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全球贬值环境下的人民币汇率
国际金融协会亚太部高级经济学家郭丰告诉记者,鉴于一季度中国经济增势稳定,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反弹,中国央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已降低。尽管如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加大市场意见权重,消除单边升值预期,同时加快推进外汇市场建设。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专电述评:全球贬值环境下的人民币汇率
新华社记者
近期,全球降息潮再起,竞争性贬值成为热门话题。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却呈现走强趋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主权货币,人民币汇率走势影响宽泛,牵动全球神经。
应该如何看待全球贬值环境下的人民币汇率变化?回答这个问题,涉及中国货币政策抉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国内经济转型等一系列更深入的问题。
近期,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1%,仅4月份一个月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9天创出历史新高,单月涨幅达0.77%,进入5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破6.2关口,再创历史新高。
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方方告诉新华社记者,本轮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在于美日欧货币当局维持或强化货币宽松政策,在可比货币走跌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被动上涨。
本月13日,以色列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调降25个基点,为全球降息阵营再添一员。继4月初日本央行出台新的大规模宽松货币措施后,5月欧洲、印度、澳大利亚、波兰、韩国等国央行相继降息。
全球央行开闸放水,人民币汇率承压,中国该如何应对?
国际金融协会亚太部高级经济学家郭丰告诉记者,鉴于一季度中国经济增势稳定,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反弹,中国央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已降低。
可以预见,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政策导向下,中国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流动性,而不会追随其他国家降息。
不过,郭丰同时指出,在全球央行普遍放松货币政策的同时,中国执行相对中性的货币政策,将导致中国与发达国家市场利率的息差空间进一步扩大,加之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会加速国际资本流入,难免冲击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
朗伯德街研究公司主席查尔斯·杜马斯则认为,发达经济体货币竞相贬值,使中国成为风险敞口最大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他指出,当前中国工业部门面临通缩压力,单位劳动成本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长,外部因素正削弱中国经济竞争力。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要克服上述两难问题,就必须不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资本账户管理制度,使其与国内经济转型相适应。
国务院参事夏斌曾指出,推动汇率制度改革时,官方应确立一个中心汇率,再根据中外贸易、投资等情况,设定并不断丰富一篮子货币内容;其次要择机、逐步放大汇率浮动区间,放松资本管制,不断增强弹性空间。同时,在汇率制度转轨过程中,应保留必要资本账户管制,以控制过度的短期资本流动。
根本而言,汇率受经济实力、外贸收支、资本流动、增长前景等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究竟是高还是低,无论学术界还是政经界都难有定论。
尽管如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加大市场意见权重,消除单边升值预期,同时加快推进外汇市场建设。
此外,夏斌认为,汇率水平调整、汇率制度转轨,应与国内其他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相结合,而不能仅寄希望于通过汇率升值倒逼经济转型。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条件下,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确定和讨论并非易事。不过,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应当有涨有落,能够较及时正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动态、反映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真实坐标。(完)(执笔记者:傅云威;参与记者:金旼旼、高攀、王宗凯、吴心韬)