球央行通过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措施来挽救全球经济的做法已经取得成效,但是这些措施有颠覆性的跨国境溢出效应,在一旦需要退出时可能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这份到目前为止针对2007年到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央行所采取的对抗性措施的最详细的调查报告中重申了早些时候的评估,即这些措施已经有效果,但是面对着效果越来越小的问题。
不过在这份最新的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幕僚也提出了多个场景,试图说明在未来退出宽松政策时损失可能很严重的情况。这一问题在很多国家都存在争议,包括在美国,执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美联储也正处在浪口风尖。
报告指出,除了将利率调降至接近零点的水平以外,全球央行还通过债券采购等措施向经济系统注入数万亿美元、欧元和日元,试图促进经济增长。这些做法了也招致了可能引发未来通货膨胀的批评。
报告称,“一个关键的担忧是,货币政策被要求做太多事情,而这些措施带来的喘息空间并没有被用来执行必须的财政和金融领域的改革。”报告强调,“这些改革对确保宏观经济稳定和稳定地经济复苏,最终允许结束这些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是必须的。”
对央行的批评意见认为,维持利率在超低水平超过四年时间将冒着未来通货膨胀的风险,而且助长了下一个资产泡沫,也使得这些机构有可能蒙受严重损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则是指出,有证据对这些批评意见提供支持。
报告认为,美联储、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如果必须出售债券来加快缩小资产负债表规模,或者是需要为持有的私营银行额外储备金支付利息,以防止这些资金涌入信贷市场造成新的泡沫,那么两种情况下都将面对大幅度的账面损失。
报告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考虑的最严重情况下,日本央行将会遭受的损失可能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对英国央行来说的损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近6%,美联储的这个指标将是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也承认,这种损失更多的是政治上的问题,对真实经济不会造成伤害,也不会妨碍央行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没有实际或者是令人恐惧的政治干预,央行的损失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不应该限制对货币政策的实施。”
对于另一个风险,即超宽松货币政策鼓励投资者向收益率更高的新兴市场投注资金的跨国境溢出效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风险是存在的,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明显证据说明这种风险的成本超过了更强势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报告称,“到目前为止,资本流入新兴市场的程度增大,但是并没有到需要警惕的程度。更高的大宗商品价格和经济增长对这些资金流的依赖等因素可能是结构性的,对全球市场情绪忽然转向的担忧也是合理的。” (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